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专题 > 十九大专题

精彩文化礼堂聆听婺城故事

2017-10-18 09:04:00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记者 吕璐

  礼堂故事我来说

  粟裕将军的故事

  房屋东边是一块树荫,房屋东边是一块草地,粟裕明白,这里就是他的临时驻地了。粟裕命令部队在草地上休息待命,自己走到愣住的青年房主旁边,拍拍他的肩膀,亲切地问道:“老乡,叫什么名字啊?”青年回答:“姓陈,叫……叫陈世群。”“哦,小陈,我们要在这里打扰你几天了,家里还有什么人吗?”小陈回答:“还有一位老母亲。”粟裕急忙问道:“老娘身体还好吗?”青年看他衣着朴素,说话谦和,戒备心理就少了几分,大着胆子问:“同志您贵姓?您是一位大首长吧?”粟裕哈哈笑了起来:“不大,和你们区队长差不多,以后你就叫我粟队长吧!”接着吩咐部队在草地上搭帐篷准备宿营。

  “以前我都不怎么了解文化礼堂,说到文化礼堂就只能想到婺州窑,但是通过今天的活动,我听到了这么多的文化礼堂故事,感觉婺城区的文化礼堂真的是各有特色,也对文化礼堂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为了更好地了解粟裕将军的故事,我还利用十一放假的时间专程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沙畈乡的银坑村文化礼堂参观了,但是因为对于路线不熟开错了路,到银坑都已经接近晚上了,还有好多想看想了解的东西没来得及做,下次有机会我一定会再去一趟的!”

  “这次文化礼堂故事会的活动不仅加深了我对文化礼堂的认识,学到了很多历史文化典故,也让我进一步地学习了讲故事的技巧。以前我一直认为讲故事和朗诵是差不多的,但是经过这次的比赛,我才知道朗诵是需要大腔调来抒发情感的,而故事需要娓娓道来,打动人心。”

  黄予涵东苑小学五年级

  智斗财主的长工

  财主对长工说:“你在我家做活,工钱每年三十块大洋,但必须事事会做,如有一件事做不来,扣除大洋十块。”长工心想:我务农出身,种田农活样样能干,还有什么难得住我的,就满口应允。

  长工含辛茹苦,干到岁末,数九寒天来到。一天,大雪纷飞,牛放牧不成,只得在家喂料。财主心生诡计,要长工把牛赶到竹林去吃竹叶。长工无奈,只得去做,但竹子高,牛吃不着,财主就以长工“牛赶不上竹梢”,扣了他十块大洋。

  得知了财主的小伎俩,长工之后做事都长了个心眼。一日财主又吩咐长工赶牛上毛竹林去吃竹叶。长工把牛牵到竹林,手拿鞭子打得牛团团转,哞哞直叫。财主听到牛叫跑来,看见几头宝贝牛,皮开肉绽血流不止,急忙按住鞭子,不让长工再打。长工理直气壮地说:“赶牛上竹梢去吃叶子,是你的吩咐,为何不让我赶?那就加十块钱吧!”财主听了只好瞪眼付了工钱。

  “今天参加比赛我给大家讲的是‘智斗财主的长工’的故事,这个故事是我在参观寺平村文化礼堂的时候看到的,非常风趣幽默,也让我深受教育,所以感觉印象特别深刻,所以这次想把这个故事带给更多的人,让他们也能够感受到寺平村传统文化的魅力。”

  “寺平村是我的家乡,平时有空的时候我的爸爸妈妈也会带我去文化礼堂参观学习,在里面我看到了很多平常生活里没有见过的东西,蓑衣、斗笠还有些我叫不出名字的农具,在文化礼堂里面一边参观一边听村里面的爷爷奶奶讲故事很有趣,也让我学到很多。这次参加这个文化礼堂故事会比赛,不仅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家乡的文化,同时也锻炼了口才,让我受益匪浅。今后我也会去了解更多文化礼堂的故事,让更多人来到我的家乡,了解村里的历史故事。”

