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婺城大地上,早起的人们开启一天的生活,沉寂一晚上的白龙桥集镇逐渐“苏醒”,慢慢回到了熙熙攘攘的状态。今年54岁的倪彩苏正坐在老式缝纫机前,脚踩踏板,双手移动布料,补线随着针头的落下,在布料上留下了一排均匀流畅的走线,很快,一件衣服就补好了。接着,她起身去工作台上用熨斗将衣服熨烫平整,叠好装到袋子里交还给顾客,一来一去之间,一单生意结束。
倪彩苏,现代社会里不多见的街头手艺人。她的手艺,不像糖画、编织手艺的观赏性那么强,却非常实用,裁剪、修补、换拉链……只要是和衣服相关的手艺活,她都能做。
上午9点半,倪彩苏的缝纫机旁已经围了不少人,她认真专注,动作麻利,一个接一个地修补衣服。等在一旁的顾客告诉记者,她手中拿的衣服已经在别处那里修改过了,只不过她不大满意,所以又拿着衣服拆了线头来到倪彩苏这里,“我以后还是要多走点路到这里来改,还是她的手艺值得信赖。”
衣服上的活虽然都是小手艺活,但倪彩苏一直用一丝不苟的态度认真对待,把每件衣服都修补得非常精细,她说,“这是我赖以谋生的手艺,做得不好,顾客就不会再上门了。我们做手艺的,就是要讲技术和口碑。”倪彩苏早先的工作也与布料有关,失业之后,她靠着这门手艺挣钱养家,一做就是18年。一台缝纫机,一个简易工作台,两筐针线,没有门面,没有固定地址,独靠这门手艺,她成为了这条街上的“活招牌”。
每天早上7点半出门“摆摊”,晚上8点收工回家,如果遇到下雨天,倪彩苏就架起两把大雨伞,继续坐在缝纫机前做她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畏酷暑,不惧严寒,用缝纫机“踩”出了自己的幸福生活。
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市民的穿衣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已经成为时代的记忆,不少商业模式都在悄然转变,街头巷尾的裁缝店也逐渐消失。倪彩苏守着这个露天裁缝摊,踏踏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经营着自己的生活,在时代的变迁下,依旧细水长流,缝的是岁月情怀,补的是勤俭美德。
(见习记者孙添敏)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