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民生

婺城“一汪好水”润心田

2017-07-26 09:13:19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记者 张苑 通讯员 王静 胡小婷

  又逢炎炎夏日,在每个周末,寻一家依山傍水的乡村民宿,伴着鸟鸣啾啾,蛙声咕咕,在裹着薄雾的清晨里醒来,呼朋引伴出门去,游山戏水,午时烹一锅好山好水里长大的鱼虾,待到灯火阑珊,就枕着潺潺水声入梦。如今,这种亲水的休闲方式已然在金华市民中蔚然成风,亦吸引上海、杭州等地的游客纷纷慕名而来。人们都说,这是婺城“大禹”导演的一场“蝶变”。

  自2013年浙江省启动“五水共治”以来,婺城区循序渐进推进水安全、水清洁、水生态、水产业发展。如今,似火骄阳之下,婺城建设者们正挥汗如雨奋战在浙中生态廊道的建设阵地上,为山水婺城描画崭新的靓丽风景线。

  共饮一口安全水

  婺城区在沙畈、莘畈、九峰、金兰、安地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项目建设中勇挑重担,承担项目管理和监督检查任务,组织开展了饮用水安全管理、水库库面保洁、蓝藻防治物资储备、应急预案演练、监督巡查等工作,建成水源保护生态湿地5.5万平方米,完成了金西水厂及供水管网建设,如今已正常供水,让婺城百姓喝上了优质饮用水。同时,婺城区不断加强农村饮用水安全长效管理,连续两次被列为全省农村饮用水长效管理达标县。

  婺城区还积极推进石柱头梯级工程及金华江治理工程建设,目前已完成石柱头项目,开始并网发电,5000亩水库水域已成为婺城新区优美的滨江景观。

  婺城地处浙中盆地,夏季湿热多雨,梅雨季洪涝灾害频发。近年来,婺城区大力推进基层防汛体系建设,基层防灾减灾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实现连续6年零伤亡。2016年开始,婺城区积极开展基层防汛防台体系标准化建设,从组织责任体系、应急预案体系、监测预警体系、安全避险体系、应急救援体系、宣传培训体系、运行保障体系七个维度构筑婺城“防汛墙”。今年,婺城区统筹兼顾,紧抓重点,妥善处理金奥花园等重点区块的防洪排涝工作,得到广大婺城百姓的一致点赞。

  畅游一潭洁净水

  连续几年中,婺城区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号召,科学部署,迅速行动,全员参与,把“五水共治”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目前,全区已完成“垃圾河”整治173.53公里、“黑臭河”整治51.5公里。全区省、市、区三级河道共349公里已纳入保洁范围,保洁覆盖率达100%。

  在长湖治理中,婺城区采取人工机械清淤与生态化清淤相结合的方式,高效推进清淤工作。2017年,婺城区河湖库塘清淤整治工程计划投资2600万元,全区河道、水库、山塘等清淤量共计140万方。

  在此基础上,婺城区积极开展水体联通工程,排查相关河道堵塞口,打通水体流动网络,打造婺城“清渠活水”。

  同时,婺城区对省、市、区级河道全面开展水环境长效保洁,严格落实“河道长”负责制;引入“河道保洁公司化运作”模式,将白沙溪、桐溪、石门溪、通园溪、回溪等河道保洁纳入环卫公司包干区域,实现河道保洁长效管理。

  此外,婺城区陆续开展对武义江雅畈段、白沙溪琅琊集镇段、白龙桥古方段和高田滕后金段等中小河流的治理,并秉承生态理念,仅仅抓住浙中生态廊道建设这一有利契机,在白沙溪、桐溪两岸开展生态护岸、绿化提档工作,全面提升河道生态环境。

  婺城区全面启动截污纳管项目以来,共排查出331个排污口,进行雨污分流设计。婺城区竹马乡还率先建起了“生态洗衣房”,将浣衣废水导入污水管网,避免进入雨水管道进而直接对水体造成大面积污染。