  戴晴川汤溪小学四年级

  “一村一品”文化礼堂绽放光彩

  婺城素有“江南邹鲁”之称,历史文化资源丰厚,在文化礼堂建设中按照“一村一品”要求,注重挖掘古祠堂、旧学堂等一大批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历史遗存,注重结合各村的村庄历史、村落文脉、民俗民风等特色,建设前期充分调研村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人口聚集、场地、财力以及村民需求等因素,因村制宜,制定文化礼堂建设计划。充分发挥区农村文化礼堂专家指导团作用,积极融入文化礼堂建设,做好文化内涵挖掘、文化提炼、特色定位等工作,使各村的文化遗存和特色得到充分的展示。

  2013年以来,以建设“文化礼堂、精神家园”为基本目标,婺城区累计建成了83家各具特色的农村文化礼堂,并与中小学德育实践相结合,精心打造了三条“乡村一日游”德育精品线路:蒋堂开化周敦颐故居廉政文化线;沙畈银坑粟裕抗日根据地红色文化线;琅琊水竹蓬村畲乡民俗文化线。此外,如黄碧垄村农耕文化礼堂、泽口村婺剧文化礼堂等也远近闻名,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生活,而且成为传承传统美德、民俗民风的重要载体。据统计,从建设文化礼堂伊始,婺城区已成功举办各类活动数千场次,参与活动人数多达30万余人次。

  婺城区委宣传部紧紧围绕“文化礼堂、精神家园”的目标要求,按照有场所、有展示、有活动、有队伍、有机制,及学教型、礼仪型、娱乐型的“五有三型”和“两堂八廊”为建设标准,把农村文化礼堂打造成为承载乡愁、展现乡风的“村庄客厅”。在文化礼堂建设中深挖德育资源,特色打造“校村结对、双堂双进、德育共建”工作,将文化礼堂、学校课堂进行结对发展,补齐中小学德育实践短板和不足。把文化礼堂串点成线,打造“文化礼堂经济圈”,成功打造安地—箬阳南山休闲区、琅琊—沙畈红色文化线、莘畈—塔石民俗风情游三条“文化礼堂经济圈”产业链。

  “文化礼堂+德育”开启德育教育第二课堂

  为教育广大群众和师生深刻认识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时代意义,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农村文化礼堂的精神引领和文化熏陶作用,积极宣传具有婺城特点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全区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婺城区委宣传部、区教育局立足农村文化礼堂主阵地,围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尊师重教”主题,开展新生入学敬师礼、“文化礼堂一日游”征文比赛、“我把最美的话将给老师听”文化礼堂故事会等“校村结对双堂双进”德育共建系列活动。

  活动现场,参加比赛的学生声情并茂地讲述着从文化礼堂中挖掘出的历史故事,从村镇中人们口口相传的传说故事到姓氏当中追溯的寻根文化,一个个历经岁月积淀而成的故事经由孩子们的演绎显得格外生动,稚嫩的声音传递出浓墨重彩的历史典故,深入人心。走进农村,走进文化礼堂,每到周末,城乡家庭或孩子自发到各村的文化礼堂学习、参观、游玩等已经成为常态。可以说,农村文化礼堂已经成为农村孩子的第二课堂,也是城区学校组织春、秋游等社会实践活动的首选场所,农村文化礼堂浓厚的家乡历史文化氛围,展现出来的淳朴乡风乡貌,是中小学德育教育最好的载体,可以有效地弥补学校德育实践不足的“短板”。

  近年来,婺城区不断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双堂双进”工程,向中小学德育实践的“痛点”下刀。把德育教育作为“文化礼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深入挖掘文化礼堂中的德育资源,拓宽学生德育实践渠道,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通过推进千万学生“进礼堂”、礼堂文化“进课堂”,挖掘各农村文化礼堂文化内涵、特色背景、历史名人、先进事迹,以春节、元宵、端午、清明、重阳、中秋等传统节日为抓手,以农村文化礼堂为主阵地,以开蒙礼、尊师礼、成人礼、敬老礼等一系列礼仪活动为载体,打造中小学德育实践基地,做到一堂一特色,月月有活动,切实消除中小学德育工作中理论与实践的“两张皮”现象,打造礼堂德育精品课程,用自己的事,身边的人,加强礼堂文化的熏陶教化功能。

责任编辑:方柯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