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关注
村民分不好?百姓不愿分?

专人督查 定时清运 “汪山头”经验巧解分类困境

2019-07-03 09:16:09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记者 贾佳

  中午12点左右,竹马乡竹马馆村汪山头自然村的垃圾分类督导员汪小琴刚吃完饭就急忙忙地走出了家门。接下来的这段时间里,她要赶在垃圾清运员汪五星的前面,挨家挨户地上门对村民家中的垃圾分类情况进行检查与督导:“我干这个工作已经整整四年多了,村子的环境越来越好,这都是垃圾分类带来的红利!”

  原来,2014年起,汪山头村便开始要求村民进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然而,从随意丢弃到分类处置,垃圾分类意味着老百姓要改变生活旧习,这也让刚开始的工作很难进行。“那时候老百姓看见我们就问‘垃圾为什么要分类’‘垃圾要怎么分类’。”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这些让城里人都“捏把汗”的分类标准,自然不适合用在农村。对此,汪山头村的村两委想出了这样一个法子,“让老百姓按照会烂的和不会烂的来分。”并且,村子里还给每家每户都发放了两只垃圾桶与两色垃圾袋,告诉村民会烂扔绿色袋子里,不会烂的扔黑色袋子里。“会烂”与“不会烂”破解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难题,方便群众理解,也方便村民分类。

  垃圾分类是个系统工程,汪山头村的垃圾分类工作并不只止步于“会烂”与“不会烂”。村民在家中分好垃圾后,包含汪小琴在内的数名垃圾分类督导员就会上门,对村民的垃圾分类情况进行检查与督导:“我们几个人组织起来分为几组,刚开始的时候是每天上午、下午和晚上走进村民家里进行垃圾分类宣传,后来慢慢地变成了检查垃圾的分类情况。从不愿意做,到主动去做,到做到最好,汪山头省级垃圾分类样板的背后,是所有人的努力。”然而,除了督导员以外,竹马乡还自上到下形成了垃圾分类专项网格化管理体系:从领导班子到联村干部,从村两委到卫生清扫员,还有党员联系户小网格……全员参与宣传垃圾分类,帮助督导协同检查。

  除了专人督导加网格化管理,汪山头村还于先前便绘出了“两定四分”模型。“人民群众在家分一次,督导员上门分一次,汪五星的手头还要分一次。”竹马乡相关负责人说起的汪五星就是汪山头村垃圾分类的最后一道关卡——垃圾清运员。汪五星告诉记者,整个汪山头村没有一个公共垃圾桶,清运垃圾的时间也只在上午7:00和下午3:00。然而,汪五星的工作并不只是简单的清运垃圾,在接过村民的垃圾袋后,他还要破袋检查,并对垃圾进行第三次、第四次的分类:“在对村民生活垃圾进行再检查再分类后,会烂的垃圾运到了村子里的太阳能沤肥房,让它变成肥料回田。不会烂的再次分拣,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来分,让垃圾得到正确有效地分类。”

  据了解,为了让有害垃圾得到有效回收,汪山头村还设置了一个有害垃圾兑换点。村民们将废弃电池、灯泡等收集起来,就可以来这儿按比例以旧换新,大大增加了村民分类垃圾的积极性。

责任编辑:方柯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举报电话:0579-8222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