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理论

关于全面加强残疾预防和康复工作的思考及建议

2018-07-23 09:19:01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石柏校

  石柏校

  编者按:婺城区大调研开展以来,各地各单位沉下身子、迈开步子,找准课题、力求实效,形成了一批高质量有份量有影响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参与大调研的积极性,更好地将大调研成果转化为加快推进婺城现代化都市核心区建设的实际成效,现将部分调研报告予以展示,供各地各单位学习借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为解决残疾康复事业发展主要矛盾指明了方向。近年来,婺城区在残疾预防和康复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相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而言仍总体滞后,全面加强残疾预防和康复服务仍是当下和今后的重点工作。

  一、残疾预防和康复服务的主要成效

  一是康复力量不断加强。坚持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原则,推行“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模式。全区共建立康复站23家,其中省级康复站城西卫生院儿童康复中心以先进、专业的医疗服务和康复设备吸引了全国各地患儿前来接受康复治疗。

  二是康复机制不断健全。在实施残疾人康复工程的基础上,完成无障碍家庭改造500余户,完善精神残疾人基本抗精神病药物费用全额保障和责任医生签约等服务。每年开展“服务基层,服务残疾人”双服务月活动,组织队伍分时分片前往乡镇街道开展康复筛查,年筛查量达3000多人次。

  三是康复实效不断提高。截至2017年底,全区共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1825例,为240名视力残疾人验配助视器,为1384名听力残疾人验配助听器,为贫困肢残者安装假肢156例,辅助器具适配率达到67.4%;发放精神残疾人服药救助卡3989人次,免费服药政策覆盖率达到100%,极大的提高了各类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二、残疾预防和康复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是康复站作用不明显。目前全区共有23家康复站,但仅有城西、白龙桥、乾西、琅琊4家发挥实际康复作用。大部分康复站缺乏管理、设施陈旧,因器材登记管理制度不严,存在康复器材丢失、损坏和改变用途的情况。

  二是社区康复能力欠缺。一方面,社区康复工作人员缺少康复理念灌输和知识教学,现有人员难以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另一方面,社区康复员一般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专科医生,难以满足中、重度身体功能障碍者或对康复技术要求较高人员的需求。

  三是公办医疗资源紧张。由于公共资源的有限性,在医疗康复服务中,公办机构只能为残疾人提供普适型的医疗服务,缺少分类别、量身定制的个性化服务内容。在重度残疾人托(安)养工作中,公办托安养机构和养老院床位已经捉襟见肘,难以为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提供大量的床位。

  三、残疾预防和康复服务工作的对策建议

  整合医疗资源,规范残疾人康复站建设。建立婺城区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为残疾人提供托养、残疾鉴定、康复指导等服务。完善区残疾人社区康复站建设规划,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在乡镇街道卫生院建立康复站,在村(社区)建立康复室,着力打造残疾人社区康复“三十分钟”康复圈。

  区残联要积极开展监测,做好残疾预防宣传教育;区卫计局要加强责任医生签约服务,消除、降低致残风险;区教育局、区民政局等部门在履职时注意梳理残疾人信息并及时共享。各部门齐心协力推进残疾预防关口前移实现医疗卫生、教育、安全生产等领域合作,加强残疾预防工作。

  实行分层康复,提升精准康复服务水平。明确5类41项精准康复服务标准。加强对社区康复工作者培训,推广康复站康复训练和康复医生进门指导相结合,转介专业机构为补充的社区康复服务模式。开展与康复需求调查、辅助器具配送、责任医生签约、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无障碍进家庭和残疾预防宣传相结合的居家康复服务。

  加强长效机制,提高残疾康复保障能力。将残疾人康复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统筹安排,区一级成立精准康复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各乡镇街道成立精准康复工作服务小组,形成残疾人康复服务管理体系。充分发挥4个残疾人专门协会和狮子会、8890等助残志愿队的作用,建立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网络。

  (作者系婺城区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

责任编辑:郑剑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举报电话:0579-8222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