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关注

怀揣民意赴盛会 凝心聚力话发展

2020-04-23 09:03:24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张苑

  记者张苑

  又是一年盛会时,承载着全区人民的期望和嘱托,满怀着依法履职的热忱和激情,连日来,各界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共商发展大计、共谋民生良策。在一系列主题鲜明、凝聚共识的意见建议中,文旅融合、白沙文化引起了代表委员的热议。

  文旅融合撬动经济新增速

  建设好“美丽乡村”,扮靓了“美丽庭院”,婺城如火如荼进行着“乡创行动”,在乡村振兴的发展道路上画下了一个个动人的惊叹号。婺城的乡村越来越美,村民的日子越来越富裕。同样,婺城作为千年州府地,位于诗路浙江文化带,古城文明熠熠生辉,古婺文化源远流长。婺城人的文化自信不断增强。婺城文旅经济迎来新一轮的转型升级。然而,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旅游经济一度受挫。文旅融合撬动经济新增速,也不出意外地得到了婺城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关注。

  人大代表陈凯良提出,沙畈乡银坑是婺城区的红色革命老区,具有明显的红色旅游资源优势和产业开发价值。近几年中,各级党组织组织党员干部来到银坑村开展党员活动,学校组织孩子们来到银坑了解红色文化,都为银坑村积攒了可观的客流量,形成了较高的知名度。然而,银坑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硬件设施配套不完善,又处在水源地保护区,诸多客观条件限制了银坑村红色旅游经济价值的转化。他提议,政府应当立足做好红色文化宣教,加大力度组织和倡导党员干部深入革命老区进行学习帮扶,让革命精神薪火相传,让红色光辉照亮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路;要进一步开展银坑村及周边村落、乡镇的红色文化资源挖掘,重塑红军路等文化标识,加大沿线各红色旅游景点的道路、公共服务设施等相关配套的经济投入,逐步孵化以银坑为中心的婺城区红色旅游经济圈。

  政协委员杜伟亮则对金华市区的特色旅游发展提出了建议。疫情防控尚未结束,减少流动性大、人群聚集的走马观花游,替之以研学式的深度旅游,不失为当下文旅经济发展的一个可行且可持续的方向。他提出,政府应当建立地方旅游品牌化发展观念,以持续的品牌活动传播塑造地方旅游特色,跟进景观、导视等创意设计,完善停车位、休息厅等人性化配套;积极打造婺州特色美食、婺文化文创产品一条街,配套特色民宿,跟进特色研学,推动“吃住行”消费价值的转化;另外,可通过串点成线,拉长游客平均驻留时间,做大旅游经济体量。

  人大代表赵锡生则对南山文化旅游经济的发展给予了关注。他提出,疫情让社会大众开始更多、更普遍地关注休闲康养。婺城区大美南山有着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如安地的自然山水、雅畈的非遗文化、箬阳的茶文化,伴随婺城区“双城”战略的循序实施,“五朵金茶花”的循序绽放,南山文旅经济也将迎来崭新的历史机遇。然而,南山文旅品牌的打造是一个体量大、难度高的全盘整体项目,运营、资金及配套机制都存在一定瓶颈。他提出,政府应当以筑巢引凤的观念,通过借助外力,做大平台,做强产业,以“一镇一特色,一村一亮点”,结合南山慢道等配套项目实施,加快实现南山文旅经济的大跨步前进。

  政协委员葛永明提出,婺城南山梅溪生态化治理已取得显著成果,如何在保护水生态的同时,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和原则,以适当的方式发展沿线水经济,即以水为主题的文化旅游,是当下政府亟待思考的项目。眼下,岩头村引进文创园,已初步培育文创+旅游经济形态,岩头村周边也有桂花糕、婺剧等民俗特色项目可供开发。他认为,政府可以考虑在梅溪流域落地文旅经济,让美丽河道唱响经济高歌。

  白沙文化铺就山乡百姓“致富路”

  今年,伴随白沙溪三十六堰申请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工作的循序推进,婺城“白沙文化”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白沙文化以白沙溪为发源地,以白沙流域的历史、农耕、治水、民俗、乡风、人文为依托,内容丰富、底蕴深厚。现流传日盛的有白沙老爷卢文台、滕氏“一门四进士”、理学门派“一门三孟”、民族英雄朱大典等先贤名士,有东汉三十六堰坝、北宋铁店古窑址、北宋酤坊后杜窑、沙畈红色革命遗迹等文物古迹,有琅峰山、洞山塔、白沙庙、古廊桥等人文胜地,都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时代价值。

  人大代表虞如生提出,“白沙老爷”的治水文化是白沙文化的源头和核心,婺城沙畈乡停久“文台冢”、“祖墎庙”是两处重要的文化遗址,白沙老爷传说及相关民风民俗在当地有较强的影响力。然而,长期以来,沙畈乡作为白沙溪的源头、“金华大水缸”沙畈水库的所在地,交通不便,经济产业发展受限,发展绿色文化经济是新时代吹向沙畈的一阵东风。他提出,政府应当组建研究会,组织专业团队,开展白沙文化的深度挖掘,做好相关史料的搜集和整理,同步配套资金,引进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撬动沙畈乡文化旅游、文化创意及文化教育相关产业联动式发展,既实现文化资源的活态保护,也为山乡百姓铺就“致富路”。

  政协委员叶丹提出,眼下,浙江省正在统筹部署,打造以大运河文化诗路、浙东唐诗之路、钱塘江诗路、瓯江山水诗路四条诗路文化带为重点的“诗路浙江”。白沙溪作为婺城人的“母亲河”,汇婺江,下兰江,再由新安江、富春江入钱塘江,是“钱塘江诗路”文化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她建议,政府应当结合“诗路浙江”建设,统筹规划并打造白沙文化“一廊八景十咏”的建议,即建设白沙溪生态廊道、白沙八景风情线、白沙十咏诗路公园,立足沿线村落自然生态、历史人文、特色产业等差异化优势,做细做强做精文化旅游经济,带动农特产品等相关经济产业链。

  人大代表邱富云则提出,白沙溪流域面积不过数百平方公里,然而,白沙文化的影响面却覆盖了整个南山区块。政府应当统筹规划,大手笔大视野做大白沙文化圈“文化经济蛋糕”。目前,白沙文化圈琅琊、安地、长山、蒋堂等乡镇依托“乡创”等乡村振兴行动,已落地不少行政村产业发展项目,并进入相对良好的常态化运行轨道,然而,各项目之间缺乏互补性和带动性,游客鲜有重游,如何串点成线,增加游客驻留时长,是目前撬动白沙文旅经济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他建议,政府应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有经验、有实力的文化旅游运作企业,增加政策扶持,给予一定的孵化时间和空间,通过专业团队统筹打造白沙文化经济带,逐步辐射市区酒店、乡村民宿行业,必要时可通过完善机制,引入民间注资。

责任编辑:郑剑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