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要闻

提质,赋能实体经济加速快跑

2018-07-23 08:57:53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傅伟炎 通讯员 王硕 余旭行

  高温烈日下,金华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园指挥部人员深入区块实地踏勘。记者陈俊摄

  浙江在线记者傅伟炎、通讯员王硕、余旭行

  工业平台与经济发展互为关联、紧密联系、不可或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经济特别是实体经济,是衡量一个区域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是一个地方建设发展的前提基础。实体经济的强弱优劣,能折射一个地方一个区域的繁荣程度、地位作用和发展潜力。

  无论当前还是未来,发展实体经济,就必须具备相应的平台,这样才能为其提供足够空间和有力支撑。

  有多大的平台,才能有多大的发展。近年来,婺城区始终坚持把做优做强工业平台作为实施“工业强区”战略、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经济总量的主抓手,以“亩均论英雄”改革为主线,大力推进工业发展平台大提质行动,进一步增强婺城新城区“3+X”工业发展平台体系的辐射带动效应,加快实体经济扩能增效、加速快跑。

  【新闻现场】

  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园蓄势起航

  日前,金华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园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王国庆与指挥部工作人员徐健、楼鹏一起来到龙蟠区块,又一次对地块内道路、绿化、水系、三通一平等工作进行实地勘查,认真细致比选项目规划,以寻求最佳建设方案。目前,在首期重点打造的260亩“标准地”区块,场地平整已基本完工,随着后期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顺利推进,这些地块将落户一批新能源汽车大项目好项目,园区大开发大建设蓄势待发。

  王国庆说,就在上月底,产业园成立了开发建设一线指挥部,从婺城新城区管委会、白龙桥镇、公安、行政执法等部门抽调了10多名工作人员,下设综合组、政策处理组和规划建设组三个组,指挥部真正实现了实体化运作。这段时间,指挥部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和区块一线,大家各司其职,密切协作,全面做好政策处理、园区基础设施、总规详规编制等工作,为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产业园做好各项前期工作。

  金华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园选址龙蟠区块,首期开发建设规模为5平方公里。按照开发建设定位,这里将引进一批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产业链相关企业,着力打造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和汽摩配研发制造的现代化产业园区,将成为我区一个以自动化、智能化制造为特色的重要工业平台。目前,该区块首家落户企业——浙江康灵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已建成投产,该公司研发制造主导产品之一汽车单向器已进入博世、法雷奥的全球采购平台。据悉,已有多家省内外企业表达了投资意向,准备投资布局该区块,抢先一步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

  “在龙蟠区块开发建设金华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园,是区委区政府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作为建设指挥部的一员,我一定要按照拼争抢创、实干兴婺十大行动的部署,全力以赴做好本职工作,为建设高品质园区、打造工业平台贡献力量。”王国庆说,接下来,指挥部一班人将按照园区建设规划以及工作安排,加快完善区块内水、电、路、网等配套基础设施,加快政策处理进度,打造“标准地”,限时完成土地交付,保障项目无障碍施工,推进已签约项目落地。

  【实绩说话】

  平台建设加速工业扩量提质

  婺城新城区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22.7平方公里,包括临江分区、栅川分区、洞溪分区等工业平台。其中临江工业分区6.7平方公里,主导产业为汽摩配、五金工量具、医药食品等行业,目前已集聚各类工业企业500余家。洞溪工业分区以生产经营汽配行业为主,目前已经聚集了100多家汽配生产企业。

  金西管理体制调整后,婺城新城区成为我区唯一的工业发展主平台。近年来,婺城区始终牢牢抓住工业平台建设这个“工业强区”战略的关键环节,积极培育和壮大工业,不断增强产业支撑,形成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良性互动。为做优做强工业平台,我区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配套水平的同时,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引进节能降耗、生态环保、新能源等产业项目;同时坚持集约、节约用地原则,坚持“亩均论英雄”,鼓励用地量少、产出量大、数量好的项目入园,并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优质高效服务。

  经过近年发展,目前新城区初步构建了以汽摩配、五金工量具、医药食品、新型建材为主的产业格局。培育了万里扬、巨龙管业、康灵汽车零部件、智汇橙等一批成长型企业,引进了时通电气、华东环保、先创科技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成为新城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如今,这座年轻的工业新城变身为产业集聚的主平台、工业项目的主战场、选商引资的主阵地。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众商云集的高地。规上企业从当初不到20家发展到现在的84家,工业总产值从2003年的17亿元增加到去年的170亿元,增长了10倍。随着雅苏、龙蟠及栅川区块规划布局日益完善,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园开发建设渐成气候,新城区工业发展平台将进一步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趋广阔。

