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理论

青山绿水藏高儒

2020-05-27 08:51:15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柏 兰

  柏兰

  岁月的利剑在光阴的隧道里,将我们每个人真情地雕刻着……

  草木一秋,人活一世,一世活着的人啊,总是期望着回顾自己一生的时候,能够达到“雪泥鸿爪”的境界吧。

  行走在人文荟萃的婺城大地上,行走在清澈见底的白沙溪畔,行走在五峰山下卢文台将军的墓地旁,我的脑海里突然闪现出一句谚语:高山藏虎豹,田野隐麒麟。

  将军出生在河北,功勋卓著在中原大地,退隐归田在江南的丹青墨色里,成就了浙江省最早的水利工程之一的“白沙溪三十六堰”。

  白沙大帝卢文台一生的经历,用东坡先生的“此心安处是吾乡”来概括,那也算是最真实的写照了吧。

  四年前,七月二十二日大暑,这一天一直深藏在我脑海的深处挥之不去。今日再次踏进高儒村口,来到卢文台将军的墓前,来到漓渚书院的门口,面对书院后面的神山和右侧的五峰山,我禁不住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四年前,因工作的缘由,我跟着一群人后面,第一次来到高儒村。白沙老爷的传奇故事,我在史册里读过,我跟卢将军唯一相同的身份就是一个异乡人,深情款款地爱着脚下这片热土。

  我的孤陋寡闻,让我臆想高儒村的由来,大概也就是此地历史厚重,人文荟萃且高姓人家世代显赫,读书之风盛行,人才辈出,外界称之为“高儒村”吧。

  哪知,我脱口而出的臆想,被我身旁的一位中年人秒推翻。他说,这个村子李姓居多,恰恰没有一户姓高的人家。高儒,其实就是高级知识分子群聚之地。说完,他憨憨一笑,我就是这个村子里的党支部书记。

  我瞬间赧然羞愧,此时深刻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

  大暑,热得人透不过气来,为迎接我们一行人的到来,高儒村的村民们半夜就起床准备山里各色特色小吃,清明馃、清凉糕、尖角粽、糍粑、咸汤圆等各色美食。

  可能中暑了,我有点不舒服。我站在人群角落——一处阴凉的地方,静静地看着一群人蜂拥而至品尝美食,一张张汗津津的脸上是欢快的笑意和品尝美食后的满足感。有人不停地赞叹,你们这里的清明馃味道清香四溢,清凉糕纯正香甜,尖角粽爽糯清口、咸汤圆爽滑美味。我们买点带回去可以吗?

  李书记站在人群里笑眯眯地说道,欢迎大家到高儒村文化礼堂来参观指教。今天这些美食,都是我们山里纯天然的食材烹制而成。我们全部免费请大家品尝,等活动结束,如有剩余的,大家喜欢吃,我们给诸位打包带走。

  这时,一位面色红润、满头大汗的大姐,端着一碗清凉糕来到我面前。她柔声地问我,你大概中暑了吧,大家都抢着吃东西,就你一动不动。我看你半天了,你一口东西都没有吃。你赶紧喝点凉的降降温,她一边说一边用手拍拍我的肩膀,又悄声对我说,我帮你留了几个清明馃放在桌子底下,你现在不想吃,走时带着吧,晚上回家再吃。

  刹那间,我有泪轻盈。素昧平生,茫茫人群中,这份关心和实在真的让我好感动。我微笑着问,大姐,你为啥对我这么友好?我们俩都不认识的啊!她爽朗地笑了起来,我看你面善,看你的样子像有点不舒服,听你口音是外地人,外地人来我们这里上班不容易,我猜对了吧。今天天气太热了,中暑很难受的,我帮你刮刮痧就好了。

  她接着说,外地人来我们这里都喜欢吃我做的食品。你下次再来,我请你到我家吃饭,保证你吃了不想走的。我禁不住握紧大姐的手,连声说谢谢。

  临走的时候,她从桌子下面,果真给我拿出打包好的一袋各色美食,还不停嘱咐我,下次来高儒村一定要找她玩,去她家吃她做的笋子炖肉。盛情难却,拎着一袋美食的我啊,心海里荡漾着温情的涟漪……

  难怪两千年前的卢大将军来此隐居,难怪文韬武略的白沙老爷穷尽后半生精力,也要为这里的百姓修筑三十六堰。这里淳朴的民风,人间仙境的美景,值得他付出余生。难怪在这大山深处,漓渚书院朗朗的读书声,千百年来响彻白沙溪、响彻五峰山……

  青山绿水的深处能够建起一座书院,足以显示当年此地经济、交通、文化的繁荣昌盛。

  从西汉卢大将军开始修筑白沙三十六堰,大山深处的两岸的子民丰衣足食。民以食为天的问题解决后,开始完善水陆交通,交通问题解决了,外面的世界和山里的世界便也融为一体。此时,经济的繁荣接踵而至,而经济繁荣和文化繁荣总是相辅相成的。

