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栏目 > 理论信息参考

2011年《理论信息参考》第一期(总第98期)

2011-01-10 10:37:21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新年寄语

  让“民富”的阳光普照众生

     新年当有新气象。刚刚开篇的2011年,既逢“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又有执政党90周年诞辰之庆。在这一年里,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地成为中国摆脱“发展陷阱”,迈进更高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

  发展不是空泛的口号,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内涵必然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新时期,13亿民众凝聚升华的共同心声,那就是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民乃国之本。“十二五”规划顺应民心民意,紧紧围绕“民富”诉求,庄严承诺集中力量加快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这样的愿景既近又远。一方面,仅自1978年以来,我国GDP总额已经从区区3645亿元增至2009年时的340507亿元,增幅高达93.42倍,国家财政收入则从区区1132亿元增至2009年时的68477亿元,增幅高达60.49倍,而这种奇迹般增长打下的基础坚实有力,积累的经验更是弥足珍贵。

  另一方面,在强国、富民双重任务下,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未能同步跟上经济增速,更不用说,不断拉大的贫富差距以及不断累积的社保欠账。中国社科院新近发布的2011年《社会蓝皮书》内容显示,在收入增长乏力、物价上涨、房价高企、社保体系尚不健全等现实压力下,城乡居民总体生活满意度普遍降至2006年以来最低水平。

  联结一体两面的关键因素是政府行为。中国自上而下渐进式的改革在驱动要素逐渐实现市场化配置的同时,这种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几乎无可回避的、以追求GDP为主要目标、以扩大投资规模为主要任务、以重化工业项目和热衷批租土地为主要途径、以行政推动和行政干预为主要手段的增长模式,在不断刷新增长纪录的同时,日渐成为改革的对象。

  作为改革者,我们必须着眼于中国的现实,因为以民为本已经不仅仅关乎“如何谋发展”,同时也关乎“为什么谋发展”这一更为具体和现实的课题。为此,无论秉持理想主义或是实用主义,我们有理由期待和要求,自此新一年、新五年、新十年到来之际,让发展体现为更多阳光照进每一个看似微小、实则尊贵的人的实实在在的生活中。

  ——资料来源:2011年1月4日《人民网》

  党政新论

  “白天走讲干”与“晚上读写想”

  最近,在一次有关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座谈会上,一位基层领导干部说:“我们面临的工作环境和任务都较过去有了较大变化,许多急需掌握的知识还没有掌握,许多先进的管理方法还不会用,要当好干部,履行好职责,除了白天走、讲、干外,晚上还要读、写、想。”这番通俗而形象的话,听来意味深长,引人思考。

  “白天走讲干”,这是干部的基本功。对领导干部来说,要履行好肩负的职责,就要勤政敬业,主动深入基层一线去了解情况,体察群众的冷暖疾苦,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切实抓好关系群众利益的实事、涉及全局的大事、长期起作用的要事。“晚上读写想”,是“白天走讲干”的继续和延伸。一天繁忙的工作下来,回到家里,静下心来,坐在灯下结合工作中的实际情况,认真读书学习,潜心思考问题,注意总结经验得失,善于梳理和把握工作规律,这对于进一步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提高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乃至更好提升“白天走讲干”的实际成效,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一个称职的领导干部,不仅要有较高的实践能力,还要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攻坚期、发展关键期、矛盾凸显期,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领导干部增强党性、提高本领、做好工作的重要前提。读书学习,既是实际工作的需要,也是提高修养的需要。一个合格的领导干部,既要能力强,又要境界高。而读书学习就是不断“充电”的过程,就是提高能力、提升境界的最好途径。邓小平同志说过:“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事实表明,读书不一定能当好干部,但不读书肯定当不好干部。懂得了这个道理,就不会把学习看成可有可无,就不会把学习当做额外负担,就不会借口工作忙而放弃学习,也就会自觉摈弃功利思想,真正安坐下来,深入进去,用心读书,把业余时间更多地用在学习知识、思考问题上。

