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理论

梦系南山

2020-05-27 08:51:51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陈国友

  陈国友

  小时候,随父母下放到离琅琊不足五里的一个小村。村外不远有条不小的溪流,那时还不知道叫什么,等到二十好几了,才知道它有个美丽的名字:白沙溪。

  白沙溪在小村的南面,从家门走到溪边,先要穿过一小片沙地。沙地因保水功能较弱,不适合种水稻,而种些蔬菜倒是挺好的,因而村人便在此各自开垦沙地,种上各式蔬菜。穿过沙地,就是一大片荒芜的沙滩,沙滩上堆满了大小各异的鹅卵石,也长了许多一簇簇半人高的野草。沿溪的水边和溪中的小洲,常年水草肥美。和许多邻居小伙伴一样,在天气晴好的日子,我经常被大人提名,结伴去溪边放牛。放牛是件肥差,只要把牛往溪边一牵,牛儿它自己会找吃的,也不会乱跑,伙伴们可以尽情地玩耍。没有玩具,就玩溪边的石块,每人找块大小合适的鹅卵石,轮流击打,击中者为赢,便有了刮被击中者鼻子的权利,每次都玩个不亦乐乎。玩累了,就或仰或卧在沙滩上,说些只有你懂我懂的稚语。而这时,我时常趴在地上,望着溪对岸更远的大山。看到山,我的耳畔就会响起大人们那个百讲不厌永远讲不完的故事:高高的山上有座庙,庙里住着两个和尚,那个老和尚跟小和尚说,高高的山上有座庙,庙里住着两个和尚,那个老和尚······再看那山,重峦叠嶂,云雾飘渺,会不会真有传说中那个长生不老的神仙?如此种种,这山的神秘,唤起了我童年的好奇。

  这份好奇到了次年就有了成倍的增加。这一年秋天,父亲带着兄长借了辆板车,去了趟山里。回来时,拉了满满一车青柴,铺遍了整个明堂。这可乐坏了我们一帮小家伙,争相在柴堆上翻滚嬉闹。青柴中有一种叫栎子的东西,像小金栗那么大,我们纷纷翻寻并藏进自己的小口袋。也不知怎么回事,一颗栎子居然被我自己塞进了鼻孔,惊慌失措中大声哭喊。父母和邻居们围过来,使尽了一切办法也无能为力。最后,只能跑到邻近大村,叫来赤脚医生用镊子把栎子取了出来。事情是有惊无险地过去了,但大山给我带来的快乐也刻骨铭心地留在幼小的心窝里。从此,对大山的向往愈发浓烈了。

  两年后,我家回到了金华城,向往大山的深情并未因此消弥,反而更为稠浓,因为,我的父亲回城不久,便被组织派往大山采购木料。思念父亲,更希望有一天真正走进大山去撩开那神秘的面纱。因而,我时常站在空旷的高地,遥望那绵延无尽的山峦。从回家的父亲口中得知,大山称之为南山,他常走的只是南山诸垄中的一条,琅琊仅是进山的开始,到头有八十五里山路,几乎可以从金华到义乌打个来回。从那时起,我就知道了南山里面散落着新兰、皂里、山脚、高儒、周村、溪口、银坑、小羊坑及归属遂昌的门阵村,更记得那些发生在父亲周边的不知真假的故事。

  初中毕业的那个暑假,这份感情终于得到了首次释放。中考结束后,我得闲在家。恰有山里客人进城来我家小住,几天后客人返程,父母安排我随客人进山住上几天。天降的好事,不由得我不欣喜若狂。次日清晨,我挎着装了点换洗衣裤的书包,踏上了梦想的旅程。

  我们在金华汽车南站上了开往溪口的农村班车。南站站点设在金华旧城改造之前的中山路,因为靠近金华火车站,又派开去丽水温州的汽车(那时金温铁路尚未建成),中山路这一带就像个不夜城热闹非凡。汽车南站距我家少说也有四五里路程,买票上车还得靠挤,究竟是如何上得车来,至今我未能记起,许是太兴奋的缘故吧。汽车一路向西向南,向南向西,摇摇摆摆颠簸在农村的砂石道上。汽车过了琅琊,眼前的田野和小溪瞬间被满目青山所替代,渐而是峭壁与水库,接下来更多的是蜿蜒的山道和若隐若现的溪流,偶尔有几片稻田,也是一晃而过。售票员一路报站,所报的站名似曾相识,但又是那么的陌生。车子在风景如画的密林间穿梭前行,景随车移,恍如置身于美妙的动画世界之中。我新奇地望着窗外的景象,感受生平第一次大自然给予的恩惠。

