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宗谱承载古婺千年宗族自治智慧
在乡土民风展馆,何氏宗祠等展陈再现了何氏宗族祭祀仪式时的格局,然而,很多市民或许不曾关注到,展陈的一卷卷纸张泛黄的宗谱承载了古婺先民数千年来积累下来的宗族管理智慧。
金华大地上现存有数量众多、保存完好的传统村落,如以精湛建筑著称的卢宅,布局独特的诸葛村,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俞源与郭洞村,建筑类型多样、村落形态完整的厚吴村,被誉为“江南第一家”的郑义门等,这些村落世代居住着以血缘为纽带的家庭与宗族,构成中国最基层的社会组织形式,承担着县级以下乡村社会管理的主要责任。各村落以宗族管事会、宗谱族规和祠堂为核心实行乡村社会自治,包括保卫乡里、教化后代、维持秩序、抚恤救济,组织祭祀与庆典等。
为维持乡村的日常秩序,每个宗族都有族规,即族人必须恪守的行为准则,以“敬宗收族”为目的,维系着宗族成员间的和睦共处和团体稳定。管事会则是族规的实际执行者,肩负组织和管理宗族事务的职责,其成员多为族内推举产生并且职责明确。这是血缘之外,保证宗族长期稳定的关键。
在传统社会,县一级政府把持着地方的武装力量,但遇上灾荒战乱年间并不能及时施予援手,保护每一处村落的安全。迫于现实,一些宗族自筹资金并组织族人抗击匪寇,维护地方安宁。在俞源,就有一块“义民万户”匾,明至正十四年(1354),盗贼四起,俞源一带深受侵扰。当时,俞涞率领四个儿子组织民兵武装,保护郡邑,倾己所有犒赏卫士,不仅保护了俞源村的安危,还保卫处州通往婺州的重要通道。时任处州监司的石抹宜孙以“义民万户”表彰其义举。此后,宗族民兵武装的组织和管理制度就被载入宗谱。
除却防盗,防水防火亦是两件保卫乡里的大事。早在1461年,浦江郑宅就有了水龙会,每年农历八月初一,浦江郑宅、岩头等乡镇都要举办“赛水龙”活动。水龙是古代的“消防水枪”,由一只大水桶、水带、大水枪和喷枪头等组成,依靠人力抬压水泵,将水往高处喷射灭火。这是村子常备的消防工具。平日里,水龙会依据制定的预防措施,督促店家添置救火设施,检查村民火柱,一旦发生火灾则立即出动,会员分工协作,亚龙、掌龙头、拉水带、断火路有条不紊。“赛水龙”当天,各村会把“水龙”拉到村口水塘边试车。数百年来,最初比拼水龙会实力的赛事也逐渐演变为民俗节日,传承至今。水龙会虽是村社组织,但也有不成文的制度。发生火灾时,会员听到警报而无故不去救火,将罚口粮;救火时奋力扑救的,则会受到村里的奖赏;因救火负伤的除治疗外还发放误工补贴,因救火死亡的则由所属村安葬,发给其家属一定抚恤金。
金华以丘陵地貌为主,村庄通常位于山脚下,村背面即为大片石崖,乱石滚落,就会给村庄带来毁灭性的灾难,由此,封山护林显得尤为重要。不少宗族的族规中就有护林一条,明确写明破坏山林的惩处措施。惩罚的主要办法是对偷伐封山林木者罚款,所罚之款由禁山会办酒饭,请封山区有关的群众吃,以扩大影响。为了搞好封山育林,请全村及邻村的长辈会餐一次,称作吃“封山饭”。席间宣布封山的范围、年限及其他禁令,并规定若有人上封山区偷伐,罚出第二年的封山饭。浦江郑宅郑氏宗族族规严苛,一旦有人触犯,就要“开大宗祠”,总管事端坐于正堂,管事会召集全体族人在堂前两侧旁听。违反家规者罚跪于堂前,只要比他大一岁,就要拜30次。如果还不知悔改,就要打板子。再不悔过则除族籍并送官府惩治。若悔改,三年后复归宗族。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