  领导干部要干一行学一行,努力使自己成为既懂政治又懂经济、既懂管理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当前,我们正处在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的时代,新科学、新知识、新观念层出不穷,我们不懂、不熟的东西很多,即使过去懂的知识也在不断更新。领导干部要时刻感到“知识恐慌”,对不断涌现的新兴知识、前沿理念要及时跟踪、深入了解。唯有如此,才能避免工作上出错误、发展上走弯路。

  古人说:“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学贵有恒,锲而不舍、滴水穿石才是真读书、善学习。我们的开国领袖们,无论是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还是在日理万机的建设时期,从来就没有放松过读书学习。领导干部工作繁忙,时间有限,要发扬“钉子精神”,在“白天走讲干”的同时,坚持“晚上读写想”,把零碎的时间利用起来学习,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拿出一股挤劲,每天挤出一小时,读书十几页,天长日久终有所得;拿出一股钻劲,钻得越透,领悟越深,收获越大;拿出一股韧劲,从点滴做起,持之以恒,把学习当做工作和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日不学就感落后。只有这样,知识才不会老化,思想才不会僵化,能力才不会退化,才能变得自信和从容。

  ——资料来源:2010年12月20日《江西日报》

  人民论坛

  “能者多劳”与“劳者多能”

  工作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说也常听到“能者多劳”这句话。“能者”由于能办事、会干事,工作质量好、效率高,领导用起来顺手,同事也经常找他帮忙,这样一来,“能者”自然就比一般人要“多劳”些。这里不妨深究一步:“能者”的能力水平从何而来?很大程度上就来自于这平时的“多劳”,是以“劳者”也会“多能”。

  有的人因为自己比别人多干了一点,少歇了一会,就感觉吃了多大的亏,牢骚满腹,啧有烦言:“这种事为什么总让我去干?好活怎么总就轮不到我?”有的人因为自己少干了一点,多偷了一回懒,就以为占了多大的便宜,沾沾自喜,轻松惬意,久而久之因缺乏行动力而“不堪重用”。凡此种种,皆在于不懂得“劳者多能”的真义。

  劳动是人类最好的启蒙老师之一,人们所掌握的很多知识都源于劳动。《论语》中有这么一则故事:春秋时期,有位官员问孔子的学生子贡:“圣人孔夫子为什么这么渊博,样样都会?”子贡回答:“那当然,老师是天生的圣人。”这段对话传到孔子那里后,他纠正道:“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意思是说我小时候出身贫贱,什么事情都做过,什么苦都吃过,所以懂得了世间的人情事理。印度哲学家J·C·库马拉帕曾说:“劳动之于提高才能的关系,就像食物之于人体的关系。”“劳”与“不劳”,“多劳”和“少劳”,是决定一个人能力强弱和作为大小的关键因素。在“劳”这个问题上的小小差异往往造成个人成长进步的巨大差别:闲者多庸,劳者多能。

  实践是提高能力素质的课堂和沃土,实践出真知。“纸上得来终觉浅”,只有躬身实践、只有经常“多劳”,我们才能比别人多出学习锻炼的时间,多出经受考验的机会,多出展示才干的舞台。这也是对多干活、多出力、多流汗的潜在回报。经历造就能力,一切成大功、立大业、做大事的“能者”无不是从“劳心”和“劳力”的艰苦中磨练出来、超越出来的。正如孟子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然后“增益其所不能”。一个人要想成为“能者”,就必须经历“多劳”的辛勤与付出。“多劳”是实现“多能”的必要条件。越多做,越能做。

  有时候,“劳者”也未必“多能”,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劳者”的心态不平、学力不强。有些人对一些繁重工作事务,第一反应是推脱逃避,习惯性地拈轻怕重,即使承担了也是“心不甘情不愿”,干起活来态度很消极、不高兴,畏难情绪相伴始终。抱持这样的心态,再好的锻炼、成功机遇都会滑过。有些人担起了繁难工作,却是“有手无心”,循规蹈矩,只求完成任务,不去想有没有更巧妙的解决办法和途径,能不能优化程序整合环节,怎样才能出新出彩。干事不开动脑筋,不爱钻研琢磨,能力不会不请自来。

  不甘于平庸无能,就只有甘于“多劳”,乐于“多劳”。冀望于不断增长才能、成长进步,就应当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

  ——资料来源:2010年12月6日《人民日报》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施川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