  汽车在中午之前到达了溪口,再往前已经没了路,不远处只看见一块硬生生从山体上劈出来的空地,权作汽车调头之用,颇有一种英雄到此始回还的感觉。路是沿着溪水而建的。靠溪一边用溪石筑了道三四米高的石堤,一条堰坝将溪水分成了两截,溪水只有从装有铁闸的缺口向下奔腾而去,堰坝的这一头有座二层高的小楼,通过小楼可以沿阶下到溪摊,边上有明晰的水位标尺,这是溪口水文站所处,堰坝的那一头就是斜立的山石了。靠山一边明显将山的坡度挖了一部分,除了留足公路,还建了乡政府和供销社等,路边难得有几户农房,还有点新的样子,其他的都依山而建,黄泥黑瓦,显得那么的淳朴与自然。

  记不得在哪户人家吃了顿便餐,就匆匆赶路了,据说还得走二十五里的山路。出溪口的最初三里路还算平坦山间小道,过了田铺村,山道陡然,尽是些九九八十一弯的石阶。山里客人安慰我,这是最难走的一段,过了这儿后面的路基本上是平缓了。我自个儿明白,多走这么些路对小伙子来说能算得上什么呢。我朝她笑笑,默默地跟在后面,不知不觉登上了最高点。山里客人此刻已挥汗如雨,气喘吁吁地对我说,这就是柿树岭。我从父亲的讲述中找到记忆,这原来就是他多次提及的南山名岭,可以看得见金华城的柿树岭。我不禁打量起它的模样来,说是最高点只不过就这条山路而言的,用些石块铺路,有点古道的痕迹,但似乎并没那么玄乎,路边有座简陋的小亭,供行人歇脚,小亭不远还有更高的山峰在蔓延。当我一切都不以为然的时候,被不经意的回头一瞥惊住了。回看来路,曲折往返,巉岩凸现。眺望远方,群山如削,白沙如练。这是何等壮美的气势啊!在这儿,我真正体会到“雄关漫道真如铁”的豪迈情怀,真正体会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悲怆愁绪。多年后,我才真正体会到父亲对我这次出行安排的用心良苦,也才真正体会到父亲伫立岭上思念家人的情感。

  之后的路果然有些平缓,或依山而行,或沿溪而行。在一个叫塔贝的小村,我居然见到了家不闭户的场景。这个只有十多户人家的村庄,大家都敞着门,过往行人觉得口渴了,不用叫唤,直接进去,抓了桌上的陶壶拿杯喝了便行,也不用说谢谢,其实根本没人理会你。那时的金华城里可是专门有人卖茶水的。山里客人见我不解的样子笑着说,我们山里人都是这样的。

  好像用不了多久,我们的最终目的地小羊坑村到了。它是金华南山最偏远的山村之一,也是我父亲在山区采购木材的驻点之一。村里尽是些泥胚房和草屋,层层叠叠,门前的小路往往能够上前家的屋檐。山民们热情地接待了我这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他们亲切的称我为“老陈仔”。对这称呼我甚是满意,凡我进山或是偶遇山里朋友都自豪地自称“老陈仔”。山里的夜来得特别的早,当城里正在喧闹的时候,山村已然进入了梦乡。只有在这样的深山,才能领受万籁寂静,星辰咫尺的别样滋味;山里的清晨也来得特别的迟,当城里人赶着上班的时候,这里才太阳初照。早上的玉米糊和玉米饼散发着诱人的香味,让我想睡懒觉也不行;山里的野果也是特别的鲜,当山里的朋友得知老陈的儿子来做客了,纷纷拿了山中的时令野果来看我。尤其是那粉白的野杨梅,又鲜又酸,至今令人回味。

  此后的几年,我多次单独或邀友进山,又数次去了同属南山的莘畈、塔石、安地、箬阳等山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政府的重视,山区的建设愈发秀美。步入中年,在南山山口的长山村借了一块菜地,籍以亲近难以割舍的南山。还召集了几位志同道合的诗友,注册了“金华南山诗社”,以诗词的形式从内心抒发对南山的深情。

责任编辑:郑剑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