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学嘉兴做法,拆迁原来可以很和谐
嘉兴市在旧城区改造中,率先试水拆迁新政:在房屋拆迁取得行政许可之前举行听证会,只有区域内90%以上的住户同意拆迁,交上旧房钥匙,拆迁协议才能生效;如果持反对意见的被拆迁人超过10%,拆迁工作就不能启动,这一地块在一定时期内也不再实施拆迁。据介绍,今后嘉兴市旧城拆迁改造时,都将参照这一模式,即实行“两轮事前征询制度”和“政府退出机制”。
现在一提起拆迁,似乎总伴随着纠纷、争端甚至流血冲突,拆迁往往也成了群体性事件的导火索。其实拆迁并非天然就带有火药味儿,旧城改造、棚户区改造,即便是商品房开发,都可以说是民生工程,对城市发展、改善人民居住条件,都大有好处。如果换个思路,拆迁也可以和谐。拆迁被搞得充满火药味儿,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规划和拆迁不跟住户商量,墙上画个圈就要拆;二是与民争利,只顾卖地生财,给群众的补偿安置不到位;最后,在出现矛盾和冲突时,政府执法部门不是居中调停,而是冲锋在前,充当强拆的马前卒。如此一来,拆迁才成了令人生畏的“贬义词”。
所谓和谐拆迁,并非完全不拆。一些城市老城区脏乱破旧、生活不便,几代人挤在一间斗室,确实需要改造;城市要发展,市民要安居,城市规划也需要适时调整;大力发展公租房、经适房等保障性住房也需要可供划拨和出让的土地。这都离不开拆迁。显然,“猛于虎”的并不是拆迁,而是与民争利和滥用暴力。
嘉兴的“两轮事前征询制度”和“政府退出机制”,如果实施得当,恰好可以解决拆迁中的常见问题。听证会的形式引入拆迁领域,也是一种创新。第一轮征询,解决的是知情和同意问题,使规划更能体现民意;第二轮主要解决补偿标准问题,可以让补偿更加公平、公正、公开;政府退出机制,解决了政府过度涉足拆迁领域,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问题,使政府关于拆迁的行政许可更具公信力。
随着居民权利意识的觉醒,强制拆迁、暴力拆迁越来越难以达到目的,而且,暴力拆迁制造的越来越大的社会成本,也是一些大城市无法承受的。因此,很多地方也开始了“和谐拆迁”的探索,比如,一些城市在集中整治区实行“票决拆迁”、早拆迁给更多补偿的“激励拆迁”等。相比之下,嘉兴拆迁模式走得更远,它引入了决策前的听证和征询机制、补偿标准的协商机制,还调整了政府的角色,更加尊重市场的作用。因此,不失为“和谐拆迁”的一个样本。
此前,湖南大浏高速公路全长84公里,拆迁征地仅耗时26天,整个拆迁过程中,未实施一起强拆未出现一例上访,也被视为“和谐”拆迁的样本。其“成功”主要有三点经验:分立账户,杜绝权力寻租空间;一视同仁,避免暗箱操作;换位思考,补偿到位,化解对立情绪。所以,无论在那个领域,无论拆迁法规如何修订,和谐拆迁的秘诀,都在于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真正让利于民,让人民群众更多分享城市发展和土地增值的收益,这是衡量拆迁是否和谐的试金石。推而广之,这些经验在商品房开发领域同样适用。
——资料来源:2010年7月16日《新华每日电讯》
国际观察
世界经济发展重心调整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尤其是经济大国都在对自身经济发展进行战略筹划,一些国家或地区纷纷制定新的经济发展战略,在产业发展、技术革新和低碳经济等多个层面采取措施,以期在最短时间内摆脱危机困扰,保持经济长期持续增长。其中,美国、日本、韩国和欧盟近期制定的经济发展战略最具代表性。
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实行了短期经济刺激政策和长期经济促进政策相结合的经济战略。其中,长期经济发展战略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再工业化”,主张重新重视工业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通过促进制造业增长,让美国回归实体经济,并力图转向“出口推动型”经济发展方式;另一个是新能源发展战略,发展可再生能源、推动新的产业革命,是这个战略的核心。
日本政府最近也出炉了旨在确立危机后日本长期经济发展方向的“新增长战略”。该战略认为,“后危机时代”是日本经济摆脱“失去的10年”的绝佳机会,日本经济增长模式要从过去依靠公共投资和遵从“市场原教旨主义”转向“需求引导型增长”模式。为此,日本政府将从利用国内要素和扩大对外开放两个方面寻求经济增长动力。
韩国政府在2009年7月就公布了“绿色增长”经济振兴战略,指出要发展绿色技术和可再生能源,以实现节能减排、增加就业和创造经济发展新动力三大目标。
欧盟委员会在系统评价过去十年“里斯本战略”实施效果的基础上,发布了“欧盟2020战略”。该战略认为,“后危机时代”欧盟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是通过高效使用资源和鼓励自主创新实现经济更加健康和更为绿色的发展,增加知识投入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后危机时代”或是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其特征表现为世界经济在结构变动过程中的逐步复苏。从有关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战略中,可以预见在“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格局将经历重大调整。一方面,世界经济发展重心将回归实体经济领域。