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军区金华干休所(以下简称“干休所”),有一群令人敬仰的离退休老同志,他们或是经历抗日战场的烽火,或是从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场走出来的老兵。如今,生活在干休所的这群老兵越来越少,但他们坚贞不屈、矢志不渝保家卫国的精神,却在八婺大地永远流传,历久弥新。
关爱老兵融媒采访行动第三站,我们来到干休所,和这群最可爱的人,一起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荣光时刻:一个老兵一段历史
“向老兵行队礼,敬礼!”“八一”前夕,在干休所文化活动中心,一场温暖且隆重的“向老兵致敬——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活动正在举行。
来自金华市站前小学的学生代表为参加活动的黄广宗、钟勇军两位老兵戴上红领巾,并敬队礼;婺城区爱国拥军联合会、区关爱退役军人协会代表送上鲜花;爱心企业山山家准备了一个大大的蛋糕,大家一起围在两位老兵身边,唱起革命歌曲,送上最真挚的祝福……暖心关爱,让老兵们很是感动。
“看到你们过来,很开心。”面对一副副年轻的面孔,老兵黄广宗的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我参加革命工作,还是受我表姐影响。她是地下党,在当地开了家饭店,为抗日组织传递情报。我像你们一样大的时候,就经常帮助送情报了。”
在抗日组织的熏陶下,参军入伍就成了黄广宗最向往的事。1945年1月,他如愿加入了革命队伍。
“那时候的中国没有先进的武器,但敌人却有,面对敌人,我们只有一个信念,就是要为中国人民而奋斗,建立一个新中国,不让我们的后辈过这样的苦日子!这样的信念,支撑着我挺过了一场又一场战斗。”回忆起烽火连天的岁月,黄广宗老人眼神无比坚定。
坐在一旁的老兵钟勇军接过话匣子:“新中国的成立是无数战士付出鲜血换来的,你们一定要珍惜啊。”钟勇军勉励同学们说,“我13岁就参军了,那时候是一边学习一边战斗,没有笔就用树枝在地上画。你们现在的条件这么好,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以后为国家多作贡献。”
因为身体不适,王润海在金华市中医院调养。采访团来到他的病房时,他早早地坐在床上等着。“王老,您好,祝您身体早日康复。”采访团成员代表向他送上鲜花和祝福。
“老人知道你们过来看他,可高兴了。”负责照顾王润海的阿姨陶元菊说,王老的精神状态很好,只是因为骨折,有些行动不方便。
“都是以前的老毛病了,没事。”王润海摆摆手说,“这些都是在战场上留下的光荣见证。”他回忆道。1945年6月,在随连队转移路过一个村庄时,突然和一队日本兵遭遇。“这队日本兵约有七八十人,正在村庄抢粮。”因为突然遭遇,在经过短促的交火后,双方很快展开了白刃战。“我在刺杀了一个日本兵后,遭到身后另一个日本兵的偷袭,当时就感到腰间一麻,也没有多想,反手抡起枪杆朝身后砸了过去。”经过一番交战,这队日本兵仓皇逃窜。在连队修整时,一个战士朝着王润海喊道“你腰上怎么有血。”王润海随即解下子弹袋一看,鲜血早就染红了腰间,万幸的是,对方的刺刀被子弹袋里的手榴弹挡了一下,没有刺中要害
“我能参加革命,能活下来,已经很幸运了,我的很多战友都牺牲了,他们才是值得我们永远怀念的人。”临别时,王润海握着我们的手说。
幸福时光:“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我现在的生活过得很好,我有四个子女,都很孝顺。”聊起现在的生活,王润海的脸上不禁露出慈祥的笑容。“孙子也工作了,一到周末,就抱着1岁多的重孙子来看我,我知足了。”
除了儿孙满堂外,王润海的晚年生活也很丰富。离休以后,他经常被邀请到高校作报告。“我经常和大学生们讲,你们要好好学习,要成为科学家,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我们的国家才会越来越强大。”
言语朴实,老人的一片赤诚之心让人为之动容。不仅仅是王润海,目前生活在干休所的12位离退休干部,都是新中国成立以前,经历过不同革命时期的老兵,他们也成为干休所传承伟大抗战精神和红色革命精神的最好见证。
“我的父母都是参加过革命工作的老兵,他们经常教育子女要听党话、跟党走,对党和国家有着深厚的感情。”在活动现场,黄广宗的大女儿黄璇告诉记者,2021年,母亲在建党100周年的时候,向党组织交纳了10万元的党费。“妈妈常说,自己没有在战场上牺牲是幸运的,要懂得感恩,多付出少索取。”虽然现在母亲已经离世好几年了,但她说的话黄璇一直牢牢地记在心底。
现在,父亲黄广宗和一批有着同样经历的老兵在干休所生活得很安逸,干休所的志愿者定期到家里,帮老人们洗脚、修剪指甲,陪老人唠唠嗑,还经常组织老兵们开展一些文化活动,唱唱革命歌曲,看看书,生活很丰富。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我想为大家献上一支舞蹈《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祝福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采访团结束时,黄璇主动提出为大家跳一支舞蹈,她打开随身携带的小音响,轻轻一按,顿时一道激昂又熟悉的旋律响起。黄璇走到大家中间,边跳边唱了起来:“……一杆杆的那个红旗哟,一杆杆枪,咱们的队伍势力壮……”
