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理论

论如何书写好行政村撤并的“后半篇文章”

2019-08-06 09:24:08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吴祝芳

  琅琊镇党委书记 吴祝芳

  为了及时掌握行政村规模调整后村级运行情况,琅琊镇通过邀请有关村的干部群众召开座谈会、实地调研走访、对答式提问、上门了解等形式,结合行政村规模调整的经验以及各行政村的现状,主要以浩仁村为例,就行政村规模调整后运作情况情况进行了讨论分析,找出突出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有关后续完善的对策及举措。

  一、运行基本情况

  琅琊镇原有30个行政村,行政村规模调整后,现辖18个行政村,调减幅度达40%。18个村中有8个村是由两个以上的原村合并而成。调整后,行政村平均人口由638增加到1063人,其中1000人以上人口的行政村有11个,人口最多的为上盛村1616人,人口最少村为少数民族村——水竹蓬村,共236人。全镇村正职干部合计84名,其中书记主任“一肩挑”的村1个(杨塘下村)。各村都相应地建立健全了村经济合作社、村务领导小组、村务监督小组、团妇兵等配套组织,确保村级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存在问题

  浩仁村由原浩仁村、棠坑源村、里阳村三村融合而成,其中原浩仁村、棠坑源村均为集体经济薄弱村,基础差、底子薄,经规模调整后现有总人口1400余人,户数482户,党员82名。从目前情况看,新村总体运行情况平稳,但由于磨合时间短,村级运行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1.村级干部未真正融合,难以形成工作合力。由于新村干部来源于原先的三个村,许多干部原先都没有共事经历,缺乏相互了解和感情基础。同时由于村级办公场所限制及沟通协调机制的不健全,村干部碰头少、沟通少、了解少,导致出现村班子成员之间相互不团结、不协调的现象。

  2.新村的资产、资金、资源未真正融合。从目前情况看,原浩仁村、棠坑源村、里阳村未进行资金、资产、资源的完全整合,融合方式为“协商融合”,原村的三资不整合,将不利于新村真正融合,但从现有情况看,短期内要实现“完全融合”难度较大。

  3.村庄建设规划有待作相应调整。规模调整后,新村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均未进行相应调整,不利于新村融合和整体统筹谋划发展。原先的村级办公楼、居家养老中心、文化娱乐、卫生保健等设施建设容易造成资源浪费,需要统一调整。

  三、对策措施

  1.聚焦“三建设”做足“新村文章”。一是加强村级班子建设。规范新村运行机制,实施村干部月度量化考核办法,不断提高新村干部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激发调动新村委的工作积极性。强化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健全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新村村务工作小组、村务监督工作小组、社务工作小组分工负责制、村民代表会议等制度,形成村委会协调一致、良性互动的运行机制。二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新村融合工作中的先锋引领作用,把党员身份亮出来、作用发挥好,激发出新村党员干部队伍的新干劲和新活力,实现“里子面子一起新”,彰显新村魅力。三是加强村级阵地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新村融合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规范设置党群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民情民访代办服务。完善结对联系服务体系,持续开展联邻帮户,促成邻里“一家亲”,不断提升新村治理水平。

  2.聚焦“三提升”激活“新村文化”。一是并村并心,提升村民认同感。多方做好“人和”文章,缩短干部群众“磨合期”。在新村融合后,原棠坑源自然村70岁以上老人可在浩仁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免费就餐,享受同村同待遇,通过服务民生解民困,赢得村民口碑。二是凝心聚力,提升村民幸福感。新村融合后的第一个春节,在浩仁村文化礼堂组织村民自导自演“闹村晚”,载歌载舞唱响乡村振兴主旋律,切实加深各自然村的交流,以丰富的文化活动凝聚人心,促进新村融合。三是资源共享,提升村民归属感。新村委班子开展“三服务”过程中了解到棠坑源自然村村民乘车难的诉求,立即着手解决问题,多次与市公交公司、区交通运输局等部门对接,高效率推进道路设施、站牌建设进度,快速实现原琅琊-浩仁的623路公交车延伸至棠坑源自然村,获得村民好评如潮。

  3.聚焦“三培育”优化“新村环境”。一是统筹谋划,培育强村富民规划新水平。奉行新村规划“一盘棋”理念,制订切实可行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明确目标,落实措施。通过共享文化礼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体育文化场馆等公共设施,加强资源融合,逐步改善合并后新村面貌和村民生活质量。二是盘活资源,培育集体经济发展新动能。通过盘资产、明账目、严纪律,做到“村账笔笔清”,提升融合质量。以招投标的方式圆满解决里阳自然村8名失地农民历史遗留问题。通过里阳红富硒西瓜节、浩仁村民宿开发等,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不断增强新村组织“造血”功能,让绿水青山成为致富源泉,培育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三是以民为本,培育重点工程建设新姿态。大力推进以民生实事为主体的重点工作,通过实施新村道路硬化、墙体美化、绿化种植、路灯建设等一系列景观提升工程,有效改善村居环境,提升新村面貌,让村民得到真实惠,看到好前景。

责任编辑:郑剑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