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寺口村正在为建设打造精品村做着最后的努力,预计到年底将完成整个村庄的美化建设工作。这个有着丰富文化底蕴的村子从去年开始就开展了一系列的举措来改造村容村貌,不仅从基础设施、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着手改造村子,还把“现代化生态宜居村”作为建设目标,通过改善人居生活环境,从垃圾分类入手,实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新农村建设。这一切,都离不开党员发挥出的重要作用。
为了响应区委区政府及安地镇党委政府全面实行垃圾分类的号召,改善全体村民的生活环境,保障大家身体健康,整治村庄环境、打造整洁农村、改变生活陋习、美化寺口面貌的行动刻不容缓。10月底,寺口村召开了妇女户主大会,向广大家庭妇女传授了垃圾分类的有关知识,正式拉开了该村垃圾分类工作的序幕。
据悉,数月之前,寺口村就已经在着手准备垃圾分类的相关事宜,7月份召开了党员大会,制定并实行了垃圾分类网格化管理制度,通过安排在村党员和村民代表联系农户的方式,入户上门把垃圾分类的有关事项进行广泛宣传,还把垃圾分类工作制定进村规民约中。向农户发放统一的宣传围裙、垃圾分类指导手册、《告全体村民书》等宣传物品,在村内悬挂垃圾分类宣传横幅,营造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在党员活动日,所有党员干部集聚在村内进行了房前屋后的卫生整治工作,把各家各户的堆放杂物清理整齐,垃圾废弃物等一律打扫干净,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正式实行垃圾分类的第一天,村两委以三人一组的形式一一上门讲解垃圾分类的有关知识,要求每家每户的门前都要摆放好分类垃圾桶。这一个月以来,寺口村垃圾分类氛围十分浓厚,“我们每天都会在村子里转悠,时不时地会检查一下大家的垃圾桶,看看有没有把垃圾进行分类放置。有时候垃圾二次分拣员上门收垃圾,遇上没有正确分类的农户,也会再一次地向他们解说,或是反映给村里让我们进行上门指导。”寺口村村支书邵春桂讲道,“村民的配合是村两委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最大的动力,我们很有信心把寺口打造成一个舒适宜人的美丽村庄。”此外,寺口村还要求农户自觉地把自家的家禽家畜圈养起来,家狗一定要栓养,不能让其任意行走。
各种有关设施的完善也满足了寺口垃圾分类工作的基本要求,村里新建的阳光垃圾房刚完成验收,在垃圾分类工作开始后已正式投入使用;新的分类垃圾车也已经到位;村里还安排了两位保洁员进行垃圾分类的培训,按照制定的保洁员承包考核标准,要求他们每日上门回收垃圾,把会腐烂的垃圾运往垃圾房进行分解,实现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理,另一部分不会烂垃圾运往安地垃圾中转站进行统一外运,保证垃圾日产日清。
“目前,我们村正在设计和制作荣辱榜的宣传板,通过考核制度上墙的形式对合格的农户给予奖励进行鼓励,年底还会评选出‘最美家庭’,让村民们在竞争比较中愈发自觉地做好垃圾分类工作。”通过在全村范围内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也在逐渐增强。邵春桂还说,以前很多人在吃甘蔗的时候会一边吃一边就随手把甘蔗渣扔在地上,现在实行垃圾分类后,就会很习惯地把垃圾丢到垃圾桶里,如果没有做到,也会有其他村民主动上前进行劝导监督,大家都很有意识地去维护农村卫生环境。这些生活陋习的改变就是垃圾分类所带来的。()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