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关注

花满婺城,茶香里的诗与远方

2019-03-21 09:01:11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记者 马晓芬 通讯员 方亚军

  在连绵起伏的仙霞岭南山,被誉为“江南九寨沟,浙中小西藏”之称的婺城区箬阳乡静静地盘卧于此。全乡平均海拔600-1100米,深深翠竹林立,长年云雾缭绕,雨量充沛,土地肥沃,为茶树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受益于此,箬阳茶以其色翠嫩绿、香高持久、味甘形美闻名于世。据《金华县志》记载,宋时,曾被列为贡品的“婺州举岩”,就是采用箬阳高山茶的嫩芽制成。

  于是,“一杯清香四溢茶”自然而然就成了几代箬阳人的诗与远方。经过不断探索与辛勤耕耘,现在,全乡4500余亩茶园在“花满婺城”的号角中焕发新生机。

  高山茶产业方兴未艾

  三月的箬阳,春光明媚。照在翠嫩嫩的茶叶芽上,照在箬阳村村民余志洪家“锦科茶厂”里。

  这些天,他忙着安装茶叶生产设备,检试生产线,为春茶生产做足准备。“北京、辽宁、西安等外地客商的订单都摆在桌子上了。”

  同时,春茶已进入开采季。这些天,余志洪家位于水界坑茶园的30余亩高山茶,每天都有数十位茶工帮忙采茶,从清晨6时一直忙至傍晚5时。

  另一边,位于衢州市的销售网点也已经做好春茶上市准备。“像这样的销售网点,在全国十多个大中城市都有。”他笑着介绍,眼下,全乡茶青收购已经摆上工作日程。

  “采摘+加工+出售”一条龙的茶产业模式,架起了茶农与茶企之间的纽带,串起了农家的增收渠道,在箬阳,不在少数。

  往事如烟。多年前的箬阳乡,村民们靠山吃山,以茶叶、菜黄牛、高山蔬菜等农特产品种植养殖为主业,农业收入微薄。

  上世纪80年代,箬阳乡引进龙井茶的生产工艺,不少有志青年在龙井茶制作名师汪子椿的带领下参加了龙井茶制作工艺的培训,从而改写了箬阳乡茶历史,从“毛茶时代”过渡到了“龙井时代”。

  然而,茶叶种类一直停留在一种或两种,品种单一。再加上缺乏支柱企业、龙头企业的带动,茶业精深加工的能力不足,茶产业处于以量为主的初级阶段。为了让茶产业有更好的发展,箬阳乡进行了多种探索与尝试。

  2004年,全乡以发展名茶和有机茶为突破口,改造老茶园,狠抓质量安全工作,大力发展无公害、有机茶生产,调整茶类结构,使茶叶品质向优质高效转变。当时,全乡95%茶园通过了无公害食品标准认证,其中850亩茶园通过有机食品质量论证。

  2006年,箬阳乡号召已经在外打拼多年的余志洪回家乡发展茶产业。“当时,我在北方经营茶叶,既代理知名品牌,又出售箬阳茶。箬阳茶色泽翠绿油润、香气持久,丝毫不亚于知名品牌。同时,乡政府对茶产业高度重视,不遗余力地支持产业发展,发展基础好。”基于这样的认知,他卸下旅途的疲惫就挑起箬阳村村支书的担子,下定扎根家乡创业的决心,发誓要带着茶农走上致富之路。

  2008年,他牵头成立了九康茶蔬合作社,吸纳了127户社员。2009年,他又成立了锦科茶厂,帮助解决了茶农茶叶销售困难的燃眉之急和农村闲置劳动力就业问题。如今,十载春秋,箬阳茶行销全国,并远销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锦科茶厂是全乡茶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2009年,箬阳乡建成了高山茶叶示范基地,成为金华市五个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之一。如今,金华锦科茶厂、箬阳高山食品有限公司和贡堂茶厂都已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全国工业食品生产许可(QS)认证,箬阳茶叶产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传统茶产业破茧重生

  站在仙霞岭南山俯看,一座座青山连绵起伏,绿意盎然;一片片生态茶园青翠欲滴,排列整齐。这其中,就有箬阳村村民余锦科家的30余亩茶园。

  在纵横交错的山间道路上,余锦科开着小车给茶工送饭。“采茶旺季,每天都在山里奔波,采茶安排、茶青收购、茶叶生产、包装销售……自从去年回到家乡,这套活路他已经拿捏得十分到位。

