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关注

双龙景区扶船工 清凉背后的湿冷挑战

2025-07-18 08:51:42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金华传媒记者 张丹楠 实习生 汪哲宇/文 俞佳妮/摄

  随着暑期旅游旺季的到来,金华双龙风景旅游区的双龙洞景点再度爆满,日均接待客流量达5000人次。进入双龙洞内洞第一步,就是在双龙洞扶船工的引导下,乘上只能仰卧的小船,这是通往景区的必经之路。从38℃的户外,到室内温度18℃的洞内,在这样的洞内工作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记者体验了一番。

  18℃的“天然空调”,并没有想象中惬意

  “平躺好,膝盖放平,注意安全。”“船开时千万别抬头。”扶船工冯秋圹的指令清晰有力,在登船点,他一只手做手势引导游客上船,另一只手用铁钩利落固定住船身,随时提醒游客注意安全。来到洞口时,我感觉到温度的骤降,自己身上的短袖长裤已经无法抵抗丝丝凉意。

  进入洞口10分钟,洞内洞外俨然两个世界,洞外是炎热酷暑,洞内是凉意袭来。“每到高温天气,双龙洞就会迎来很多纳凉游玩的市民游客。”冯秋圹一边工作一边介绍,“我主要的职责就是引导游客上船,维持上船秩序,确保游客安全。”待游客完全躺好后,他举起手向左边的控船室示意,控船室的工作人员启动船只,船就会进入洞内。而每一次送入,冯秋圹都不厌其烦地进行安全提醒,特别是嘱咐小孩不能随意起身。“这道口子最高30厘米,游客不能将手高于头顶,也不能将膝盖弯起来,否则,就有碰到洞顶的危险。”

  我跟着冯秋圹学习了如何正确提醒游客的话术之后,也跃跃欲试,没想到刚一上工,就有一名“重量级”选手把我难住了,这名体型魁梧的游客登船时,船身剧烈摇晃。我只能牢牢用钩子稳住船身,待他躺下,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由于他比较重,使船只处于不稳定的倾斜状态,虽说洞口全长18米,完全进去只需要18秒,但是这样进入是否安全?

  我连忙向冯秋圹请教。“一艘船一般乘坐4名游客,如果要保证船两边的重量一致,是有秘诀的。要是遇到重量比较大的游客,你就引导体型相似的游客坐在交叉相对的位置,并且用船钩牢牢钩住船的边缘,用脚压住船的周围,尽量保持船身的稳定,让它平稳不摇晃。”冯秋圹指导我。

  看来,这项工作没有我想象中那么惬意,保证船只的平衡尤其重要。在洞内仅体验了30分钟,我已感觉到周身发冷,而冯秋圹长年累月在洞内,一守就是8小时以上,他是如何克服这样的湿冷挑战?冯秋圹说,厚外套和护膝对他们来说是必备的,虽然外面气温将近40℃,但是洞内外温差大,时间久了,会出现风湿、关节疼痛等小毛病,所以做好保暖工作很重要。

  微笑与千万次叮嘱,保障游客舒心畅游

  双龙洞扶船工一共4人,平常,登船点只发两艘船,一名扶船工控制两艘船,当天共有两名扶船工,一个小时轮流换一次班。冯秋圹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保持景区和船身的干净和整洁。

  冯秋圹是双龙洞景区的扶船工组长,工作了8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体验过程中,我注意到有年纪比较大的游客时,冯秋圹会给予他特殊的照顾。“优先让老人和小孩躺在中间,这样可以保障安全。一定要提醒他们将头枕在正确的位置,且放平膝盖,以标准的姿势进洞。”

  偶尔,冯秋圹也要处理一些应急情况。例如现在盛夏时节,天气炎热,洞内外温差大,游客进入洞口会有中暑发晕的情况。如遇突发情况,冯秋圹立即扶他到旁边的医疗站进行休息,并在备好的药箱中找来藿香正气水给游客服用,帮其擦去额头上的汗。“夏天最好是在洞口先站20分钟再进来,否则一冷一热容易中暑。”冯秋圹说,有次,一个小孩的电话手表不慎掉入船下,焦急的父母向他寻求帮助,他到船下摸索了整整4个小时才找到电话手表。“后来,这个小孩的母亲要买饮料送给我,我连忙拒绝了,游客的安全和满意就是我最大的回报。”

  “lie down(躺下)”,一群外国游客前来游玩,我正在纠结如何开启聊天时,冯秋圹已经熟练地和外国游客进行沟通。他竟然能熟练地讲英文,我感到很震惊。了解后才知道,冯秋圹和同事自制一套中式英文学习方法,他拿出手机给我们介绍。“虽然标注不标准,但对没有学习过英文的我们来说,能保证与外国游客正常沟通,例如,‘小心碰头’我们标记成‘我去嗨的’,‘欢迎’我们写成‘维尔康’。”看完冯秋圹的自学英文记录,在感到有趣的同时,我默默地为他们对于工作的热情和服务态度竖起了大拇指。

  体验尾声,我注意到冯秋圹不停地拿出水杯喝水,工作间隙,我忍不住询问:“您说这么多话,嗓子还好吗?”冯秋圹笑着摆摆手:“习惯了,一天需要持续说上千句安全提醒,每一船都吩咐的话,嗓子都冒烟了,像我们都自备金嗓子喉片,因为有的时候喉咙沙哑。”

  “扶船工既是一份工作,也是一份责任,我们代表着景区的形象,就要用心用情服务好每一位游客,也希望有更多游客来双龙游玩,感受双龙美景。”冯秋圹笑着说。

  记者手记

  一声吆喝、一个手势、一抹微笑,扶船工们耐心引导游客上船,再将他们安然送走。这样一套在旁人看来再简单不过的流程,每天却要重复成百上千遍。然而,在与扶船工们“共事”的时间里,我未在他们脸上看到过一丝不耐烦的神情,那敏锐而真诚的目光,时刻关注着游客的动态,为他们的安全保驾护航。

  在双龙洞景点,还有很多像冯师傅一样的工作人员,坚守在岗位上,用默默付出换来游客的舒心体验。虽然是一项“冷职业”,但我感受到了“热服务”,“热情”是他们的标志,“微笑”是他们的名片,那精益求精的态度是他们保持行业生命力的保鲜剂。

  “因为不想被时代淘汰,所以我们要加紧学习英语,更好地迎接外国游客。”冯秋圹的这句话令我动容。即便只是一份平凡的工作,只要有人能够坚守,并为其不断地追求完美,那么这份工作在平凡之中也能绽放出非凡的光芒。

责任编辑:施川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举报电话:0579-8222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