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关注

伊成器:因兴趣而执着,用科研回报祖国

2019-11-05 09:12:18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李英昌 苏晓婕
c:\users\dell\desktop\p6_b

  融媒体阅读请扫二维码

  记者李英昌、苏晓婕

  编者按

  万里归来情更暖,此心牵挂是吾乡。在2019首届婺城发展大会筹备召开之际,婺城成立融媒体采访团开展婺城乡贤大型采访活动。婺城区融媒体中心的采编骨干组成多支采访小分队,分赴全国各地,访乡贤、听乡音、叙乡情,以图文、短视频等多种形式在报纸、电视、新媒体平台同步发布,发扬各位乡贤的敬业奉献、拼搏奋斗、爱国爱乡精神,为首届发展大会营造浓厚氛围,助推“双城”战略走深走实。

  “身处北京大学,我们是幸运的,北大的开放、自由、包容的学术环境为我们的科研创造了非常优越的条件。我和我的团队将在创新中发展,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贡献力量。”他叫伊成器,现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双聘研究员。

  作为一位科研工作者,他日复一日,兢兢业业投身科研领域,希望能为社会带来不凡的成果和贡献。作为婺城在外乡贤,他更希望为家乡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因兴趣走上科研之路

  伊成器1983年出生在金华市区,小学就读环城小学,初中就读金华五中,高中就读金华一中。“学习中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兴趣。”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就读本科期间,伊成器便有了自己初步的职业方向和人生规划。“那时候高中的数学成绩比较好,但渐渐地开始对化学有了兴趣。”

  2005年,伊成器进入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系,硕博连读。从那时起,他便开始接触化学和生物学的交叉领域学习。“简单地说,做工具的人不知道问题在哪儿,但是想研究问题的人却找不到解决手段,但在通过跨学科的交叉研究,我可以发展更新的工具,回答更重要的问题。”伊成器表示,正是因为兴趣使然,坚定了他从事这个领域的方向和决心。

  2010年,伊成器博士毕业后在芝加哥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做博士后。2011年底,他回国成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研究员。

  “学成回国这是我出国前就已经坚定的信念。”伊成器说。回到北大后,他牵头组建了“核酸修饰与表观遗传学”实验室,并逐年招收博士生和研究人员,从事生命科学范围的基础性研究工作。

  伊成器说,回国伊始,要从事化学领域还是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是他面临的一大选择。“我有化学的教育背景,我希望能将化学的知识和手段应用于生命科学的研究,而且北大的环境也很适合做交叉学科。”基于这样的环境,伊成器更加坚定了要走化学和生命科学交叉学科的研究之路。

  学科交流提升自我

  学科齐全、注重学科交叉、鼓励合作交流是北京大学的一大特点和优势,这也是伊成器回国之后对北大的深切感受。

  伊成器说,就拿生命科学领域来说,包含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在内的多种机制体系将生命科学、化学、物理学、工学等多个学科有机联系在一起。“在研究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我们很容易就可以从不同学科背景的老师和同学那里获得帮助。”

  一个小小的问题,如果个人的专业领域没办法解决,很多时候,找到专业的老师一起交流,很快就会有新的思路。伊成器说,学校和学院也非常鼓励和支持师生进行优势互补的合作,并在这种高效合作中取得创新与突破。

  伊成器结合自己的研究经验浅谈了自己的看法:“我觉得关键在于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点。比如数学,实际上对生物的推动作用是非常大的,而生物信息学则可以应用到数据分析,所以学科或专业领域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关联的。在交叉的点上,可能就会碰撞出新的火花,发现新的问题,从而做出一些有意义的研究成果。”

  这些年,伊成器带领的科研团队不断向科技高峰攀登,取得了显著业绩:致力于核酸修饰检测新技术的开发与核酸修饰分子机制的研究,为核酸化学修饰的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新工具,丰富了表观转录组学的内涵;承担了多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在《自然》子刊等国际一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多篇,尤其是在DNA、RNA的检测手段上有了突破,获得多项具有自主原创知识产权的检测新技术等。

  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公布2018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结果的通告》。全国正式入选国家杰青共计199人,伊成器便是其中之一。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是中国为促进青年科学和技术人才的成长,鼓励海外学者回国工作,加速培养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带头人而特别设立的科学基金。在我国,“杰青”是具有极高标志性和影响力的高端青年科技人才资助项目,是优秀中青年学者成长发展的重要平台。

  愿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

  这些年,伊成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不仅成为北京大学年轻的长聘正教授,而且先后荣获了第十届“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学者奖、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家奖、OKeanos-CAPA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等多个奖项。

  伊成器说,能够做科研的人是幸运的。如今,在信息化、全球化、数据化、智能化的大背景下,作为一线科研人员,伊成器更要求自己要拓宽眼界。他说,生命科学发展走向了大数据、大科学模式,生命科学也可以用海量数据去研究,并利用生物信息学去分析数据,帮助科研人员挖掘规律、理解规律,用新的理念、新的工具,从新的角度、用新的方式对生命科学基本规律问题、医学问题进行解决。

  浓浓乡情,未改乡音。在外工作多年,伊成器也依然时刻关心、关注着家乡经济的发展。当前,婺城正奔跑在赶超图强的征程中,迈步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伊成器说,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对于增强创新动能、推动婺城赶超图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柔性人才引进模式可能会适合婺城的发展。”伊成器说,随着经济发展,人才竞争显得尤为激烈,大多人才都喜欢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大城市,加之高铁虹吸效应等影响,中小城市的人才引进比其他地方更难。而婺城要想在人才竞争中出奇制胜,关键在于以更实用更有效的人才政策来吸引人。

  “对我们这些一线科研工作者来说,我们可以以提供智力服务为核心,也可以通过专利技术、课题研究、项目合作等途径,不受工作地域、时间、方式的限制,满足家乡对高端技术人才的需求。”伊成器表示,“面向不同人才,一定要推行个性化人才政策,这样才能让人才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他表示,在今后家乡的发展中,他将在熟悉的领域,利用自身的人脉资源,积极牵线搭桥,吸引项目、资金等投向家乡,为婺城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责任编辑:郑剑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