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农民权益 建设和谐农村
“之前还在担心土地分配会不公平,有了公证处的现场监督,我们就可以安心种地了!”汤溪九峰移民新村村民张大爷高兴地对记者说。
原来汤溪九峰移民安置区的生产用地涉及汤溪镇12个行政村的1245亩生产用地。土地贫瘠有别、地域远近不同,情况复杂,工作量大。有移民村的村民犯嘀咕了,万一分配不均或者有人分到不好的地块,不承认分配结果怎么办?这就影响了九峰水库移民安置工作的进度。
面对这一难题,婺城区司法局让公证处先期介入。公证处将规划用地面积分成10个区块,由涉及的10个移民村的负责人通过现场摇号的方式进行分配,并对整个过程及结果现场公证。处理结果群众非常满意,预防了矛盾纠纷的发生,促进了全区经济快速发展。
近年来,婺城区根据“工业立区”的发展战略,将工业作为婺城发展的一个主抓手,婺城由从农业大区向工业大区转变,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农村经济迅猛发展,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但由于农民的法律意识淡薄,农村的各类纠纷和诉讼也花样百出。在这一背景下,婺城区司法局积极拓宽视野,依托市正信公证处,把公证的触角伸向广阔的农村,服务新农村建设。
区司法局副局长韩卫说,公证是一种预防性、前置性的司法制度,具有预防矛盾纠纷,减少诉讼纷争的作用,面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涉及农民利益、地方行政法规适用、村民自治等方面的新问题,需要通过法律手段协调,需要公证规范、引导、服务。
近日,白龙桥镇徐某、周某走进市正信公证处,要求公证处对他们的一份借款合同进行公证。因资金周转需要,周某向徐某借了一笔钱。虽然徐某熟悉周某的为人,对周某的还款能力很有信心,但由于其刚处理完一笔借款纠纷的案子,历经一系列的诉讼程序,身心俱疲,为了避免使自己再次陷入想拿回钱不得不诉讼的尴尬境地,徐某和周某将借款合同做了公证。
一个借款合同为何要公证?市正信公证处的工作人员解析,借款合同内载明该周某不履行义务或不完全履行义务时,其愿意接受依法强制执行的承诺。公证后,如果周某没有按期归还借款本息,徐某可立即向公证处申请执行证书,进而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完全可以避免漫长的诉讼程序,省时省力省钱。除此之外,对新农村建设中涉及的土地承包、农村规划、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和补偿安置以及涉及百姓私有财产的遗嘱继承、赠与扶养、夫妻共同财产分割协议等开展公证业务,都有利于维护当事双方的权利。
为了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用公证的法律手段,将社会矛盾从现在的信访被动调解转化为公证的主动预防,婺城区司法局推行“公证联络员制度”,组建公证联络员队伍,延伸公证服务的层次和范围。目前全区17个乡镇街道都建立了公证联络室,并确定了公证联络员。公证员联络员参与村集体经济管理决策,参与村民间矛盾纠纷的调处,积极向群众宣传公证工作优势,逐步引导群众用公证方式解决纠纷;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将涉及到的一系列法律问题逐一进行规范,对其中矛盾纠纷全程参与调处,签订协议并监督履行,保证了我区农村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