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理论

2010年《理论信息参考》第十三期(总第90期)

2010-08-06 10:34:28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顺应时代要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一定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胡锦涛指出,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党中央作出的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决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加快发展、文化日益繁荣,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综合观察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我国文化建设既面临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已成为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胡锦涛强调,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遵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发展为主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胡锦涛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加快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二是要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力度,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三是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认真落实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精心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要精心打造中华民族文化品牌,提高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四是要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真正从群众需要出发,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优良传统,吸收借鉴世界有益文化成果,推出更多深受群众喜爱、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要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单位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

  胡锦涛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牢牢把握文化发展主动权。要深入研究人民群众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新期待,深入研究文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努力提高推动文化科学发展能力。要加强文化战线领导班子建设,加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组织保证和人才保障。要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和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确保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取得成效。

  ——资料来源: 2010年7月24日《人民日报》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政府作为

  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政府作为十分重要,这里举两个实例以见大小,说明此理。

  一件事在2008年的盛夏,笔者曾在某地参加了一个专题调研循环经济的座谈。席间听到不少政府官员讲起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可以说是条分缕析、眉清目秀。但以涉及实际工作如何推进,就变成了“企业如何如何”:不是认识不到位,就是工作不得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政府拿不出一套体现经济利益导向的政策,让企业怎么去做?企业就是姓“企”,说“经济动物”也罢,叫经济组织也罢,万变不离其宗,那个趋利避害的选择,都是“命中注定”的。那企业“撒气”,没有多大的道理。如果要说,最好还是说我们政府自己。你定的那个“游戏规则”,大家都还没当回事,当然也就根本不能有效引导或切实监管大家去走上新的发展道路了。说企业“错位”,还不如说是你政府“缺位”。该是企业自己干的事情,你老是不放心地去干预;该是你政府自己应该干好的事情,你老是不放心地去干预;该是你政府自己应该干好的事情,你却老是落实不到位,那怎么能够解决问题?!

  政府或许要有足够的敏感,在典型案例中发现自己作为的空间。笔者曾听说某地要上废旧汽车的拆解项目,报到国家有关部门那里,政府就面对了一个“准入”把关的问题。会不会是有意逃避对废旧车辆的规范管理?会不会对交通运输安全造成极大危害?现在到处都听说组装车、拼装车如何地“要钱不要命”,政府部门对此岂能松口松手?但汽车进入家庭的数量这么大,保费更新得这么快,这堆“垃圾”总还是要有一些项目来把它消化掉的。就像废气、污水处理工程一样,你能让全社会不生产、不生火从而不向自然界排除污染物吗?既然不可能,政府就要将其作为事涉公共环境的重大挑战来正视,并加以妥善解决。从循环经济的角度来看,这种项目正好是对废弃物的再利用,甚至是新产品的再制造,完全是两个概念。国家最近连续发文,要求开展“城市矿产(对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资源性“垃圾”的循环利用)”示范基地的建设,又要求推进“再制造产业(指对废旧汽车、工程机械、机床等精心专业化修复的批量化生产过程)”的发展,目的就是促进“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党的十七大报告语)。”这里的关键,是政府严格确立和有效监管相关的技术、环保和安全标准。政府对这一类企业不给予全力支持,那全社会又怎么能够实现“零的突破”?这里面既包括支持上项目,又包括给予其相应的回收利用和再销售的经营权。

  浙江没有什么自然性的物质资源,说句老实话,“静脉产业”,就是我们的矿产资源。循环经济是有“动脉产业”和“静脉产业”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物质流体系,动脉产业“造血(生产过程中同时产生的废弃物)”过多,必须回流成“静脉血”再供给动脉。动静脉产业循环耦合、有机协调,正式我省经济转型升级、建设生态文明的明智选择。对于浙江这样一个自然性物质资源的小省来说,拆解业完全可以成为我们的一个朝阳产业。我省作为一个“无中生有”的铜业大省,主要就是把国内外的铜制成品回收以后搞精铜的冶炼和加工。不要说浙江没有铜矿,如果有并且进行开挖,然后都像我们产煤那样还要洗煤,七整八回才制成铜材,那对环境的污染还不知道该有多大!把这种“富矿”“拿来主义”为我所用了,这等简便高效的好事又何乐而不为?当然,政府也不会省心,那就是全力以赴地支持高回收率、低污染甚至是“零排放”的循环利用技术,完善有效杜绝“二次污染”和假冒伪劣的监管体制。

  政府,说到底是“公器”。它向全社会提供的,应当是单个企业、单个主体所无法提供、理应由基于民众但又高于民众的一个超脱机构所创造的公共服务。这种公共服务,既是“为人民服务”,更是现代行政管理学倡导的、向社会大众统一公平提供基础设施(硬件)和制度安排(软件)的管理型服务。这种公共服务,虽然最终目的是为了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但只能是一个简洁的“裁判员”,而不是一个直接的“运动员”;虽然也会把目光和触角伸向单个的企业和主体,但目的却是解剖麻雀、调查研究,由点到面、由此及彼,从单个案例上升到制度安排,从而为全社会提供一个明确的行动导向和行为规范。

  生态文明建设的道理,和以上对政府作为的解读应当是相同的。我们过去有一种思维的定势和认识的误区:一说要重视什么问题了,政府就马上“身先士卒、身体力行”,就马上一竿子插到底,热心解决没一个实际问题。这在作风建设的意义上说也对,但并不是真正科学的方法。正确的政府作为,还是要回到政府作为“公器”所应当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本分上来。

  ——资料来源:2010年第13期《今日浙江》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施川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