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要闻

长山乡“多田套合”唤醒丰饶沃土

2025-07-14 08:44:18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梁亚伟

  本报讯(记者 梁亚伟)盛夏时节,走进婺城区长山乡杨宋桥村“多田套合”项目现场,挖掘机在田间地头“卖力”地平整土地,旋耕机在水田泛起的涟漪里往来穿梭,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过去这里田垄高低不平,种满果树苗木,保水保肥能力差,村民种粮积极性不高。”长山乡自然资源所副所长陈志坚介绍,通过统筹推进“多田套合”工作,该村1100亩苗木耕地清表率已超90%,日前顺利进入种粮大户耕作环节,有望尽快提升农田基础设施、恢复耕地地力水平,进一步释放现代农业空间,助力乡村共同富裕。

  寸土寸金关乎国计,一垄一亩承载民生。开展“多田套合”工作,是浙江统筹耕地保护和乡村振兴两个“国之大者”,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重要抓手。其核心是通过整合耕地、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和粮食生产功能区等农业生产空间,构建起“金字塔”型农用地空间格局,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基础。

  据了解,长山乡现有耕地12350亩,经“多田套合”工作,拟新建高标准农田1037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350亩。耕地功能恢复(永农储备区)2900亩,完成后套合率超100%。今年4月以来,长山乡各条线统筹协作、同向发力,通过农田集中连片整治、水利灌溉工程升级等措施,持续推动“小田变大田”,再由村集体统一流转给种粮大户,确保农田得到高效利用。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陈志坚初步算了一笔账:这些项目全部落地后,将构建起更加高效集聚、美丽生态的耕地保护新格局,由于规模化种植,将为农民创造一定的就业岗位,他们还能够取得可观的耕地流转费,直接拿到实惠。

  而变“补丁田”为“高产田”,这在长山乡早有成功实践。比如,近年来,种粮大户丰少云先后从乡里流转了1700多亩农田,引入现代化农机和科学种植技术,2024年晚稻亩产达1400斤,成了十里八乡的“高产样板”。眼下,丰少云位于长山三村的早稻喜迎丰收,她位于杨宋桥村的近500亩承包田正筹备周末插秧。

  这些优化释放的空间,也为长山乡未来培育特色农业项目留足想象。陈志坚表示,卢家村与杨宋桥村相邻,也有“多田套合”耕地400亩,长山乡正充分考虑景观打造及农事体验等项目,推动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每年三月,将有连片的油菜花迎风招展,吸引周边市民前来休闲‘打卡’。油菜收割后种水稻,既能扛稳粮食安全,又创造多元化收益。”

责任编辑:施川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举报电话:0579-8222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