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周末生活

白沙溪的诉说

2016-08-12 09:47:12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杜顺华

  中国白沙之多地,但我白沙之多异。国史明清一统志有说:“金华南山在县南35里,高数千仞,周四百余里,脉自括苍来,深遂幽远,高入云表,阴崖积雪,经春不消,上有平土可耕,人多居之,其高岫箬阳,去县百里,上有龙湫,名三断水,有大小溪交界。去县八九十里,又有马秦山、桃花峰、周辽岗,俱在县,极南界非人迹所常至。《水经注》鲇鱼溪之水出南山,西流县南东,入于大溪焉。”明官修《环宇通志》中有记:“白沙溪在金华县西南出处州遂昌县,流入大溪(金华江),其溪出白沙如霜雪,故名(白沙溪)。”

  上述可见,白沙地处金华城南,溪自南山流来,自南往北,入于婺江,白沙溪在历史上又名南溪、白龙溪,在有的文人墨客的作品中也称白水、白渠、银溪。白沙溪源远流长,具有数千年的文明历史和特色文化,它给世人留存了丰富的文化古迹和人文典故。川流不息的白龙古河就似一位年高的长者,终年不断地叙说着古老动人的神话传说。当然它也不异于任何一个自然人,因为它经历数百万年,故此,同样也像常人一样有喜有忧,有笑有哭,我们不妨倾听它的那些衷肠诉说。

   白沙之笑

  南山俊美,银溪水秀,白沙似一泉甘醇,曾经醉倒了多少好汉英雄,白沙又似一位美仙,把多少才子文人迷恋。大唐中叶,有户部尚书滕珦携友巡游白沙溪口,见眼前群山叠翠,身后田园万顷,间有碧水流经,岸边人家炊烟,不似桃源胜似桃源,不日回京面君时,不禁情不自禁,欣求皇上封赐白沙宝地,唐宗欣然答应,于是不久后,滕尚书奉旨率众亲眷迁居建宅于琅琊大岩,之后滕氏千年居此风水宝地,繁衍子孙,发达兴盛。至宋时,又有钱江新城尚书之后迪功郎杜再成,巡游南迁酤坊洞山,选居白沙溪岸洞泉水边,百年后,又是满门进士第,尽是做官人。钟灵毓秀,人杰地灵,难怪世人都说白沙山好水好人更好,千古传唱到如今,有诗道:“千古龙溪著白沙,东西蒙养千万家。桥横绿水临流转,寺养红山日照斜。”而更为惊人绝世的却是前汉中叶步兵将尉卢文台急流勇退,退居朝野,亲率将士三十六,南游天下,落居白沙桃源,从此后,他领兵率民治溪筑堰,开田垦荒桃园畈,造福于民万年长。

  风雨飘摇历春秋,历史轮回又千年。时至而今上世纪中叶,党和政府号召白沙地方千军万马,愚公移山,自力更生,在白沙溪口兴建了其时名闻浙中的大岩水库,蓄水千万方,灌溉水田,造福金华、兰溪、汤溪三县农田数万亩,农户百姓从此旱涝保收,丰衣足食。至上世纪末,市政府又全资投款于白沙上游建造了规模更大的沙畈水库,供给全金华数百万人民的生态水饮用,既补充了人饮的严重不足,又保证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金华人民谁不赞白沙溪水清,沙畈水甜。

  好事多多少,水源是个宝,白沙母亲河,感恩最重要。常言说,“娘亲抱儿声声唤,乳汁滴滴润儿肠。”看着万千子民沐浴甘霖,安居乐业,白沙娘亲怎能不开怀,不欣慰,善良慈祥的老人啊,言不由衷地笑颜逐开。