采访团成员心声:当红色基因的守护者
司超(婺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双拥工作科科长):这次融媒采访活动,将关爱老兵与国防教育相结合,当百岁抗战老兵胸前的勋章与孩子们的红领巾相映成辉,生动诠释了跨越时空的信仰传承。聆听了三位老兵讲述曾经的历史,眼前不禁浮现曾经的烽火岁月,更让我们感到活动的现实意义,也让我们更懂得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多方联动,既做老兵的贴心人,也当红色基因的守护者,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
何小红(婺城区爱国拥军联合会会长):我们要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浴血奋战的所有先烈们致敬!参加融媒采访活动,现场聆听老兵们说“红旗为什么这样红,是无数战友牺牲换来的”,眼眶情不自禁地湿润了。我想对他们说,非常感谢您们为祖国保住了家园,我们一定会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
诸葛智能(婺城区关爱退役军人协会副秘书长):当老兵们讲述抗战时期、抗美援朝时期的故事,他们眼中闪烁着坚毅与光芒,让我深受触动。在物资匮乏、条件艰苦的环境下,他们凭借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与敌人殊死搏斗,最终赢得胜利。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时代的英雄。聆听他们的故事,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传承和发扬他们的精神,在工作中不畏困难、勇于担当,以实际行动为国家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王雪梅(山山家妇联主席、学雷锋小分队负责人):第一眼见到黄广宗、钟勇军两位老人,就感觉非常亲切,他们微笑地看着站在面前的少先队员,充满了慈爱。两位老人讲述了过往的战斗经历,可以看出心情是挡不住的激动,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的战场,炮火纷飞。感恩老一辈,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我将以老兵为榜样,尽己所能,让我们的家园更美好。
陈宇夏(金华市站前小学二年级学生):听了爷爷们讲述的抗战故事、抗美援朝经历,我觉得我们太幸运了,出生在和平年代,我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人物链接:
王润海是江苏扬州人,1926年9月出生,1944年9月,他加入新四军,随部队辗转抗日战场,参加过泗安战斗等。1945年7月入党。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安徽阜阳、浙江金华和嘉兴军分区工作。1983年,获上级批准,在浙江省军区金华干休所休养。
黄广宗,山东利津人,1929年7月出生,1945年1月入伍,1946年3月入党。18岁时,黄广宗就在当地参加土改政策宣传和革命工作,参加过后期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
钟勇军,河南新蔡人,1935年6月出生,1948年12月入伍,1954年4月入党。曾任浙江省金华军分区副政委等职。
采访团领队:孙武斌方婕
本期文字:孙武斌胡敏霞
本期摄影:吴潮宏
一枚徽章的敬意
□孙武斌
“老班长,你要保重身体,我们要向你学习。”“八一”前夕,在金华市中医院的一间病房里,正上演着温馨的一幕。87岁的退役军人、中国好人、金华雷锋事迹馆创办人曹荣安,将自己胸前的一枚雷锋像章取下,佩戴在99岁抗战老兵王润海的胸前。
前不久,王润海因身体不适,住进了金华市中医院。正在该院调养的曹荣安得知消息后,立即联系医护人员,希望能去看望慰问老英雄。一同陪同曹荣安看望王润海的还有“婺城好人帮帮团”成员、“浙江好人”郑小纯和“金华好人”孙建斌。
“他俩是一同来看望我的,我说‘你们更应该去看望我们的抗战老兵,他们是值得尊敬的英雄’。”就这样,曹荣安带着大家临时组成一个慰问团,来到王润海的病房,向他送上鲜花,并送上慰问金。
“感谢你们来看我,你们学雷锋,做好人,很了不起。”王润海握着曹荣安的手说。
“我要向你学习,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只要能讲、能做,我就要一辈子学雷锋,把学习雷锋精神与伟大抗战精神发扬光大。”曹荣安说。
两位相差12岁的老人,因为一次住院的偶遇,两双枯瘦而有力的双手紧紧相握在一起,让现场所有人员为之动容。抗战精神是烽火狼烟中的铮铮铁骨、浴血不屈的脊梁,而雷锋精神则如和平年代里那缕和煦春风,是平凡岗位上的尽心尽责、助人为乐的赤诚之心。
两位不同时代老兵的偶遇,更无声揭示永恒精神根脉的统一:那是中华民族在苦难与建设中锻造出的精神真金——为民族、为他人的那份忘我奉献,为我们树起一座前行的坐标,勇往前行。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