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要随顺法则
我们写书法要随顺法则。书法艺术里面的法则就是相当于我们当今社会的法律,我们写字一定要按照法则去写。脱离了法则就是自由体。如果没有法则的东西写出来,拿给别人看,人家肯定说是自由体。写书法的人最忌讳自由体。我们在城里去找老师给我看下这个作品怎么样,那个老师看了以后问,你现在临什么体?赵孟頫?二王?王铎?米芾?他说我都练过。老师马上说,你都练过了怎么看不到爹娘的东西?我看看你写的都是自由体。他听了就不高兴。写书法的人一听自由体,就觉得自由体好像是没练过字一样的,自己练了这么久,肯定不高兴。我们在北京培训的时候,都是全国各地当地很有名的人去。老师会要求我们全国各地来的学员每个人把作品都挂起来,看看每个人的水平怎么样,参考下以后写什么字体。老师走到作品前会问这个作品是谁写的,问到的人觉得很光荣,说老师请给我点评一下。老师结果就问你这副作品创作之前临过帖么?他说临过的,二王、赵孟頫、颜真卿的都学过,大概练了二十几种字体。老师就问你练了这么多帖,那个字是哪个帖里面的东西?他就愣在那里没话了。老师又问这个作品里面哪个笔画是有爹娘的。结果这个人开始冒汗了,说不出来了。老师说你出生的时候有爹娘,字也一样,要有爹娘。我就在一边紧张,怕点到自己的时候也要这样出汗。尽管你练了这么多的帖子,但是你的作品没有一个笔画是有爹娘的。后来我们大家开始临帖练帖的时候,我们也跟那个人一样,一下子脑子空白了,不知道该怎么下手写。我们的导师都是很厉害的,去上大课的时候就说你们来就是洗脑,把不好的东西洗掉再装进去。笔法不变,之所以要临帖,学习经典的东西,强调的就是笔法,笔法是核心。
章法讲究方是好作品
怎样的一幅作品算好的,好在哪里?首先是要区分字体,字体通常说的有篆、隶、楷、行、草,五种。同时书法作品是分流派的,江南江北不同。北方写的字粗犷一点,但是我们南方写的字就滋润一点。我们浙江称为海派,也称浙派。时代的不同,书法的形式也不一样。明清时期,书法作品以立幅为主,包括对联、横幅以及手卷,现代的书法作品也在改变,除在书法有立轴书法作品,客厅是以横幅书法为主,而且根据职业、身份的不同词句也不一样。一幅书法作品的好坏与否,要以整体性的艺术标准、技巧内容,分别评判作品。笔法、线形、线质、有没有造型,直接影响作品效果。线形不对,肯定用笔不行。线条要很扎实地写过去,用力的,像千年古藤一样。我们平时常说写字要力透纸背、入木三分。会写字的和不会写字的人写起来,翻过来看,字的墨迹和颜色都是不一样的。比如我给学生示范写字,我写的和学生写的就肯定不一样,我写的字一定黑一点,墨也厚一点的,家长一看就能看出来。
评判作品,还要看作品的笔势。所谓笔势就是用笔的往来,再加上字的形势,这个在作品中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我们看王羲之的作品基本上都是一次落笔,没有二次,这么多的笔画都是连在一起的。像杨维桢的《张氏通波阡表》这幅作品,整体看时非常漂亮的,但是单个字拿出来其实并不好看。这个就是我们书法艺术讲究的整体性的表现。再一个写字就是运转笔尖。运就是一提一按,有运动性在笔画里面。还有一个藏锋,落笔的时候有藏锋,指藏锋落笔。直的是中锋,侧锋是斜一点,我们平时写楷书、隶书、行草都是中锋写字。作品的用墨也很有讲究,墨分五色。但是我们一般能分五色的人很少,要写很多年才能写出来。写字的时候,调好墨,边上还要放一杯清水,墨蘸好,水轻轻一点,这样写过去以后马上就分出这边淡,这边浓。写这个对纸张的要求也非常高才能分出。
还有一个评判作品的标准是点墨。一般我们十来个字写下来由浓到淡,再点墨再写。但是不会写字的人都是写一个字点一次墨,全部一模一样写下来。蘸墨的时候一定要饱满,第一个字我们写的时候看起来都渗出来了,但是干了之后,水分跑出来,有水印是很有味道的。有很多人说这个字不好的,但是书法里面是允许的,是蘸墨,要很有经验写出来才好看,还有要注意不能写一行蘸墨一次,这样第一个字都一模一样也是很难看的。
最后一个是落款。落款要小于正文的三分之二,基本上是按照这个比例。落款你要看这个作品留的位置。横的作品,纸长的话,变化是很多的。写字我们往往是送人的,写的时候就写某某先生或者某某书家雅正等这些,写过之后年份、季度、地点,地点不要写得太死板,比如在金华就写婺城,或者婺州,假如在八咏楼,就写婺州八咏楼。再写你的斋号。反正你能写就尽量把多的信息写上去,把你的书法艺术表现出来。落款最能看出一个人的才能和书法功底。落款之后是印章,印章要清爽、雅致、端庄。看假冒的作品,基本上就是看落款和印章就知道了。假冒的章一般很便宜,毛病就能看出来了。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