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栏目 > 理论信息参考

2011年《理论信息参考》第一期(总第98期)

2011-01-10 10:37:21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社会思考

  中国主流价值并未沦陷

  摘要:当代中国人的主流价值观是什么,不能看平时的表现形式是怎样的,而是得看扎根于千千万万中国人内心深处的理念是什么。就像奥运火炬传递时激起的爱国热潮,汶川、玉树地震后全民救援的民族情怀。在触及内心的根本理念后进行的本能反弹,其实才是真正的主流价值。不少人都在批评中国是一个“礼崩乐坏”的社会,主流价值甚至已经崩溃。事实根本就不是这样。

  不可否认,中国社会确实出现了消费群体的碎片化以及价值观的多元化。在互联网世界中,国人的价值观更是杂乱。但中国传统的主流价值依然是稳定的。比如,有人驾车撞人后说“我爸是李刚”这样的狂语,立刻遭到社会的谴责,这说明尽管对权钱的迷信已经扭曲了某些人的灵魂,但是中国社会尚清楚什么应该嘲笑与抨击。再比如,有年轻女子说出“宁在宝马车上哭,不在自行车上笑”这样的“壮言”后,立刻引发激烈的争论,而多数人都唾弃她,以至于这个女孩想博一时名声进军娱乐圈,但娱乐受众根本不接受。这些都说明尽管对物质享受的追求已冲击了国人传统生活方式,但中国社会并未完全被拜金主义所左右。中国人必须有这样的自信。

  社会的主流价值许多时候都很难被当世人看清。上世纪60年代末期以来,在美国流行的嬉皮士文化、性解放运动,还有风起云涌的青年组织,接着又在七八十年代开始兴起对社会爆发愤怒的“摇滚文化”。那时,这些运动及思潮充斥着几乎所有美国媒体与社会舆论,连当时的几位美国总统都与娱乐圈有染,很多美国人都担忧,美国的价值观被完全颠覆了。但历史却证明,那些看似风光的文化存在只是沧海一粟。到了21世纪,美国主流价值依然屹立不倒。

  从这个角度看,当前大有主宰中国主流价值之势的互联网文化,应该也会重蹈美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样的覆辙。虽然互联网文化的崛起,对于价值观多元化起着明显的推波助澜作用。在互联网环境中,抱怨、发泄、恶搞、低俗确已对国人的价值观产生了巨大冲击。

  然而,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人们通过生活、协作、迁徙、摩擦、融合等各类的民族深化过程,已经形成了固有的价值观惯性。

  在这种价值观惯性中,儒家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是根基。3000多年的历史演化,我们会发现,每一个时代发生的重大变迁引起的价值观共鸣,都在强化这种主流根基。比如,宋代以后,人们强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追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强化了古人“舍生取义”的主流价值。这种“舍生取义”在近现代中国革命史上,又得到进一步强化,转化成了1949年前的革命主义、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主义、以及改革开放以后此起彼伏的爱国主义及理性的民族主义。

  由此看,当代中国人的主流价值观是什么,不能看平时的表现形式是怎样的,而是得看扎根于千千万万中国人内心深处的理念是什么。就像奥运火炬传递时激起的爱国热潮,汶川、玉树地震后全民救援的民族情怀。在触及内心的根本理念后进行的本能反弹,其实才是真正的主流价值。这种主流价值观的本能反映,是最真实的、毫不加修饰的。

  正如有人说,别看中国人平时吊儿郎当,一到危难,优秀品质自然会出来。所以,别太“捧高”现在的浮华与喧嚣,我始终相信,儒家文化为根基的中国主流价值观是不朽的,能撑起中国人最坚固的精神脊梁。▲(作者是中国传媒大学舆情研究所副所长。)

  ——资料来源:2010年12月20日《环球网》

  基层声音

  有感情才有干事激情

  日前下乡调研,一位乡党委书记说:“一个干部如果对群众没有感情,做起事情来就没有激情,工作肯定搞不好”。感情与激情被这位基层干部赋予如此的含义,笔者不禁为之感动。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党的领导干部,都要对老百姓怀有深厚的感情,同时,要把这种感情转化为对事业的高昂激情。但是,也有少数领导干部的感情和立场发生了偏差,个别人对群众的呼声置若罔闻,对群众的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的合法利益和正当诉求不以为然,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能拖就拖、能躲就躲、能推就推、能放就放,常常导致小问题拖成大问题,简单问题拖成复杂问题,个别问题拖成群体性问题。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群众缺乏起码的感情。