  白沙之颂

  仙霞白沙不仅风景秀丽,而且此间的人文底蕴丰厚尽美,更可贵的是,千百年来,它造福人民,施人以惠,故此千古美名,百世流芳,家乡子民朝朝讴歌,代代传唱。

  国史《大清一统志》有载:“白沙堰在汤溪县东三十里,相传汉卢文台所开,首自辅仓,尾跨古城,共三十六堰,溉田千万顷也。”宋相里人王淮专作《白沙溪遗兴》一首,诗曰:“白沙三十有六堰,春水平分夜涨流。每岁田禾无旱日,此乡农事有余秋,功驰汉室为名将,泽被吴邦赐列侯。千古威灵遗庙在,至今血食偏遐陬。”诗作权威且富有代表性。同朝学士杨廷兰亦作《千古白沙溪》一首,诗赞:“出作东汉将,归扶南山犁。置身云台表,庙貌何崔巍。功补夏侯阙,泽同郑渠遗。滔滔流不息,千古白沙溪。”杨学士的诗非常形象、真实地评价了白沙溪白沙人的功和名。明初东阁大学士吴沉,翰林大学士宋濂同作《昭利庙碑记》,记曰:“炎汉中叶,龙飞白水。附翼攀鳞,我侯以起。寇憨殄歼,投簪远徒。悠悠辅苍,白沙之滨。有田树艺,庇我农人。巨石表开,厥泽惟均。郑渠白渠,专美扉许。流我清泉,渥我稷黍。降我丰穰,盈我仓庚。”吴宋两臣的诗更准确朴实地反映了历史的背景,当事人的功名。明中明后里人学士杜翔凤,杜屿都曾先后分别对古人白沙治水有过专述评论,其作传世至今数百年。而今歌颂赞美白沙治水和描述南山景色的诗词文选更盛于前。特别是近年来,婺城区委区政府及白沙地方部门单位和儒士文人在挖掘、整理、宣传、弘扬白沙文化,秀美南山,开发旅游,发展地方经济等方面制订了一系列的规划,并实施了不少大大小小有关水利旅游等的项目工程,从而使金华南乡的历史文化,人文资源得到了不断地开发利用,仙霞白沙的自然风光也变得更美,地区优势将更为突出明显,秀美白沙,弘扬文化的一曲又一曲“白沙颂歌”定将是唱响未来整个浙中地方的美好乡音。

   白沙之哀

  物质世界存在正反两极,每一事物存有不同两个方面,人的一生也并非都是一帆风顺,白沙母亲也跟我们自然人一样,古往今来几千年,一路走来,有成功也有失败,有幸事也有悲哀。从整体看,白沙给人的印象多是光彩照人的一面,但从局部看,也存有不尽如意的一个方面。尤其要指出的是,近代以来,因为人类过分地追求大自然给人多些奉献,从而无意间会经常遭受人类无情侵害。半个世纪以来,白沙溪也曾经是满目疮痍,遭至伤害。一位现代著名的人士说过这样的一段话,他说:“当我看见白沙溪被渠化,硬化,变得面目全非之后,我伤心;当我看见河里的柳树被铲掉,沙洲被掏毁,水潭被填平,鱼蟹匿迹时,我悲叹;而所有的这一些都是在水利设施基础设施建设的名义下进行的。同样的悲伤,是我看到从白沙溪引入村中的水渠被垃圾淤塞,村中的多口水塘被填埋,村口池塘边的大樟树被伐去,村前的风水树林被砍掉……”这一切怎不叫人痛心疾首。

  笔者以为,此说尽管本人不是全然赞同,但也不否认,有其说的道理。确实,这半多个世纪以来,白沙溪也真是大不如前,昔日潺潺流水,而今都是断流残水,而且是污水废水;昔日水清草青鱼肥,今日却是污泥浊水,鱼虾不见;旧时一年四季可见的“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那种场景,而今早已是难见其踪影。这不能不有些使人感到伤悲。

  白沙之梦

  在经历人世间的千般恩爱和丝丝怨恨之后,白沙母亲又一次领略到,若要更多地施爱于民,感恩于民,就需不断地修饰自己,完美自我,还原白沙一个自然可爱的美媚真身,如此那般白沙子民就会更加敬重、爱戴自己的母亲。

  为此,笔者想,人们在改造自然、建设家园、创造财富、改善条件的同时,要正确处理好八方面关系:一是在发展经济、改造世界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生态,遵循自然规律的原则;二是要正确处理好在服务于全金华广大市民的基础上,要适当兼顾白沙流域,特别是两个库区农民的切身利益,合理妥善地对待大局与局部的利益关系;三是正确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地方历史文化的两者关系,只有正确处理好几方面的相互关系,做到天人合一,人的主观意志与客观需要的统一,物质财产需求与精神文化需求的统一,全部与局部的利益分配关系的统一,客观合理的正视矛盾、解决矛盾。相信家乡的建设,白沙的明天会更好更美,同时我们也期盼,不远的将来,白沙会重有一片蓝天白云,一江清流绿水,重有一方霜雪白沙,一块芳草绿地;也将不难重现旧时那种满河竹排、百舸争流,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美好情景。

  回顾往事,再看今天,这几年,区委区政府和有关乡镇,遵循党中央和上级政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大力狠抓“五水共治”,白沙溪的面貌改观了很多很多,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成效,金华人民有目共睹。为此我们期待也相信我们的母亲白沙水会更清更美,必将会回归那个原本清纯可爱的大自然生态。

责任编辑:郑剑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