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文化教育

婺州影像

2018-01-26 09:59:10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陈芳芳

  婺州影像,在我年轻粉色的梦里,起初并不清晰、明确。一切都于苍茫之中,偶尔我也感怀人生不同境地,欲知婺州久雨新晴的夏日,是否也有清泠泠、水泅泅的翠影,蔚蓝的高空中也会飘荡着如绵羊白毛般舒卷的云朵吗?

  我第一次亲近尖峰山,正逢娇黄的迎春开得正闹的时节,小草伸展着嫩绿的小手欢迎我。三两好友,大家谈笑甚欢。及至山顶,登高望远,整个婺州大地尽收眼底。几汪清潭,绿林成阵,一条宽阔整洁的柏油路蜿蜒其中,小城就这样乖巧地卧躺在新鲜、泼辣辣的生意中。一种由衷的难以言喻的情感升腾,它迫使我生发出了解这片土地的渴求与愿望。我想,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被悲苦浸透的李清照逃难到这座宁静简朴的古城,无依无靠,正是滔滔奔涌的江水,触动了千种凝聚在心的愁思,才将它化作大笔挥就时喷涌而出的浓切诗情吧!

  这让我想起古越时期的这片大地,定是茫茫水色。“大禹治水”的神话便在流水汤汤的生活环境中产生。随着时间的流逝,文明在历史的潮流中不断向前演进。这片古老的大地有过欢愉,有过灾难,有过痛苦。先古的茫茫海水一经消退,花繁草茂,生机弥漫,婺人睁开惶惑的眼睛,平稳内心的不安,来到这方净土,在众人的力量之下共创美好家园。于是,在越地中部,一颗文化之星慢慢升腾。南朝时的沈约曾在婺州为官,始建玄畅楼,某几日,天朗气清,沈约站在楼上眺望远方,诗兴大发,作诗八首,后因玄畅楼被更名为八咏楼而被称为“八咏诗”。于是此楼为后人留下了吟咏的题材,宋代唐仲友的“续八咏”便可为证。

  文人内心都潜藏着“桃花源”,渴望从躁动归于沉静,从日常中感悟情趣。唐代袁吉或许苦于宦海沉浮,抑或感叹人事多变,小城的清丽与古朴时萦梦寐,有诗可证:“金华山色与天齐,一径盘纡尽石梯。步步前登清汉近,时时回首白云低。”较之于水,山更切近幽静,而婺州多山,与人境分隔,远望辄有潇洒出尘、清丽脱俗之意。清瘦癯劲的怪松,陡峭的高石,再加上渺茫迷离、玄幻迷想的神话传说,在诗人心中留下丰满、清冷的神韵,超然悠远的漫漫情思。难怪杜光庭的《洞天福地》称其为“第三十六洞天金华山”,怪不得几位诗人先后数次登上金华山,流传下了宝贵墨宝。此地一直流传着“黄大仙叱石成羊”的传说,也留下了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智取婺城”的美谈,真真假假,亦假亦真,浸润的是婺州厚重的文化底蕴。

  文化一脉相传,代代绵延。宋濂曾著《宋学士集》,长达75卷,在文人士子中广为流传,甚至流传到高丽、日本等国,源源不断的精深思想补给其精神养料,展示了宋儒的翩翩风尚。王廷扬的《湖山草堂集》、《山鸟山花馆文稿》等作品闲聊日常生活情物,扑棱的鸟,开放的花,一草一木都是一个全新世界,颇有禅思,于日常里展现高雅情志。倏忽之间,万物都已远去,古人的点点滴滴,文化所引发的思绪,有时候使人领悟到的并不总是奋发向上的高扬情志,似乎更多的带有前尘如梦、人生易老的慨叹。一座城,本无灵性,亦无知觉。有情抑或无情,深深浅浅全在于人的感受。白居易的诗一语道破:“峡猿亦无意,陇水复何情,为到愁人耳,皆为断肠声。”说的正是此理。

  文化绵延沉积在厚重的土壤里,那些依山傍水的古楼,展示着婺州这块古老大地的勃勃生机。放眼如今的婺州,沿途而见的是高大挺拔的香樟,黑瓦白墙从碧绿的叶子、黑灰的枝干中隐隐显露。有老婆婆拄着拐杖,拨弄着沾着清清露水的小青菜,脸上是满足的笑容;三三两两的少妇抚摸着怀里的婴孩,眼里闪现着初为人母的欣喜和希望;干净整洁的集市上空回荡着热热闹闹的叫卖声,来来往往的人们提着菜篮,心满意足地挑选着新鲜菜食;琅琅的读书声从学校教室里传出,在晴日上空飘散,孕育着明日的希望,国家的栋梁。你听,智者寺里的钟声又被敲响,虔诚的信徒在佛前跪拜。

  阴晴雨雪,江月无尽,草木兴衰里熔铸的是源源不断的日子,古婺的柔美与刚强相互融合发展,婺人用自己人生演绎着婺州精神。一座城,几行诗,来来回回穿梭的烟雨,留下了不同诗人几许眷恋、几缕足迹,回荡着脉脉时光里的温情或苦痛。

  思绪,像连绵不断的梅雨,淅淅沥沥。脚下,山依旧坚挺;眼前,城依旧秀丽!

责任编辑:朱莹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