  正是因为对群众缺乏感情,所以群众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对服务群众、维护并增进群众利益的工作就缺乏激情,缺少责任,不讲效率,甚至以权谋私,违背民意。

  人心向背,历来都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衰的根本性因素。人民群众是我们立党和执政的基础,只有不断加强和巩固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才能使党的执政地位更加牢固、党的事业长治久安。而要巩固和发展党同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血肉联系,最基础、最根本、最重要的就是要增强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自觉把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取利益、创造幸福作为自己矢志不渝、始终如一的人生追求。

  随着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基层面临许多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要实现改革的宏伟目标,切实解决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带着对广大群众的深厚感情去做工作。倘若缺乏对群众的深厚感情,落实各项举措就可能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即便是正确科学的决策,在执行过程中也可能走形变样。

  领导干部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和对党的事业的激情,说一千道一万,最终要落实在勤政为民,切实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上。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群众的感情问题,绝不是无关紧要,更不是可有可无,而是事关顺利推进改革发展大业的关键问题。

  只有对群众有感情,才会有工作的热情和激情。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对人民群众充满感情,对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充满激情,才能切实体会到群众的难处,才能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真正解决群众最实际、最关心的问题,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

  ——资料来源:2010年11月11日《宁夏日报》

  干部修养

  “吃亏精神”可贵

  最近,随着现代豫剧《村官李天成》的上演,剧中《吃亏歌》唱响中原大地:“当干部就应该能吃亏,能吃亏自然就少是非;当干部就应该肯吃亏,肯吃亏自然就有权威;当干部就应该常吃亏,常吃亏才能有所作为;当干部就应该多吃亏,多吃亏才能有人跟随……”这首《吃亏歌》颂扬的是李天成带出了一个现代化的村庄,带出了清风和谐的风气。由此,笔者感悟道:领导干部在干事创业过程中应该弘扬“吃亏精神”,像李天成那样开创一片新天地。

  这里讲的“吃亏”,是为群众谋利益、为推动各项工作而导致自身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说到底,这首《吃亏歌》唱的是党的宗旨。在革命战争年代,千千万万个革命先烈,明知前面存在艰难险阻,但仍不怕“吃亏”,冲锋在前,为新中国的诞生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在国家建设时期,钱学森、邓稼先、李四光、华罗庚等老一辈科学家勇于“吃亏”,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回国参加建设,自愿过艰苦日子;装甲兵司令员许光达淡泊名利、甘愿“吃亏”,自愿降衔、降级,被毛泽东表扬为共产党人的一面明镜;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模范公仆孔繁森不怕“吃亏”,两次援藏,在高原立志:“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以身殉职,英名永传后世。

  叫响“吃亏精神”就要树立宗旨意识。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最高的人生价值,把为推动工作而在个人利益上“吃亏”当做责任和义务,在“吃亏”中沉淀自己,磨砺自己,升华自己;在吃亏中让群众有“民富之实”、“民享之乐”、“民安之感”,真正实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叫响“吃亏精神”就要坚持廉洁奉公。要在事业中养成廉洁奉公的思想品德,抗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在名利、金钱、美色面前,去贪念、戒私欲、不攀比,始终坚持秉公用权。

  叫响“吃亏精神”就要保持艰苦奋斗的本色。不介意环境的艰难困苦,扑下身子埋头苦干,在荒原上坚守孤独,在闹市中享受寂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一帮人、带动一群人,像成千上万的“萤火虫”聚集在一起发光发热,将党的事业向前推进。

  其实,“占便宜”与“吃亏”都不是绝对的。有的党员干部与群众争名争利,占尽便宜,有的甚至不惜以权谋私、贪污受贿,最终沦为腐败分子,受到党纪国法的惩处———不愿“吃亏”却偏偏吃了大亏。而有的党员干部淡泊名利,一生清贫,牺牲自己利益,顾全集体和大局利益,却拥有了崇高的名望,受到干部群众尊敬爱戴。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我们要像李天成那样高唱《吃亏歌》,唱出人民公仆的精气神,唱出党员干部的崇高境界!

  ——资料来源:2011年1月4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施川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