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记者贾佳、 摄影 陈俊
转眼间,七月已至中旬,连日来的高温晴热天气使得婺城的地表温度不断攀升。烈日当头,酷热难耐,高温烘烤着忙碌工作着的建筑工人们。钢筋水泥间热浪滚滚,但他们依然坚守阵地。
作为城市发展的奠基人,他们为婺城的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报“迎酷暑、战高温,致敬高温下的劳动者”专栏的第二期,记者走进婺城区部分重点工程施工现场,用手中的镜头记录这群可敬的劳动者……
10:00
48岁的工人余师傅:
“每天暴晒9小时,已无皮可脱”
“我们最近要改造的这面墙正好向阳,工作的九个小时多都能被太阳晒着,不一会儿就给晒得背疼手疼,晚上回去洗脸也会感受到火辣辣的刺痛感。”上午10:00,记者在双龙北街区域建筑立面施工现场见到了正在粉刷建筑外立面的老余。
经过交谈记者得知,老余今年已经48岁了,1年多前从江西来到婺城,家里有一个孩子如今正在老家念书。“其实谁也不想离家离孩子那么远,一出工就得一年两年的见不着面,前脚刚出门他才那么丁点高,回家的时候他都比你还长了,”谈到孩子,老余憨厚的笑容里平添了一丝温情,“不过也没有办法,我们那边穷,我也不想让孩子过像我一样辛苦的生活。所以我们努力努力,给孩子减轻点负担……”
老余皮肤黝黑,经过长时间的暴晒后,本来就有皱纹了的脸上更是多了星星点点的斑。老余告诉记者,刚进工地干活的时候,太阳晒得久了,皮肤就会发红,然后就会脱皮,现在干得时间久了,早就习惯了。“哈哈,我觉得我这是‘无皮可脱’了!”老余调侃道,“不过皮肤黑点好,看着健康,我们大男人不需要白白净净的。你看我们工地上,有哪个人是白的?”烈日当头,阳光也带着灼人的温度,黝黑的皮肤也早已成为了工地上工人们的标配。问及辛苦与否,老余笑嘻嘻地告诉记者,辛苦是必然的,但是看到改造后的墙面焕然一新,内心的成就感也是满的。
双龙北街是金华城市“三横三纵”框架性道路中的重要“一纵,也是铁路金华站与城市联系的最主要道路,更是城市对外联系和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据中环监理公司监理员介绍,本次改造范围北起迪耳路,东到五一路,南到人民西路,西至凤山街两侧的沿街建筑及双龙北街两侧的沿街建筑,包括建筑外墙立面、沿街广告位、空调遮挡、综合管线改造等内容,共设计60幢建筑、2800户住户,总计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改造完成后,将进一步提升城市轴线景观和城市品位,打造精品城市形象。
记者手记:
走进工地现场,才能真正体会一线工人的苦与累。到达施工现场的时候才上午10:00,不是正午,但从记者随身携带的温度计上看到温度已经直逼37摄氏度。温度高,太阳直射更是显得炎热,仅仅只是带上安全帽,穿戴好正规安全护具这样简单的步骤就已经让记者大汗淋漓,更别说还得攀爬高处的脚手架了。因为墙面向阳,在操作栏上的短短15分钟,背部就被晒到生疼……
然而这一切,只不过是他们一天工作的开始而已。他们很平凡,也很坚韧,他们或许只是为了生计而劳作,但也为我们婺城的发展贡献了自己全部的力量,这些人值得被尊敬!
11:00
40岁的工人刘师傅:
“地表温度得有50℃,地面经常晃到头晕”
“天气这么热,我们既盼着下雨,又盼着不下雨,下雨虽然能凉快一些,但是整个工程就停下来了。工期延误会多很多的麻烦,下雨也会带来很多问题。”上午11:00,记者在婺江西路优化改造工程现场见到了40岁的刘师傅,只见他正在来来回回地搬运建筑材料。由于工地地势空旷,没有高大建筑或树木荫蔽,面对近40℃的高温和烈日暴晒,刘师傅的衣服湿了干、干了湿,被汗水反复浸透,留下了密密麻麻的白色盐渍。
“温度高,太阳又大,我们这白晃晃的路面看久了实在容易头晕,也伤眼睛,所以你看我们每个人戴了副墨镜,帅不帅!”临近下班,忙碌了一上午的刘师傅终于可以休息一会儿,坐在路边“咕咚咕咚”的喝起水来,他笑着告诉记者,每天的气温看起来只有36、37℃,但是地表温度可能50℃都不止。整个工地像极了蒸笼,而他们就像里头的包子,“实在是太热了,就连休息会儿都像免费蒸了个‘桑拿’,汗就跟水一样哗啦啦地流!”