  如今,在白沙溪琅琊段,婺城百姓纷纷回到“母亲河”的怀抱,投身一潭碧水,欢快嬉戏。

  欣赏一汪生态水

  婺城区积极开展以温室甲鱼养殖整治为重心的洁水渔业探索,因其养殖尾水直排造成严重水污染,经多方调查,婺城区决定开展温室甲鱼养殖整治。2015年8月底,婺城区投入9100万元,全面完成温室甲鱼整治任务。婺城辖区共拆除温室甲鱼养殖场120家,累计拆除及复垦面积共281464.4平方米。与此同时,婺城区大力开展如珍珠蚌养殖、畜禽养殖等高污染水产业的退养动员工作,从源头上解决山塘水体污染问题。

  完成高污染水产退养后,婺城区积极引导养殖户转型升级,大力倡导并扶持洁水渔业。当年,全区59座小(二)型以上水库实现洁水渔业,供水水库库面保洁2700亩。

  随后,婺城区随即对相关水体开展生态修复,种植净化水体水生植物,同步靓化水体景观。婺城区还坚持开展增殖放流,每年向金华江、白沙溪、莘畈江、雅干溪投放夏花400万尾,冬片3万斤,以生态化治理方式改善水体环境,促进形成良好水生态。

  聚起一条富民水

  “江南有座金华城,城边有座白龙桥,桥下外婆在讲着那故事……”多少人循着金华籍歌手陈越的这首恋乡曲,来到了这白龙古廊桥畔。外婆讲着的那故事是什么呢?

  白沙溪旧名“白龙溪”,是婺城人的“母亲河”,主流长68.3千米。千百年来,这里盛传着一个婺城“大禹”的故事。史载:“卢文台,字高明,幽州范阳(今河北定兴县)人,汉成帝末,为步兵尉,后授骠骑将军。王莽篡汉,卢谢病,免归顺;建武三年(公元27年)率部36人从宜阳退隐到辅仓停久(今婺城区沙畈乡停久村),垦田卢畈,首筑白沙溪堰,引水灌田,其后数百年,经百姓共力,筑起三十六堰,沿岸百二十余村受益。乡民怀其惠,立庙以祭,尊为‘白沙老爷’。”

  如今,“白沙老爷传说”已被列入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沙老爷”的这份奉献、负责、求实的精神也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目前,以水体开发为主体的水产业、旅游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婺城大地。

  近年来,婺城区积极推进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2013年1月底,婺城区完成了竹马茶花基地、蒋堂、汤溪、白龙桥等4个项目区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农业1.01万亩,新增农业用水244万立方米,节约农业用水122.48万立方米,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01万亩,新增经济作物产值341.55万元,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04.09万公斤。琅琊镇的“冷水茭白”还成为婺城农产品的一个招牌,走上了央视。

  莘畈的水库鱼、安地的小溪鱼、沙畈的鲜笋纷纷走红了金华市民的微信朋友圈。婺城的“一口好水”还孕育了莘畈的娃娃鱼、沙畈乡的石蛙等珍稀水产。

  婺城区还围绕“一口好水”发展起了乡村旅游,引导山乡百姓开设农家乐85家,由农户民宅修整的民宿频频惊艳婺城人的眼。更有不少年轻人选择回到故里,以众筹等新型模式,开发个性化民宿,盘活村集体经济,造福乡邻。乡民家门前的一口水,不仅是清洁、美丽的水,更成了一口“富民的水”。

  当下,一支知情明政有思路,气顺心齐有干劲,担当作为有办法,风清气正有规矩的婺城水务队伍正向着婺城“一口水”的美好新未来大步迈进。

  下一步,婺城区将全力推进“十三五”后期水利项目,打造美丽城防战略成果,通过科学论证稳步实施金华江二期治理、白沙溪治理、北山水系治理、桐溪流域水环境利用和综合整治、水利工程标准化创建等。

责任编辑:方柯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