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文化教育

婺城德育教育接上“活水源”

2017-03-22 09:14:57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记者 胡敏霞 /文 罗肖/摄

  一堂与众不同的农耕文化课

  “同学们,这个是什么呀?”“我知道,我知道!”3月20日上午,乾西乡湖头村的善美讲堂里格外热闹,不大的讲堂里,被前来听课的学生们挤得满满当当。原来,这群孩子是金华市站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此次在学校老师的组织下走进乾西乡湖头村文化礼堂开展德育教育主题学习活动。

  台上,乾西乡湖头村党支部副书记张路前举着一根棍子问台下的同学们:“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叫什么吗?”问题一出,同学们一个个若有所思的样子,“叫扁担!”其中一个同学把手举得高高地,声音响亮地回答道。一听这答案,张路前直摇头,说:“不对,不对,你们再想想。”这下可把学生们难住了。见没人回答得出来,张路前赶紧说道:“这个其实叫担拄。”

  以前,交通没有现在方便,农民种了东西拿到城里去卖,需要自己挑着扁担,步行十几公里才能到交易点。挑着担子走十几公里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中途想停下来休息是一件费劲的事。为了方便休息,同时也为了减轻肩上的重量,极具智慧的中国人就发明了“担拄”这样工具。“休息的时候,可以用担子支撑着扁担;一个肩膀挑累了,可以用担拄帮着分担一些重量。”张路前边演示边向学生介绍道。

  一个土制的陶罐原来是用来放盐的,叫做盐罐;一个用竹子编制的篓子居然叫鱼篓;一个木制的,类似于蒸笼的桶居然叫做站桶,是用来放置小孩子的……一个个闻所未闻的农耕用具,让孩子们颇感兴趣。这一趟课,也上得别有味道。

  “这些农耕用具我以前从来都没有看到过。”“有些我在课外书上看到过,第一次听说它的名字。”……这一堂课,让孩子们收获颇丰。

  “每一个小朋友的成长都要汲取很多营养,首先是要在课堂上获取营养,然后就是到课堂外、社会上汲取营养。走出课堂,走进农村,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不仅拓展了学校开展德育教育活动的方式,同时也能够让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更好地提升、改变自己。”站前小学校长施益新说。

  “双堂双进”上“活”德育教育课

  其实,开展课外德育教育活动,站前小学并非第一个。早在去年11月份,金华中圣学校的孩子就已经开展课外德育教育活动。在老师带领下,走进沙畈乡银坑村,参观村文化礼堂、粟裕故居,缅怀先烈丰功伟绩,重走红军之路。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对红军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也让孩子们倍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什么是德育教育?德育教育应该以怎样的形式开展才能让孩子们收获最大?这成为了相关部门一直都在思考的问题。

  为有效整合区内教育资源,逐步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工作格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强化未成年人德育阵地建设,提升全区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扩大农村文化礼堂在思想文化工作中的影响力、吸引力和凝聚力,婺城区委宣传部和教育部门顺势而为,联手推出了农村文化礼堂“双堂双进”工程,把德育教育作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所谓“双堂双进”,一方面是指各中小学要以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为抓手,以农村文化礼堂为主阵地,以开蒙礼、尊师礼、成人礼、敬老礼等一系列礼仪活动为载体,组织学生进农村文化礼堂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努力挖掘中小学德育实践特色课程,消除中小学德育工作中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密的“两张皮”现象;另一方面,各农村文化礼堂要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特色背景、历史名人等,主动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内容,积极推进农村文化礼堂优秀文化“进课堂”,培育礼堂文化传播队伍,打造礼堂德育精品课程,用自己的事、身边的人,加强礼堂文化的熏陶教化功能。

  消息一出,让金华中圣学校的师生们再也坐不住了。临近农历新年,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了金华市福利中心,开展尽孝教育,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会尽孝的意义。

  与以往的德育教育课不同的是,如今的课外实践德育教育活动来得更加真实,也让孩子们感受更加深刻,具有极大的教育意义。

  “拉手结对”,实现“德育走亲”

  校村结对,以此来达到相互交流提高的目的。结对双方要立足实际和各自特点,通过“一对一”“一对多”“双向选择”“自主结对”等方式“拉手结对”,并定期开展实践活动,实现“德育走亲”常态化、趣味化、系统化。

  这不,今年刚开学,竹马小学就近“取材”,组织学生走进竹马乡姜衙村文化礼堂,听姜氏家规家训,学姜衙传统文化,写活动体会。3月,茶花盛开,竹马小学的同学们再次走进下张家国际茶花物种园。通过赏茶花、唱茶花、画茶花、写茶花、诵茶花、种茶花等形式,了解茶花文化,把茶花文化融实践活动之中,培养学生热爱茶花、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除了“就近取材”,校村之间还可以根据自身的特色进行结对。

  东市街小学是一所婺剧特色学校,近几年,该校深入开展“婺剧进校园”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并被授予“浙江省婺剧进校园示范单位”荣誉称号。

  和东市街小学相距30公里的蒋堂镇泽口村,同样是一个婺剧特色村。泽口村有着悠久的婺剧历史,村民历来爱看、爱演并爱创作婺剧,有着众多的婺剧戏迷。近年来,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泽口村的婺剧文化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创建了婺剧文化园、婺剧演唱小广场、排演室、剧本陈列室、婺剧知识普及廊……

  因为婺剧,今年3月初,东市街小学的学生们走进了泽口村,和民间婺剧表演家切磋演技,为村民们献上一场精彩的演出;在讲解员的陪同下参观村文化礼堂,了解村文化习俗;沿着文化长廊边听边看,和村民们一起唱响村歌……学生们在文化礼堂“畅游”。

  此次,东市街小学以蒋堂镇泽口村的婺剧文化为载体,利用现有资源,开展了以泽口村文化礼堂婺剧传承为主题的婺剧知识普及、婺剧唱演观摩、剧本写作学习、婺剧脸谱绘制、服装道具体验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校的德育教育活动。现场,泽口村与东市街小学进行了授牌仪式,泽口村被授予“东市街小学婺剧研学实践基地”。今后,东市街小学将定期在泽口村开展婺剧普及、唱演观摩等各类研学活动。

  据了解,目前,婺城区委宣传部已经命名24个农村文化礼堂为婺城区首批中小学德育教育基地,如乾西乡湖头村文化礼堂、竹马乡姜衙村文化礼堂、白龙桥镇叶店村文化礼堂……通过“一对一”“自主结对”等方式“拉手结对”,截止到目前,已经有十多个学校实现“德育走亲”,有效地激活了学校的德育课。

责任编辑:方柯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