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贾佳吕璐)白墙黑瓦衬上烟雨朦胧,移步异景;梅溪绕村而过,水汽氤氲。7月21日的岩头村,让人不觉有了恍然入画之感。“这一路上还顺利吧?”“飞机没有延误吧?”“这些孩子现在到哪了?”……安地镇岩头村的村民们在村头焦急地等待,言语间和笑脸中有着满满的喜色——“这些孩子们可算要回家了!”
那么,喜从何来?原来,来自香港、澳门、台湾的37名高校学子于日前走进岩头。在接下来的十天时间里,他们将进行一场与婺城山水的美妙之约……
“快,孩子们要到了,大家快准备好!“傍晚6时25分,天空下着雨,原本闷热的天气有了丝丝凉意。由来自附近各村庄妇女组成的安地腰鼓队的队员们个个精神抖擞,抬起步子、敲起鼓,热烈欢迎这些将要到达的“家人”。伴随着大巴车缓缓驶入,岩头村沸腾了。“看到孩子们都顺利到达,这颗悬着的心可算是放下来了!”有村民这样表示。
据悉,按照过去两季活动的规则,学子们将分批入住“家+”。不过,这次的入住方式却有些特别:由“家+”的主人手拿对联站在村口,学子们需要在另一边的对联中找出与自己入住的“家+”相呼应的对联,然后将这象征着“吉祥、福气”的对联赠与相应的“家+”主人,这样配对成功后,方可跟着“回家”。学子们一呼而上,很快各自都找到了“家人”。“住家妈妈!”找到匹配的对联后,来自香港的一位同学高兴地冲着一位村民大喊。这位岩头村的村民也不禁喜上眉梢,将这个飘扬过海赶来“团聚”的小姑娘搂进了怀里,乐呵呵地说:“欢迎回家……”
但是,跟着“回家”的学子依然不能马上入住,因为还有一关古诗词的考验等着他们。“‘海上生明月’的下一句是什么?”“天涯共此时!”“回答正确!欢迎你们入住!”在3号“家+”的门口,主人吴忠勇的“小考题”对港澳台学子们来说,显然完全没难度。据学子们介绍,早在入住“家+”之前,他们就听说还有个小小的考验。当时,大家还心还忐忑地进行了各种猜测,更有人打趣地表示:“如果没有猜出来,可能要在外面‘亲近’大自然了。”不过,在吴忠勇的话音落下时,学子们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异口同声地对上了“暗号”,正式成为3号“家+”的“新晋家庭成员”。
结束了小考验,“家+”的主人们热情地帮学子们拿上行李,安排入住房间。之后,学子们又和农户一起到自家的小菜园里,摘取新鲜的蔬菜作为晚餐食材。一阵阵欢声笑语中,大家满载而归,然后七手八脚地帮忙张罗起晚餐来。“这个是蕃薯藤,像这样把边上的叶子摘干净就可以了。”在择菜的过程当中,学子们认真地听着讲解、学着照做,还与当地人介绍起了家乡的美食。
“你们从五湖四海过来,是我们的福气,今天真的很高兴认识大家!”3号“家+”的女主人高金月一边热情地招呼大家吃饭,一边说道。话音刚落,这家的大女儿马上接过话茬:“你们要想吃什么呀,就直接和福妈说,我们马上给你们去菜场买!”一来二去,大家开始熟络起来,一起举杯感谢女主人忙活一下午准备的丰盛晚餐。
婺城山水迎来新客,婺城乡村也首次迎来了“家+”。接下来,非遗体验、梅溪廊道骑行、婺文化讲座等具有婺城鲜明特色的活动,将带领着学子们开启一场美妙的山水婺城之旅……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