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曹静怡)7月30日下午,金华飘萍教育基地内气氛热烈,《绽放的新闻人生Ⅱ》新书分享会暨“寻访红色新闻印记”新闻行动出征仪式在此举行。
浙大城市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沈爱国,红旗出版社社长、总编辑蔡李章,副社长王晓宇,金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网络舆情导控中心主任童咏雷,金华市新闻传媒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陈建飞,金华市记协主席俞平,婺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进州,以及历届飘萍奖获得者代表和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据了解,《绽放的新闻人生Ⅱ》全书采用访谈的纪实手段,通过生动的个体口述,真实还原了10位自20世纪90年代起陆续进入浙江新闻界,并获得浙江飘萍奖的新闻工作者真实经历。
活动现场,红旗出版社介绍了新书的编辑出版情况,并向金华飘萍教育基地赠送了《绽放的新闻人生Ⅱ》。书籍主编、浙大城市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沈爱国分享了策划系列访谈的初衷、意义以及当下新闻理想的践行。
随后,历届飘萍奖获得者代表分享了对新闻事业的感悟。
浙江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王芯克向大家分享了自己拍摄钱塘江大潮、大运河的经历,他说:“我一直努力要求自己恪守新闻职业道德规范与创新,甘于奉献,为时代留念,为历史存档。”
宁波日报报业集团高级记者杨静雅认为,做记者要有人民情怀,要不断丰富知识储备,和采访对象要有情感上的“双向奔赴”,要将这些时代故事打磨成精品,不负记者这个光荣的称号。
金华市新闻传媒中心东阳服务中心主任、高级记者罗钟炉坦言:“飘萍旧居是再熟悉不过的地方,自己始终秉持‘做新闻要有工匠精神’的职业信念,深入基层,不断挖掘身边的鲜活新闻故事。”
“文字是有力量的,新闻会长出翅膀。”金华市政协委员、金华市新闻传媒中心人文教育部主任章果果也结合自身从业经历,分享了对新闻事业的深刻感悟。她表示,新闻工作不仅仅是一份职业,那些饱含温度的报道拥有着照拂社会的力量。
此次活动由金华市委宣传部、红旗出版社、浙大城市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联合主办,婺城区委宣传部、金华市记协共同承办。当天,“寻访红色新闻印记”新闻行动出征仪式同样备受关注。金华市记协主席俞平对该活动进行了详细介绍。现场还为“寻访红色新闻印记”采访团代表授旗,标志着此次新闻行动正式启动。
目前,金华飘萍教育基地含4幢主体建筑,形成了约1500平方米的展陈空间。其间,通过丰富翔实的内容和多媒体手段讲述了一代报人邵飘萍的生平故事,同时展示了中国近现代新闻史中众多新闻先辈、业界巨子,还打造了一个可以互动交流的研学空间。
活动最后,举行了飘萍教育基地运营协议签约仪式。金华飘萍教育基地未来将充分发挥其红色教育资源优势,通过与婺州古城的联动融合,打造集红色教育、新闻研学、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特色平台,吸引更多市民群众和新闻工作者前来参观学习,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新闻精神。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