  阳光透过车窗,在他座后留下一段剪影。余锦科至今记得,十八岁时的那个春天,他跟随父亲余志洪走出大山,在全国各地奔走。“穷乡僻壤的,一无产业根基,二为特色优势,何以为生?”父亲当年振聋发聩的质问声依然回响在脑海,挥之不去。

  时至今日,作为“茶二代”,余锦科已经深切地明白肩上担子的重量。“我要走出一条不同于父辈的路。”他的心声已经明了。

  余锦科是众多箬阳“茶二代”的代表,他们已经在花满婺城的号角下扬帆起航了。

  事实上,箬阳乡走上茶产业道路,也颇具历史选择性。

  一直以来,以茶叶种植、菜黄牛养殖、高山蔬菜种植等为主导的农业与休闲旅游业是箬阳乡的两张金名片。然而,随着安地水库列入饮用水源保护,箬阳乡也全部划入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在生态功能区政策影响下,农业和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受到制约。

  那么,怎样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走出一条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箬阳乡给出了发展答案。

  近年来,在箬阳乡各届政府的重视下,箬阳乡茶叶经济得到稳步发展,特色凸显。全乡涉及茶叶加工销售企业已达到5家。同时,品牌创建初有成效,先后创建了“玉阳春”“箬阳龙珍”“闯天芽”“点降唇”“南望”“箬阳红”等多个茶叶品牌。茶叶加工工艺也不断改进,从原来的毛茶生产,到扁形茶制作,再到红茶加工,多样化的加工工艺进一步丰富了茶叶品种。

  “箬阳茶至今已有800余年历史,期间基本以单家独户、自产自销为主。缺少支柱企业、龙头企业的带动。”箬阳乡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对有品牌、有规模、经营能力强、管理水平高的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扶持,使其做大做强。同时,合理制定产品生产标准和质量标准,对生产严格把关,重视信誉培育,着力打造箬阳茶叶的强势品牌,助推“花满婺城”乡村振兴的实现。

  以茶为媒撬动产业振兴

  北纬20度至30度出好茶,箬阳处于这个黄金纬度带。

  这是风水宝地,箬阳人从小就从祖辈挑着的货郎担里看到了茶叶的希望。“小时候,父亲把精心炒好的茶叶放进货郎担,迎着熹微的晨光挑着走向城市,到城里歇一晚,第二天换成山里人用的杂货,又依着原路走回。”这样的画面,已经不知多少次在余志洪的脑海里放映。

  挥之不去的茶叶情,烙印在每一个箬阳人的心坎上。“我从小上山采茶,对杀青、揉捻、烘干等手工炒茶方法也十分熟悉。”箬阳乡南坑村的方阿姨,一说起“茶事”,话里话外也都充满着对茶的感情。“茶是上天赐于箬阳人最宝贵的财富,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

  茶产业关乎民生,关系山区发展的未来。有鉴于此,近年来,箬阳乡大力发展生态经济,重点挖掘“生态金矿”,以树立更大目标、更大决心、更高要求、更高标准,积极做好“两富”工程。并将于今年4月份举办“花满婺城·幸福生活休闲旅游年”暨箬阳乡首届茶文化旅游节,大力发展箬阳的产业文化经济,推动以茶叶为主题的旅游休闲业的发展,开启“都市经济创新城、美好生活幸福城”的奋斗新征程,实现乡村振兴。

  “在此次茶文化旅游节上,箬阳乡贤会将邀请婺城籍茶商召开茶文化交流座谈会,就如何提高茶叶品质,打响全区茶叶品牌,提升茶叶文化内涵等方面,开展专题研究,推动茶产业发展。”箬阳乡相关负责人介绍,活动期间,摄影、骑行、徒步、采茶、制茶、客家民俗节、开幕式、文艺演出、千人品茶大会等系列活动将会逐一精彩举办,给游客呈上一场茶香浓郁的盛宴。

  以茶为媒,箬阳乡正在探索一条集休闲旅游与茶产业于一体的乡村振兴之路。眼下,经过小城镇整治后的箬阳乡,山、水、林、田、箬、竹、茶等自然生态要素相生相融,精品村、秀美村不断涌现,已经成为“秀美南山”风景线上的一个美丽节点。

  箬阳乡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全乡将通过整合资源、打造品牌、建设高标准茶园,把茶文化融入茶产业发展,将茶、旅、文、养有机结合,使箬阳茶叶全面升级,为“花满婺城”贡献箬阳力量。

责任编辑:方柯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