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栏目 > 理论信息参考

2010年《理论信息参考》第三期(总第80期)

2010-08-18 10:33:47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基层声音
公信力是最经不起折腾的
近日在基层调研,了解到两件事。
一件是某省前两年开始搞林权改革,把山林由集体经营变为农户个体经营。为什么要改?据说是因为山林由集体经营,难以防范偷砍偷伐林木,而由农户承包,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山林。但是,林改以后却事与愿违,反而出现了更严重的砍伐山林问题。基层的同志经过调研,明白事出有因。早在多年前,山林已经有过一次承包,后来不知出于什么考虑,又将山林收归集体,且没有说明原因。这样一来,在承包时砍树卖钱的农户占了便宜,老老实实养护林木、准备做长期打算的农户吃了亏。于是,这一次林改,林权一到手,农户便赶紧砍树,生怕哪天改回去了再吃亏。
另一件事是去年开始推行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按照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规定,45岁以下的农业人口,最少交纳15年的个人部分后,到60岁才能享受农村养老金。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本是一件对农民有利的好事,有望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人口养老这一千百年来的难题。然而当农村基层干部去做农民的宣传发动工作时,农民却不乐意,他们提出只要求拿国家和集体给的那部分,而不出个人应交纳的那部分。在他们看来,15年的变数太大,怕政府变卦而享受不到养老金。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原因恐怕是复杂的,但归根到底是决策与执行决策中出的偏差。从大的方面讲,某些地方政府执行政策时左右摇摆,是造成民众无所适从并最终失信于民的根本原因;从小的方面讲,不少干部在执行政策时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造成民众对政策出台环节和执行政策的环节产生双重怀疑。但是,不管是什么原因,有一点可以肯定,公信力是最经不起折腾的。
有的决策者总以为政策只要惠民,老百姓还能不领情吗?而事实并不这么简单,即使是惠民政策,也要尊重民意,广听社会呼声,特别是倾听利益相关者的意见,这样才不至于出现政策难以推行的局面。
——资料来源:201021日《学习时报》
 
社会观察
中国社会结构与三农问题
 据《瞭望东方周刊》第3期报道,1 8日,社会学家陆学艺带领的课题组发布了历时四年调研而成的研究报告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报告表明,中国当前社会结构滞后于经济结构大约15年。
社会结构的实质是资源和机会在社会成员中的配置,结构滞后也就是资源和机会配置不得当。实际上,资源配置不均衡和机会不平等成为目前中国社会问题多发的重要原因,这已是共识。近年来,中央领导人多次强调要促进社会公平,并将其视为促进社会安定和谐的方法。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陆学艺表示,发展肯定是经济在前社会在后,但是社会要跟上。合理的差距是可以的,两三年的差距没问题,十年八年就不行。上世纪,日本、韩国、新加坡,还有我国的港台地区,就是三两年的差距。
陆学艺说,现在三农问题长期解决不了,本质上是个结构问题。 2007年,我国农村常住人口55.1%,这55.1%的人口要靠11.3%的财富养活。现在知道要改,就是给点钱,搞义务教育,给最低生活保障,这是不够的。你给不了多少钱,结构不改变,城乡差别没法缩小。光靠一点补助,以工补农,城市带动农村,带得动吗?日本89%的人口是城市人口,二、三产业的人,他要支援农村支援得起。我们是少量的人在城市,要支援农村的人口,支援得起吗?
因此三农问题,不调整结构,建设新农村就难以实现。要把农民转移出来,要变成二、三产业的职工才能解决。哪个富国都不能有50%的人在农村。
——资料来源:201028报刊文摘
 
社会时评
当网络问政写进政府报告
“网络问政”、“网络民意”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对政府部门是一种“网络自觉”,对网民来说,也有一种无形的提示:更好地利用网络这一重要的渠道,真实反映情况问题,理性表达意见建议
“网络民意首次写进湖南政府工作报告”、“网络问政首次写进安徽政府工作报告”……浏览最近的一些门户网站,类似的新闻占据了主页的重要位置。很显然,在网编们看来,“网络问政”、“网络民意”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无疑是重要“网事”。而浏览网友的跟帖及一些网络评论,大多给予了积极评价。
这件事情确实值得肯定。回想一下最近几年政府与网络的关系,在经过不断的磨合之后,“适应在网络监督环境下工作”逐渐成为越来越多地方政府的共识,通过网络民意发现工作中的问题,进而加以改进,也逐渐成为越来越多地方政府的行动。这样,“网络问政”、“网络民意”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也就水到渠成了。
简言之,从“被动”到“互动”,“政网关系”正在变得成熟。这当然是可喜的进步。尤其是最近一两年,一批被网络曝光后的贪官迅速被“拿下”,网络显示出的巨大监督作用,极大提升了人们网络问政的信心。周久耕的一句“如今这网络也太厉害了”,至今听起来仍让广大网民觉得“过瘾”。
不过,随着“网络问政”、“网络民意”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相信“互动”可以进一步变成“主动”。此话怎讲?比如,仍以“网络反腐”为例,尽管大快网民之心,但是,也有网民提出:如果没有网络,周久耕们现在恐怕还正襟危坐于台上呢!这其实是对经常性、制度性的监管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曝光一个拿下一个”固然可喜,不过,要是在曝光之前就发现问题,那样是否就更加主动了呢?
当然,网络问政并非仅仅指网络反腐,它有广阔的内涵和外延。如今,把“网络问政”、“网络民意”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这或许可以认为是和谐“政网关系”的新开始。既然是个“新开始”,一些网民就会提出:谁来问?怎么问?如何让网民“说了不白说”?回应网民的这些期待,相信地方政府会有更加具体的、实实在在的举措。
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有句老话叫“以心换心”。把“网络问政”、“网络民意”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这种积极的姿态,应该对广大网民也是一个震动、一个触动,或许还有某种感动。那么,网民应该怎么办?网民又该如何积极回应?“网络问政”、“网络民意”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固然是政府部门的一种自我要求,是一种“网络自觉”,不过,对网民来说,也有一种无形的提示,比如,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这一重要的渠道,真实反映情况问题,理性表达意见建议。如果“政”、“网”双方都能做到“善用网络”,那么,“政网关系”就能更加和谐。大家一齐为之努力。
——资料来源: 2010年2月3日《人民网》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叶恒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