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婺城区“双强型”干部陈加平
攻克市重点工程二环西路湖头段金华广播差转台迁移难题;发起设立村党员关爱基金;建设村老年活动中心、农村文化礼堂;牵头成立苗木专业合作社;组织村“母亲湖”西湖综合整治……婺城区乾西乡湖头村党支部书记陈加平,在自己担任村主职干部的6年时间里,敢打敢拼,带领村两委全力以赴投身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环境优美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出色成绩。
肯吃苦、有魄力、敢担当,
他是村两委班子的“主心骨”
湖头村有7个自然村,1100多家农户、2700余人口,具有村子大、自然村分散、复杂情况多等特点。这样的行政村,村庄发展难度相对较大,能在各方面都取得出色成绩,离不开该村两委队伍的努力,而陈加平则在两委队伍中发挥了“主心骨”作用。
2008年,湖头村两委接下了攻克二环西路湖头段(600米)金华广播差转台迁移难题的任务,要求解决179亩土地租用、苗木搬迁问题。在随后的半年时间里,陈加平天天走访农户,以“白加黑”、“5+2”的工作状态,一头扎入这项工作中。他至今记得,有一回,为了做通一个钉子户的工作,他连续5个晚上“泡”在对方家中,最迟一次做到第二天凌晨1点才回家。正是靠着这样的韧性和坚持,陈加平带领其他村两委成员成功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为金华广播差转台迁移扫除了障碍。
此次攻坚克难成功,让湖头村其他两委成员,包括村民都对陈加平有了这样的印象:第一,他是一个肯吃苦的人,能以身作则,冲到第一线;第二,他是一个做事认真、干脆并坚持原则的人,有底线、有魄力;第三,他是一个有能力解决问题的人,敢于承担,敢于担当。靠着这三点,陈加平毫无悬念地奠定了自己在两委队伍中“主心骨”的地位。
关爱党员、关注民生,
他为村庄“两富”建设全力以赴
作为村党支部书记,陈加平关爱村里的每一位党员。2011年,他倡导成立了湖头村党员关爱基金,每年都把自己当村支书的工资、津贴注入这个基金,用以帮助年迈、贫病的困难党员。作为村庄发展带头人,他又十分关心全体村民的生活品质,为此竭尽全力推动着村庄“两富”建设。
5年前,陈加平引导湖头村前房自然村一个苗木大户牵头成立了根扦苗木专业合作社,吸纳周边的苗木种植户。如今,根扦苗木专业合作社和该村其他三家专业合作社发展都比较好,已开始往周边村、甚至其他乡镇、县市扩展种植面积。同时,在陈加平带领下,这几年,村两委改造了西湖上游机埠,并对全村电网进行了增容升级,还安排了专职水管员,使农田、苗木种植地块用水、用电都得到了最大保障。
为了盘活村集体资金,陈加平带领下的村两委充分抓住机会,在人流比较密集的地块新建村老年活动中心,将一楼出租,为村集体带来了10万元以上的年收入。去年,该村两委又改造了村里的综合市场;对闲置地块进行了开发利用,均为村里增加了不少收益。靠着不断开源和充分利用政策,近年来,湖头村在大投资、大建设的情况下,村集体经济仍“略有节余”。
而湖头村近年来的大投资、大建设项目中,相当一部分是为了给村民开展精神生活搭建优质平台。比如,湖头村大舞台、休闲广场,不仅为当地百姓找回“九月廿二”民俗节日提供了平台,更成了全村村民文体休闲活动的最佳场所;农村文化礼堂的“两堂五廊”、民俗物品展览室、书画室、善美讲堂……分别为村民提供了各种精神食粮。这一切,都让湖头人在生活中觉得“更有幸福感了”。(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整治“母亲湖”,他创造了村级治水样本
此外,陈加平还十分重视提升村庄环境的整洁和美观。去年5月,在他的决策下,该村两委顶住压力上马了湖头“母亲湖”西湖中段(住宅区段)整治工程。
在随后的5个多月时间里,陈加平天天坚守西湖整治一线,即使因腰椎间盘突出痛得直不起腰,依然一步一挪巡逻在施工现场,监督工程进度、监管工程质量。最终,西湖中段12亩水面,清除淤泥10000多立方米,垃圾1000多吨;沿湖拆迁安置了10户农户,拓宽铺设了800米水泥道路;同时采用修旧如旧的工艺,完成湖边驳坎修理300米,保护古树10余棵,并增做了青石栏杆、修缮了宁寿古桥……
西湖中段整治完成后,原本的“垃圾湖”变成了湖头村的“景观带”,成了当前“五水共治”中村级治水样本。对此,陈加平认为:“一个村,也是一个社会的缩影。我觉得,只要大家都有信心、有决心,从本村生活环境、水环境治理做起,与当前我区城乡环境整治大行动相结合,‘五水共治’工作一定能做好,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碧水蓝天。”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