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婺城周末

谁来拯救戴氏宗祠?

2013-07-19 09:58:26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记者 邵益斌 文/摄

  让人惊叹的戴氏宗祠谁来拯救

  中戴村原先有“九井十三厅”,前宅二井、后坊二井、宗祠井、大厅前井、柳下厅井、栋文住处井、小孟私井,但现在保存比较完好的只剩大厅、花厅、新宅厅、浦落厅等建筑。这些古建筑造型质朴大方,气宇轩昂。立柱、梁架、厅堂上的楹联牌匾横额,满目劝善的格言警句,烙刻着历史年代的印记,透视出前人对世事人情真谛的颖悟。由这些建筑承载着的文化艺术和精神元素,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后人,绵延不绝代代相传。

  在中戴村这些古建筑中,最让人惊叹的是戴氏宗祠(当地人习惯称中戴祠堂),据说这是当时东南沿海一带最好的宗祠之一,其雄伟壮观程度甚至超过了浦江的郑义门宗祠,可惜中戴祠堂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当作危房拆除。由于年代久远,中戴祠堂内部经过多次改造,现在很多人的记忆都停留在了中戴祠堂改造成学校的模样。不久前,中戴村召集了一些老人对中戴祠堂进行回忆。

  中戴祠堂占地面积有2200余平方米,据中戴村的老人介绍,中戴祠堂只有一边有厢房,占地一石六斗田。记者曾在中戴村老人戴敦松的陪同下对中戴祠堂遗址进行过简单测量,通过测量中戴祠堂外包长76米,宽30.7米,于传说一石六斗田基本相符。祠堂建在中戴村下首,坐西朝东,连厢房成旧字形,正屋成日字形。

  中戴祠堂布局分三进两亭(也可以说五进),大门前摆放着两尊上马石(俗称来头),好像两尊雄狮守卫着祠堂,门面共开着四个门,即大门,左右两边偏门,还有厢房一个门。据中戴老人们回忆:“古代祠堂正门平时不开,只有大事才开(如中了秀才、举人或过年祭祖等大事)平时出入都从边门走,这些都是过去的族规。”

  祠堂的门面相当精巧,大门两侧是用约40厘米见方的方砖对角砌成,砖面磨得非常光滑,连缝隙都摸不到。站在大门边往上看是精美的砖雕,有双狮抢球,龙凤呈祥,梅兰翠竹,鱼跃龙门······可与现存的汤溪城隍庙相媲美。

  从大门向里走的第一进非常宽敞,大门两侧有两个大教室,可容纳百人上课,教室前面有个小门通向厢房。天井边上的柱子是石头做的,据说这样为了防腐。第一进与第三进连成一体。中间第二进是一个亭子,亭子两边是走马楼。走马楼与第一进相连,楼上是学生宿舍,走马楼下面是教工宿舍,有五六个房间,南北相等。

  中戴祠堂最壮观的算是第二进,即中亭,中亭有2层,下层亭子四个角,每个角有四根柱子。四根柱子用木梁对角相连,除对角相连以外四周还有大梁连成整体。中亭上层还有小亭,小亭柱子寄在大梁之上,下层亭子四角翘起,每个角都有一条小龙相嵌,四面出水,四面天井,天井下面用石板铺着,小亭四角也是翘着,翘角之下各挂着一个风铃,每当刮风,就发出叮当之声,声音清脆悦耳。

  小亭顶尖装有一个铁葫芦,葫芦上插一把方天画戟,虽然锈迹斑斑却是十分雄壮,传说方天画戟是镇妖避邪的利器,而它的实际作用,与现在的避雷针相同,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对气象学说已经颇有研究。中亭的每根柱子都装有精美的牛腿,大梁上都雕有龙凤等精美的图案,均是古代工艺的结晶。

  祠堂的第三进更具特色,它同第一进相连,南北各有一个大房间,南边是教师办公室,北边房间当时是音乐室,当中有一排挡门相连,挡门的门槛大约有60厘米之高,传说是拦截风水之用。办公室门口大梁上挂有一只铜铃,每到上下课时值日老师就拉绳子敲钟。第一进到第三进有同样雄伟精美的雕饰。第三进南北各有一座小门相对开着,南边门由外进内,北边门通向厢房。

  祠堂第四进也是一个亭子,我们通常叫它后亭,后亭也是四面出水,四周天井,天井内用石板铺成。亭子四周则由板壁构成,亭内有一座小台,我们称之大礼堂,可容纳几百人开会,学校每逢集会都放在后亭举行。亭的两侧也有两个小教室,教室边侧拥有走廊,直通后进。后进像是普通民宅,南北各有一个教室,中间有两间教师住房。

  在厢房的东首有个教室,教室中间是工友居住的房间,西首有个大教室可供60余人上课。教室西首就是厨房,厨房往西是一块空地,空地西侧有一座民宅。中戴老人们说,在古代这是轿夫屋,也属于祠堂的厢房。

  戴氏宗祠最具特色之处是前三进高大雄伟,雕龙绣凤精巧玲珑,后两进却是简陋平常,与前两进极不相称,这是为何?最近,记者在中戴走访时听到了两种不同的说法,有的说是建戴氏宗祠的资金由寺平一位戴氏后裔的富商独资十万银子起造,造了前三进花完银子后这位富商不再出钱,后两进由祠堂会出面向中戴、寺平、下新宅三村戴氏后裔集资,当时由于经济衰落,集资数量很少,因此只勉强造了后二进简陋之房。另一种说法是戴氏宗祠后二进先建造,当时经济条件不好造得简陋些,后来寺平一位戴氏后裔经营有方,家境殷实,于是出资建造了前面的三进,其精美程度远远大于后二进。

  据中戴村老人回忆,戴氏宗祠建造时还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由于戴氏宗祠建造工程巨大,材料堆积如山,有的砖雕都是特制的,少了一块整个图案就不完整,为防止建造材料被人顺手牵羊,出资建造宗祠的戴氏富商与干活的工头合唱了一出“双簧”。戴氏富商让工头趁富商孙子不备故意放一块木头在孙子的包里,然后假装材料丢失去找,最后发现在富商孙子的包里,就把这件事告诉戴氏富商。得知此事后,富商假装非常生气,作为宗族头首之一的他立即召集族人召开家族会议,严肃处理此事,对偷拿木头的孙子处以罚金一万。族人见富商对自己的孙子偷拿一块小小的木头都这么严厉,再加上罚金一万也不是小数目,个个都不敢吭声。这件事之后工地上再也没有丢失过一砖一瓦,一草一木。

  戴氏宗祠从1936年起便改成了中戴小学的校舍,这座经历了太平天国、军阀混战、日本侵略等风雨洗礼的古建筑最终在1983年被当做危房拆除,这也成了戴氏后裔心中永远的痛。

  最近,中戴村召集了村上的十多位老人召开座谈会,对戴氏宗祠回忆,并打算根据老人们的回忆画出图纸,留下资料,以便戴氏后裔将来有机会能够重建戴氏宗祠。“现在村上对戴氏宗祠有记忆的人越来越少了,再不召集老人留下点资料,恐怕戴氏宗祠将彻彻底底的消失了”。中戴村支书戴潮雨说道。通过老人们的回忆,目前戴氏宗祠的平面图已经成型,我们期待戴氏宗祠能够早日重建。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吴晗晓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举报电话:0579-8222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