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回头再讲讲北方的红山文化。6月18日,沈阳辽宁博物馆展出了新的一批红山玉,这一次展出有270多件。其中有170多件都是刚刚展出,而且展出的器物跟民间收藏的相当接近。藏家里面也有跟展出类似的物件。这对红山文化的认识是一个很好的开端。目前我们国家文化系统对民间的收藏不持赞成态度,新中国成立以来到现在,民间的玉器很少得到承认。他们也是出于多种考虑,把红山文化抬得很高,但这类玉器在北方,尤其是在辽宁、吉林、内蒙古,去找普通老百姓,拿出一件真的东西给他看,他会说这个家里多的是。红山玉并不是说很少,而是不少。
2009年4月,我在内蒙库伦地区考察,一个华裔教授叫杨天佑,是一位泛红山收藏家,那时候他已经82岁,走路一点都不亚于我。他的外祖父是国民党时期内蒙和辽宁交界的矿物局局长,当时他在那边挖了一大批的泛红山,泛红山不是指仿品,就是红山早期的东西,这批东西其中一部分带到美国去了,还有一部分据我知道在天津,当时他想把这些东西捐给国家,但是国家不承认。他是在哈尔滨军事工业大学毕业,也在那里任教,到后来,又经历了文革,当时捐给上海博物馆的善籍古本有几万册,像半壁江山这样的藏书楼有好几间。文革期间抄走了很多,流入民间。他的家当,后来还给他的时候没剩下多少。
到了那里之后,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我见到了红山遗址。在快到目的地还有一公里的地方,我们开始徒步走了。当时我见到的是各个地层的东西,比如说是清代的、明代的,类似的陶片、瓷片。路上我还捡了刮削器、北宋铜钱、道光铜钱。在岔路口,我捡到了一把玉斧。这件东西发现以后也拿到国家博物馆、文物局以及现在主持红山文化考古比较有名的刘国祥那里看过,他们不说这个东西是真,也不说这个东西是假。这件事情的整个纪录片在北京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都播出过,主要讲的是这块玉斧。当时要是国家文博系统认可的话,我可以无偿捐献。这个玉斧在我们眼里还不是很精美的东西,大不了只是把玉斧。但是真正在民间也有很多好的东西。考察的事情说起来很心酸,早些我到内蒙那些牧民家里面,才知道什么叫家徒四壁。我是1969年出生,那时候家里穷,没什么东西就觉得是家徒四壁。到了内蒙之后我才知道什么叫做穷。
我以前性格比较暴躁,从小也喜欢练武,但是玩了玉之后,到外面走走,包括到山西,特别是内蒙,看到那边人的生活就觉得自己是太幸福了。他那个床叫炕,上面什么东西都有,盖的房子是草和秸秆,上面再盖土,电灯也不用,上面是一个个洞。而且一年只下两次雨,走到里面真的是……记得有个笑话,有一对夫妻家里穷,也特别懒,一个懒得洗锅,一个懒得洗碗,有个小偷来偷东西,被老婆发现了,那个小偷拎起锅往外跑,老公一想这个明天没有锅煮饭吃了,就拼命去追;锅是没追回来,结果小偷用刀在老公的脸上刺了一刀,老公想这下肯定被扎得很严重了。过一会他老婆追上来就问他你躺在这里干什么,老公说我锅没抢下来,但是被刺了一刀,快刺死了。老婆说哪里刺伤了,你这么多年没洗脸,脸皮这么厚。那没办法了,只好明天想法子再说了。回到家一看,这锅还在那里,抢走的是锅巴。但是这个事情我恰恰在内蒙看到,他这个锅巴真的这么厚。所以说我觉得我能生活在浙江非常开心,珍惜现在的生活很有必要。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