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审查 热情不高
羊城晚报:要杜绝类似事件发生,您觉得最关键的是什么?
王建华:我们学校对学术建设一直是比较重视的,但想把这件事做好也确实不太容易。我们去年集中力量做了这个事情。在此过程中,我们觉得最主要的是教育,光靠查是不行的。要让所有老师都明白那是一条生命线、不能去碰这条道德的红线。其次是我们的审查要严,在学术上要有明确的要求,比如对一些研究生的论文,过去要求并不明确。此外,一旦发生这样的事情,一定要严肃处理,要鼓励大家把精力用在搞科研上。
羊城晚报:学校是否将对此作出更详细的规定?
王建华:过去报各种奖项,不管是省级还是国家级,学校内部只是一个流程管理。评奖的时候,由很多全国的专家去评选。现在,评奖时需加盖学校的证明章,专门有一些老师对此进行审查。这些老师都来自评奖项目所在的专业,精通专业知识,在有关电子软件等的辅助下,审查这些项目是否有剽窃成分。审查通过了才能拿去参加评奖。
羊城晚报:校内老师对同事进行审查,是否会影响客观性?
王建华:我们也有这个考虑,所以希望能由第三方来做这个事情。去年我们学校专门成立了学术委员会,要求具有行政职务的人不能参加这个委员会。如果有人要报评奖项,先要由学术委员会的专家独立审查并作出结论,再由学术委员会上交学校做出决定。有没有社会上的第三方来做这个事情呢———他们与各方都不发生关系,独立地进行审查。以我的看法,最适合做这个事情的是各种专业学会,他们既具有专业学术知识,也有客观公正的立场。我们曾在这个方面做过尝试,但效果并不是很好。他们的热情不太高。
国务院参事、中科院顾问牛文元谈学术造假
后续监察机制
仍是一大缺失
羊城晚报:您如何看待李连生事件?
牛文元:一些人在科技领域中弄虚作假,甚至涉及贪污腐败,用各种不正当手段获得名誉和利益,危害了国家,危害了科学,也危害了个人。科技界这种典型虽然不多,但浮躁是普遍的,不经过艰苦努力就想拿出东西来,这个现象是有的。
羊城晚报:国家科技进步奖这么重要的奖项,是否应对其真实性进行缜密充分的调查?
牛文元:评选的程序是先由个人或团体推荐,经过专家评议,反复推敲,甚至要在实际检验后产生。问题的出现,和三个环节相关。一是申报者如果有剽窃行为,评审们评议时不可能从头到尾都弄得一清二楚。二是评价的程序和对奖项的认定还有欠缺。比如专业上的限制,弄虚作假者常说这是最新的,是前人没有的成果……
羊城晚报:这是否意味着有些项目连评委都不懂?
牛文元:爱因斯坦当时提出相对论,懂的人也不多。既要鼓励创新,也要防止创新中有虚假成分。凡是创新的东西、尖端的东西,就不是每个人都懂的,不过科学是有可重复性的,能经得起重复验证的,就可以进行评议。
羊城晚报:有抄袭者,就说明有被抄袭者,为什么“失主”往往选择不“声张”?
牛文元:一个人偷了东西,把东西拿出来后,会说出另外一个人吗?你说的恰恰相反:要是没有发现,弄虚作假者也揪不出来。将来颁发奖项的时候,要有一个后期跟踪。这一条目前是缺失的,但很重要。奥林匹克运动中就有这样的措施,比赛中跑了第一,奖牌也给了,但若赛后发现使用违禁用药物了,还是要收回荣誉。要有一个后续监察机制,继续检验有关科技成果;经不起检验的,就该把奖项收回来。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