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到这个玉器的鉴定,我不得不讲一个人。这个人是北京的任南先生,他喜欢和研究古玉已经有40多年了,他有了这么多年对玉器的欣赏之后,他总结出对古玉的鉴别十二法。说心里话,我非常感谢他,因为自从认识他之后,看到他的鉴证法之后,我自己对玉器的鉴别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一般民间对古玉的鉴别方面不太愿意告诉别人,自己懂自己玩,很关键的东西一般不愿意告诉别人。任先生把自己总结的经验无偿贡献出来。所以在他创立的网站——任南红山文化网,点击率是相当得高。他这个网站没有过多宣传,都是别人介绍以后直接去这个网站看,所以这个网站人气也还好。我认识他以后,我也介入到他的网站维护中去,从中我也学了不少的知识。我这次讲的高古玉鉴别主要还是依据他这个网站的知识和自己的理解来说的。
他认为古玉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净、熟、肥、透、葬、孔、坑、缩、次、过、浆、神”。看净观熟知肥透,红山葬气有土香。孔坑缩次写沧桑,过度包浆悟神光。红山古玉的神韵之美应体现在鬼斧神工之态,不仅要能看出红山古玉其气势、其内涵、其精神、其天人合一,更要通其性、会其神,是为“心赏”!仿品袭其技,真品通其神。不在识其技,在乎通其神。这也正是任氏红山古玉12字鉴定法中没有谈“工”的原因。红山古玉自然态表象中蕴含的“十二字”特征,会因地域地层和在土中埋藏的时间区别而具有千姿百态的表现,故此“十二字”只能在此做简略阐述,以力图给红山古玉收藏爱好者一个鉴别真伪的理路。(十二法总结了古玉典型特征,而古玉在自然界中变化无穷,其表象也千差万别,故十二法只可参考理解,以偏概全是大忌,以偏概全难窥全豹……不可被框住手脚!)
大家从己知的工、沁、形、神、料来鉴别古玉方法可取,但造假者也从这几方面着手,这就增加了辩伪难度,辩玉器新老,应探索研究玉表,工上自然态质变,先断新老,再来区分年代。对一些器物的造型,没有见过不能说它不存在或是假的。我们不可能指挥先祖按我们认为对的型制去加工一件玉器,中华文化高深莫测,不是我们这一代人就能搞明白的,对于这众多大洪水时期的各种传说,考究其历史,都可以追溯到1.2万年以前,刚好在冰河结束时期,这使我们对这些传说无法掉以轻心,仅视为神话或多事的臆测了。同时这也证明了人类远在1.2万年前就有“历史”,而且较红山文化(8000—4000年)前甚至比今日更发达。三星堆的器物二十年代就已出现,而当时全部被专家定论为臆造,但现在事实证明,当时的判断是不对的。红山文化也是如此,红山文化前文化更是如此。一个好的藏家只有具备全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对玉器的鉴别失误才会少。
古玉的次生(secondary)变化,是指古玉埋藏在地下数千年之后,由于埋藏条件时的水文地球化学条件(地下水的化学成份、PH值、水的充足量等)变化引起古玉的矿物成份发生化学的、物理的作用,使原先的古玉由于这种作用而导致古玉的矿物成份发生了质的变化,或者保持原来的矿物成份或者形成另一种次生矿物。
古玉的次生变化是与地下水的PH值、浸泡时间、水量的充足有密切关系,玉器有色变无减缩态,玉器色变轻端多土中朝下——封闭的泥中产生一个稳定的环境,外界扰动对其相对上半部松土部位小,玉器有失色减缩,且有明显界线与台阶的沁态,玉器失色减缩端多土中朝下因,表土层干燥地水扰动质变(由內而外)所至。
我国地域宽广,各地出土的古玉矿物成分不同,因所埋藏地的水文.地质化学成份的不同。因此,大千世界中古玉的次生变化会因岁月的变化而显现出千姿百态的容颜,形成的次生矿物与质变也会有所不同,但其工上自然态质变机理是相同的。对一件古玉的鉴别不能只认个别时段的体表特征,因古玉从深坑到脱胎它的变化是无穷的,必须了解体会全过程才能对其做到辨别无误。古玉器的鉴真,不可瞎子摸象,不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充分自我融入自然,了解体会自然,大千世界变化无限,这无限中去了解自然规律,一件玉器要根据其土中埋藏方位所产生的表层信息来判断其成因和对应成因的应有状态是否符合自然态质变规律,以偏概全是大忌,以偏概全难窥全豹。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