问及辛苦与否,刘师傅却笑着说一点都不辛苦,相比较以前,自己现在已经非常满足。很久以前的条件不好,工地里还容易停水。经过了一整天的辛苦工作,身上早已黏答答,遇到停水根本就洗不了澡。以前宿舍没有空调,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第二天就特别劳累,“还好现在施工单位比较人性化,给大家的宿舍里装了空调,这样我们每天都能睡好觉了。觉睡得好干活也更加有劲,我们现在啊就希望这个工程能够又快又好的结束!”
据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婺江西路优化改造工程,西起规划婺州街,东至八一北街,沿线分别与现状双龙南街、规划二七路、金虹街和现状八一南街相交,道路全长约1.86公里。建设标准为双向四车道城市次干路,设计车速每小时40公里。该工程按施工特点分为新建段、隧道段、改造段三部分,其中隧道工程是整个项目的关键部分。于双龙大桥节点设置一座下穿隧道,隧道长520米,其中敞开段长300米,暗埋段长220米。
目前,在所有工人们的不懈努力下,该项工程已完成了总工程量的43%。据悉,婺江西路优化改造工程完工后,婺江西路的道路综合承载力、绿化景观覆盖率和市民出行舒适度将得到大幅提升,二七区块的综合道路条件也将更加优越。
记者手记:
11:00左右,记者来到了婺江西路优化改造工程施工现场。正午将至,阳光直射到地面上,经过水泥地反射来的光不到三分钟就让记者有了晕眩感。放眼望去,因为是道路优化改造工程,整个施工现场全部暴露在阳光下,除了施工单位特意搭建的遮阳棚外没有一点遮阳处,这些工人们就在阳光下进行着所有工作……
天气炎热,地面温度更是令人不适,但他们却能够笑对,因为一瓶水一支防暑药就可以让他们深感满足,一副墨镜就可以让他们开心一天。他们淳朴又幽默,勤劳又坚韧,是我们城市建设当中真正的英雄。
15:00
47岁的工人贺师傅:
“钢筋晒得烫手,每天得喝8升水”
进入七月也就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盛夏,这两天持续的高温天气,让人更是感觉酷暑难耐。下午15:00,记者在45省道婺城至兰溪段改建工程龙乾大桥段的施工现场见到了正在下钢筋盖梁的贺师傅。皮肤黝黑,个子瘦小,但贺师傅的笑容却十分憨厚,笑起来眼角就出现深深的皱纹。经过交谈记者得知,贺师傅来自山西,今年47岁的他来婺城已经半年多了。
“天气预报里的温度可能只有37℃,我们这边上最起码也得到50℃、60℃。特别是我们站在钢筋水泥上面,温度只会更高。”整天暴晒在阳光之下,为了防止晒伤,工人们都穿着厚厚的长外套。地表温度高,穿着厚外套更是难熬,不一会儿,贺师傅额头上就有了豆大的汗珠滴下。因为正在施工,贺师傅也腾不出手擦一擦汗,只能任凭汗水滴进眼睛,“因为汗流得多,我一天喝大概8升多水也不需要上几次厕所。说实话,这确实是个累活,而且工程上面的事也容不得一点马虎,尤其和钢筋有关的更加。钢筋就像人的骨架一样,钢筋没搞好,一定会影响工程质量!”
伴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晒了一天的工地上的钢筋跟铁棍子的温度更高,早已变得十分烫手。“有时候不小心碰到一下,都会被烫得赶紧缩回来。”作为一名钢筋工人,钢筋的烫手感受对于贺师傅来说尤为真切,施工单位发给他们的手套也让他倍感开心,“只是天太热了,有时候即使戴着手套都能够感觉到钢筋的温度……”尽管工作辛苦,但贺师傅却坚持以保质保量为工作原则,他直言,作为一个平凡人,可能做不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作为工人,保证自己所做的工作做好,就是自己的“幕后英雄”!
45省道婺城段改建起点位于金华火车站和汽车西站附近,终点位于兰溪汽车北站,其中婺城区段主线全长8.72公里,总投资13.48亿元。据项目负责人介绍,项目的建设也将有力地缓解金华至兰溪交通压力,由原来地30分钟车程缩短到15-20分钟,方便金华和兰溪市民出行,同时加快金兰一体化发展,能够将婺城片区与兰溪片区紧密地联系到一起,形成产业联动发展,产业功能互补格局。
记者手记:
到达45省道婺城至兰溪段改建工程龙乾大桥段的施工现场的时候已经是下午15:00,工地的工人们刚结束午休回到工作岗位继续施工。尽管有洒水降温,但不一会儿地面又回到了干裂状态。记者前往采访贺师傅的时候,不小心触碰到边上的钢筋,立马传来了灼烫感,然而这些,对于像贺师傅这样的钢筋工人来说早已是习以为常的事情了。高温炙烤,在这样的“烤”验下,这些平凡又辛苦的人却依然坚守原则,保证“安全”当先。他们虽然不是真的英雄,甚至也没能多认识几个字,但他们总是默默的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美好。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