  【市民声音】

  集中优势资源服务保障平台大提质

  平台是工业发展的基础和支撑。婺城区成立以来,依托城北工业园区、婺城新城区金西开发区和六个乡镇工业功能区,工业经济得到了稳步健康发展。截至去年年底,全区规上企业共有153家,规上工业产值突破170亿元。但与周边县市相比,我区工业经济总量偏少,产业层次较低,工业发展平台不足,缺乏内生发展动力。

  区经济商务局经济运行科科长余旭行说,近年来,全区上下合力营造扶工氛围,各项措施积极有力,形成了“做强工业平台”的共识。城北工业园区、洞溪工业园区、临江工业园区、金西区块、乾西栅川等工业园区相继建成,工业平台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但随着2013年金西管理体制调整,再加上城北工业园区实施“退二进三”,初具规模的工业平台缩小,仅存的工业发展平台零散,对区外企业的吸引力明显下降,产业配套链接和集聚发展优势大大削弱,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业做大做强。

  如何实现工业平台大提质,他建议政府部门一方面通过加大扶工力度,鼓励转型升级,增强发展动力;另一方面要整合提升区块,拓展发展新平台。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方兴未艾,我们要抢先布局,在龙蟠区块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园,同时整合提升洞溪区块,打响低小散整治、亩均论英雄、“四换三名”等转型升级组合拳,加快淘汰低效落后产能,为新兴产业、高端产业发展腾出容量。

  “优质企业扩大生产没有土地,而低效企业的土地却大量闲置,这是工业平台建设中的不和谐音符。”来自企业界的人士余淼说,平台建设离不开土地、资金、政策等要素资源的支撑和保障,尤其是土地资源尤为紧缺,要挖掘存量土地资源,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对闲置、低效的用地,采取倒逼机制和措施,促使企业尽早尽快利用土地。同时建立以土地效益综合评价、分类政策实施为主要内容的差别化要素配置机制,完善工业用地管理政策,加强土地供后动态监管,规范企业用地行为。

  【写好答卷】

  提升工业平台承载集群发展

  尽管我区已形成新城区为引领,乡镇工业功能区为补充的工业发展平台格局,但普遍存在主导产业不突出、企业规模偏小,创新能力不强,开放带动作用相对薄弱,产业集聚的高度化水平仍然滞后等“低小散”的现象,与现代产业平台发展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今年以来,婺城区针对“低小散”行业的分布情况和突出问题,结合小城镇环境整治、治水拆违等中心工作,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倒逼“低小散”块状行业整治提升。在政策倒逼的同时,我区也积极实施正面引导,着力推动块状行业产业链优化和价值链提升,加快打造琅琊、蒋堂、栅川区块、金磐机电区块等四个小微创业园区,加快相关规划的编制,加大招商力度,引导“低小散”企业集中集聚,规范发展。围绕低小散行业整治,我区以工业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为核心,出台了包括差别化电价、水价、用地、用能等在内的使用差别化政策,有效推进行业整治提升,着力推动块状经济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动能。

  在建设现代化都市核心区的目标面前,作为婺城工业的主平台,婺城新城区必须优化空间布局,以工业平台的大提质,承载产业集群发展。立足平台建设短板,明确产业定位、功能布局、发展方向,在新城区临江、栅川、界首区块打造转型升级示范园,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及汽摩配等主导产业,打造具有婺城特色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加快提升浙中信息产业园,着力打造二环路沿线信息经济产业带“主引擎”,推进城北板块的产业集聚,形成以金华电子商务创业园为龙头,以三分田农村电商园、科贸文创园、金华CRC文化创业园为骨干园区的多园区综合发展格局。推动栅川区块产业转型,优化产业布局,逐步退出化工产业,积极发展高新产业。围绕蒋堂界首工业功能区等开发,探索建立乡镇功能区与园区的联建共享机制,谋划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产业园,重点培育以新能源汽车、现代农机为代表的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短评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来栖。只有落实有效管用的举措,谋划好平台大提质文章,浓厚合力兴工氛围,进一步优化工业发展的软硬环境,才能赢得大项目好项目的入驻。发展工业经济没有捷径可走,我们只有认真抓好“拼争抢创实干兴婺”活动实施方案的推进落实,以“亩均论英雄”为工业发展新逻辑,撸起袖子加油干,全力以赴不懈怠,加快建设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园,加快打造转型升级示范园,加快提升浙中信息产业园,加快建设小微创业园区,以平台大提质,赋能经济加速快跑,撬动工业扩能增效。

责任编辑:郑剑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举报电话:0579-8222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