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制造已经成为今后工业发展的趋势,对一个地区的工业产业发展既是实现弯道超车的机遇,也是不进则退的挑战。白龙桥镇共有工业企业471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8家;2017年实现工业产值171.1亿元,规上工业产值74.2亿元。2017年,白龙桥镇共计实施机器换人技改项目12个,计划总投资34亿元,可以说,企业已经主动对智能制造趋势进行把握,并加大了投入。本文将结合白龙桥镇实际,就智能制造现状问题和下一步工作建议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智能制造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智能制造理念认同度还不高。目前智能制造概念在我镇企业中的普及程度还不够。一方面,我镇工业企业绝大部分处于产业链的中下流,为上游企业做配套的较多,产品主要为一些零部件,基本上仍处于工业生产电气化阶段,大部分企业尚未对趋势进行有效把握,有的企业由于规模和产品原因也没有主动去适应这一新动向。另一方面,即便是对智能制造趋势有所把握的企业,也仅仅将重点放于生产环节如何提高车间生产效率,将智能制造理解为应对用工荒和招工难的一个举措,缺乏全领域的理解和把握,对产品物联网技术的重视程度不够。
(二)智能制造全领域发展不均衡。从目前的企业技改项目来看,还没有智能制造系统项目申报,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从政策导向看,也有当前政府技改扶持政策之中,没有将智能制造系统改造方案作为整体项目给予补助的因素。同时,要达到德国工业4.0所描述的智能制造标准,在整体改造方案之中,必须涵盖智慧工厂、物联网系统、云端大数据、分析及工业设计等相关环节,无疑要求企业投入巨大的技改及数据运维资金,这让大部分为实现上市融资的企业望而却步。
(三)智能制造发展外部环境有待改善。当前我区扶工政策更多地侧重于生产线的改进及装备的更新换代,还没有政策将企业系统智能化升级作为技改项目进行补助。相关技术人才和机构也依旧匮乏,从我镇企业研发中心看,虽然有国字头和省字头的研发中心,但核心技术人才侧重于单一产品的研发,有的能够实现产品智能化,但总体来看对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力量较为薄弱。很多企业虽成立了信息化部门,但人才招引难度较大,本地院校在这一方面服务企业的能力也相对薄弱。
二、下一步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要让企业家加快树立起智能制造的发展理念。企业智能制造是今后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现实渠道。一方面,以往根据传统销售网络收集市场信息,再由工厂开发一款产品投放市场让消费群体接受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要开拓今后的市场,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必定要有大数据进行支撑,了解客户的实际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产品服务体验。另一方面,任何一个系统要实现高效运作,必定要有效缩减中间环节和反应时间,智能制造要通过物联网及大数据分析将市场、生产及设计各环节进行串联互通,实现生产全过程的信息无障碍,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为此要让企业主从不进则退的角度去把握智能制造发展趋势,并根据自身实际在现有或投资的领域对智能制造积极进行投入和探索。
(二)要从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的高度把握趋势。“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政府立足于国际产业变革大势,作出的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因此,在工作中要紧紧围绕整体来提升现有制造业水平,准确的运用发展智能制造。通过分门类科学制定智能制造标准,针对不同类型工业制造,有区别地提出智能制造标准。同时要采取产业龙头产品牵引的方式,积极推进中心节点的云平台建设,实现全网络的数据资源共享,提升全过程智能化水平。可以根据产业发展实际,分析企业和产品的地域内关联性程度,列出重点企业和产品目录,集中资源力量一段时间内扶持某个企业或某个产品建立大数据处理平台,完成全产业的智能制造升级。
(三)要把握有利时机创造出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智能制造发展趋势中工业后发地区反而往往蕴藏着巨大的优势,只要在某一个领域抓住了机遇,就可以实现一段时间的领跑。为此,要积极借鉴企业先进地区的好经验、好做法,将智能制造系统方案作为整体项目接受申报、进行补助。同时,信息化的普及也意味着扁平化的到来,在传统分类中不起眼的角落,往往蕴藏着“独角兽”企业诞生的机遇,所以要不断完善优化政策柔性水平,对产业独特、发展理念先进的企业进行跟踪关注扶持,利用创业基金和风投资金给与帮助。要高度重视系统集成核心人才和团队的招引,探索建立与目前已有业内领先机构与地方的合作模式,为企业智能制造升级提供保障。同时,加强智能制造应用型人才的培育,加强校地、校企的对接,更好地服务于本地经济发展。除此之外,要加快理清智能制造系统中关键生产性服务行业名录,将大数据云服务、物联网应用技术等作为关键领域,明确行政管理体系中的职责关系,整合优化行政服务,出台相应的政策,利用现有的信息产业园等资源,加快其在本地落户发展。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