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邱琪
“作为一名党员,就应该以身作则,就要冲在最前面,遇事迎难而上,这也是我的行为准则,我的入党初心。”说这句话的时候,他的神情里闪烁着年轻的光芒,坚定而又执着。
他曾多次荣获金华市市级、市商业系统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曾荣获金华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浙江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浙江省共青团青年工作良师益友称号……这一项项荣誉无一不是用他自己的初心换来的。
他就是城东街道桃园社区桃花苑支部70岁老党员王胜彬。
发扬军人作风,把责任与担当贯穿始终
“其实,我的故事很平凡,一直以来我所做的也都是分内之事,不值得一提。”采访时,王胜彬总是谦虚地说。
1949年5月,王胜彬出生在东阳一普通农家,小时候的他和无数年轻血液一样怀揣着一个军人梦,“那个时候我只是一个农村穷小子,家中生活条件贫苦,当兵对于我还有当时不少年轻人来说是条前途光明的路。”1968年3月,王胜彬带着一腔热血,听从祖国的召唤,应保家卫国的思想,积极报名参军入伍。
王胜彬从小吃苦能干,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在田里割稻子能以一敌三。”到了部队以后他也丝毫不甘示弱。他军事训练刻苦,训练场上的每一次汗流浃背、滚爬摔打对他而言都是一种锤炼,一次成长。他任劳任怨,别人完不成的任务,他迎难而上发扬实干精神……一点一滴,一举一动,他用行动展现了对军人的向往和珍视。
“部队就是一所大学校,可以全方位的锻炼一个人。”正因为王胜彬在部队里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积极向组织靠拢,所以在入伍的第二年他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被任命为副班长。由于在战斗演习中军事技术过硬,为人处事中拥有较高的军事素养,他时常得到军区的嘉奖。在之后的部队生涯里,他先后被任命为排长、副指导员、指导员、副教导员,1975年、1976年曾荣立集体二等功2次。
采访间隙,王胜彬回卧室拿出一张老照片复印件递给记者,虽然纸张已经有些泛黄,但一身军装,当年那飒爽的英姿神态,仍旧是那么光彩照人,令人肃然起敬。
17年的部队生涯将“责任”与“担当”深深烙在了王胜彬的生活中,这也成为他日后的生活信条。
48年前,他曾在南京救过一个孩子
2014年12月14日,来自山东德州的邵建波见到了曾经的救命恩人王胜彬,俩人相见恨晚,一同回忆当年发生的情景。
1971年7月,王胜彬和另外3位部队领导到南京开会,住在南京军事学院。当天,王胜彬碰巧外出,在当时的南京军事学院附近一个大斜坡处,救过一个孩子。
“当时情况很危急,一辆卡车从斜坡上往下冲,一个孩子愣在马路中间不敢挪步,我想也没想,就冲过去抱起了那个孩子。”王胜彬回忆说,“我手臂上擦破了皮,那个孩子手掌也有擦破,因为我还有事,看孩子没什么大碍,摸了摸他的头,就走了。”办完事后,王胜彬还曾去卫生所上了点药。王胜彬说,那个时候,部队里的人都在学习雷锋精神,根本不会在意这点小事,渐渐的他也就把这事给忘了。
可没曾想,事情发生后,邵建波一家一直想寻找这个“救命恩人”。因为当时邵建波只有7岁,与恩人又只有一面之缘,只记得救他的是一名20多岁的解放军叔叔,身高大约一米七五左右,领口上有两枚红领章,其他信息少之又少,寻找起来很是困难。40多年来,邵建波和他的父母发寻人启事、录节目、联络部队找线索,查阅了大量档案和记录,在全国范围内寻找恩人。最终了解到,王胜彬当年的经历与邵建波儿时发生的事最为相似。
邵建波一直在寻找恩人,他告诉王胜彬,正是因为当年的出手相救,改变了他的命运。“前几年,他还来金华看过我几次,多年来,他积极做慈善,也曾有过舍身救人的经历。”王胜彬欣慰地说道。
积极发挥余热,实现自我价值
1985年,王胜彬转业到金华,先后在金华百货零售公司、金华第一百货任职。从部队到企业,虽然工作环境变了,但王胜彬的初心不变,处事原则不变。
王胜彬历任金华第一百货党支部书记、党总支书记、党委书记,任职期间,王胜彬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尽心尽力为公司谋发展,为职工谋福利。他带领全体党员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抢抓机遇,攻坚克难,担当作为。他重视服务的每个环节质量,树立“服务无小事”的观念,将细节管理贯穿始终,以“一丝不苟”的服务精神,在区域内打造了良好服务软环境。
他积极组织开展“军民共建”联谊活动,带领职工们参观部队,并为军人们送上精彩纷呈的文艺节目。通过一次次进军营联谊活动,不仅强化了干部职工和结亲对象的“双拥”意识和国防观念,还增进了军民友谊,巩固了军民团结一家亲的大好局面。他堪当公司“老娘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化解职工之间矛盾纠纷,为他们排忧解难。
记者和王胜彬面对面交流时,他提到的还有服务和原则。“我们做事要讲究原则,有了原则才能更好地为民服务。”朴实的话语,折射出的是一名老共产党员崇高的理想信念。
现在,已经退休多年的王胜彬没有闲下来。据桃园社区工作人员介绍,如今70岁的王胜彬身强体健,时常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铲除“牛皮癣”、搬运居民房前屋后乱堆乱放、义务巡逻、上门宣传垃圾分类……“脏活累活,他都主动干,带头干,值得我们学习。”
对此,王胜彬表示,“我会发挥自己的余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回馈社会,感恩社会。”
采访的最后,记者问王胜彬有没有话带给后辈们,他说,作为一名青年人应该心中有党,尽管有些现在还不是党员,但还是要努力向党组织靠拢。“你们生在一个好的时代,肩负着建设中国梦的重担,是一个发挥自己才能的绝佳时机,你们要学习前辈和老党员勤恳踏实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提高自身素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