相关研究表明,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虚拟经济的发展超出了实体经济承受范围,是产生此次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金融体系“去杠杆化”挤压经济中的“虚拟泡沫”,使整体经济发展重心回归实体经济,将成为“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的一大特征。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将催生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从世界经济发展历程看,经济危机往往伴随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低碳技术发展极有可能成为“后危机时代”新技术革命的主要方向。在新的技术革命推动下,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绿色增长”模式将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新的“标准模式”和各国共同的战略取向。
——资料来源:2010年7月7日《人民日报》
学习论坛
建设学习型政党要克服主观主义形式主义
我们党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型党组织,不是简单地强调学习,而是把现代管理学的学习型组织理论,引入到我们党的建设中来了。
传统的管理理论认为,团队的管理者可以凌驾于团队所有成员之上,可以发号施令,团队所有成员要服从团队管理者的指挥。这样的团队,成员是被动的,团队也缺乏活力。如何使团队成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整体呢?学习型组织作为现代管理学的理论,强调可以通过学习把这个团队组织起来。这里面有几个基本要求:一是团队成员要通过终身学习,不断超越自我。二是通过学习之后,所有的成员可以把自己的岗位目标和团队目标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共同愿景。三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是平等的,管理者不是发号施令者,而是一个设计师、导师、仆人。这样的团队中,每一个成员都能够创新、发展,整个团队具有生机活力。
现在,我们把这个理论引入到我们党的建设中来,有重大意义。因为它不是一般地强调学习,而是强调要通过学习使每个党员干部提高素质和能力,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而且,还不是一般地强调要提高素质和能力,而是强调要形成一个组织内在的凝聚力,形成一个组织的共同愿景,以应对外部环境各种挑战和考验。可见,“学习”和“学习型”这两个概念是有联系的,但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型党组织,强调的是一种组织的功能、整体协调的功能和内在的生机活力。
我们建设学习型政党,首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而学习马克思主义,应该从两个方面达到有机结合:一是从时代和实践的发展需要出发,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使之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推动理论创新。二是进一步把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结合起来,使得创新理论为大家所理解和接受。因为,光有理论创新还不足以解决问题。理论创新是把实践经验概括起来并加以理论化,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理论武装则是使这种成果让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学习都能接受,并成为他们自觉行动的指南。
但是,怎么能够学好这些创新理论呢?就是要把理论创新成果通俗化、大众化、普及化,使大家能够懂得创新型理论的内涵、实质,懂得创新型理论对我们党和我们国家的意义,使之成为每一个党员干部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望远镜”和“显微镜”。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习真正成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一个重要平台。
我们注意到,这些年来一些单位特别是机关、事业单位里,各种各样的学习也不少,如请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做报告,念念文件,读读报纸,发点学习材料,这样做是必要的。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这样做是不是使每一个党员干部都领会了,都懂得了创新理论的精神实质?如果我们的工作仅仅停留在这些形式上,正如许多人所反映的,这样做无聊、浪费时间,没有用。所以,现在真正要做的是怎么把理论创新成果转化为广大党员干部内在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望远镜”和“显微镜”。这不是靠理论工作者写几篇文章能解决得了的,这是党的建设中需要解决的一个大问题。解决这个大问题,关键是要克服主观主义、形式主义的种种做法,真正使得创新理论能够为大家所接受。
——资料来源: 2010年7月12日《北京日报》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