  白沙老爷的丰功伟绩载入史册后,一代代君王为感念白沙老爷为民造福的卓越贡献,一而再、再而三对他进行七次诰封,其中四次封侯,三次封王。纵观古今,这样频繁的诰封历史上难得一见。

  历朝历代的先贤们仰慕他的威名,朝圣的路上络绎不绝。白沙溪三十六堰与之对应的白沙老爷的庙宇在三十六座之多,而当时最早、规模最大的庙宇,当属高儒村和停久村接壤的祖墎庙。

  如此,高儒们能够云集偏僻的崇山峻岭中,云集在白沙溪畔,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吧。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白沙老爷一生的修为也堪称“高儒”们的价值取向!

  行走在高儒村的蓝天白云下,我贪婪地呼吸着田野上的清芬气息,白沙溪清澈如镜的溪水,让我忍不住赤脚撩裙去踩水,清凉的溪水浸泡着我的双腿,浸染着我的心灵;田野里包浆的稻谷和田埂上盛开的叫不上名字的花儿,在盛夏的热浪里,对我微笑挥手;鸟儿飞过高儒村澄碧蔚蓝的天空,我说留下吧,鸟儿,在五峰山上的竹林里筑巢,咱们做邻居可好?

  我依偎在一棵五百年的香樟树粗大的枝干上,看着漓渚书院的遗址和旁边一栋陈旧的老房子,思绪飞向了之乎者也的学堂……

  古婺州人文荟萃,可圈可点的历史人物灿若星辰,我在历史的长河中回味。

  “东莱先生”吕祖谦的婺学是当时最具影响的学派,他与朱熹、张栻齐名;何基、王柏、金履祥、许谦统称“金华四先生”,四人也是递相传授的师生,是宋元时期金华学派的四位著名学者;南宋王淮官至左丞相,封鲁国公,被宋孝宗称为“不党无私,刚直不阿”;叶衡资政殿学士,建言献策,勤政为民;范钟为相,直清守法,清德雅量;乔行简宋光宗绍熙年间进士,晚年至平章军国重事,并被封为鲁国公;赵志皋两度任内阁首辅,在神宗怠政,国家内忧外患并存之际,尽力维持了政局的稳定;陈亮所作政论气势纵横,词作风格豪迈,更有《龙川文集》、《龙川词》传世。宋濂,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其为太史公。

  这一串串闪光的名字,在八婺大地上如珍珠般闪烁光芒,他们一路走来的旅程,何曾不去拜谒白沙老爷,他们何曾不是青山绿水中藏着的高儒啊!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白沙溪世世代代淙淙流淌在山重水阔里;白沙溪经年累月滋养着两岸的子民,白沙溪啊,一路沉重、一路欢歌诉说着白沙三十六堰的传奇故事;白沙溪啊,在五峰山下静静地聆听着青山绿水中,高儒们的朗朗读书声……

  此次,再来高儒村,同行的胡老师对高儒的漓渚书院多有考证,听他介绍:“在《酤坊杜氏宗谱》传记中了解到,杜翔凤,字世仪,号梅舟老子,又称玉山主人,明酤坊(古方)后杜村人,系宋名臣、吏部尚书杜常之裔孙。杜翔凤出身书香门第,官宦世家,年少即学有所成,擢邑庠生,并于明天启年间择桃源停久初创掌馆,取名漓(麓)渚学馆,后又易名漓渚书垸。隐在山间的’漓渚书院’,与那青翠满岗的竹子和令人敬畏的原始阔叶林(神山)相伴,儒家学子、文人墨客就像仙者神客从各地慕名而来,在院间苦槠树下品茗赏竹、苦读四书五经,吟诗作词。多有雅客隐居,心灯古居,委身于一幅残月,萦绕于淡墨。想当年,高士雅儒云集于此,山村因此而名‘高儒’,倒也十分恰切。”

  在书院门口,我怀着一颗虔诚的心,踏进残留的曾经的漓渚书院一角,破旧的房子在时代的变迁中历经沧桑,这里还住着一对老夫妻,老奶奶跟在我的后面絮絮叨叨热情地说着土话,可惜我一句也没有听懂。后来同行的朋友告诉我,老人家大概的意思,就是你们要跟上面反映,这房子要好好修缮,这里曾经出过很多能人。

  是啊,是该好好修缮漓渚书院了,书院后面的洗砚池已寂寞上百年,清冽的一汪池水照得见人影、更照得见人心。我们有理由坚信,白沙文化的精髓在高儒村的天空下,伴着书香浸染着每个人的心灵,浸染着每个人的灵魂。

  青山绿水藏高儒是时代的缩影、更是时代的延续。

责任编辑:郑剑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