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关注

科技特派员助推婺城农业“开”花“催”果

2020-11-25 08:53:42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唐艳霞

  记者唐艳霞

  近年来,婺城区科技局积极对接科研院校和农业示范基地,探索技术创新发展新模式,带动农户学文化、学政策、学技术。不仅充分整合利用全区乡镇科技特派员的力量,为乡镇送政策、教技术,还积极助农增收致富,逐渐走出了一条科技特派员服务乡村的“婺城模式”。

  “团”头聚面,“破”除壁垒

  近年来,婺城区通过产业培育与扶持,使蓝莓走进了寻常百姓家,全区蓝莓产业逐步蓬勃兴起,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效能也在慢慢显现。但品种种植局限,技术瓶颈的凸显,给这个“产业之星”的发展制造了不少困难。直到以郭卫东为首的农业技术团队走进婺城区蓝莓种植的田间地头,行业的“破颈”也随之而来。

  在雅畈镇先实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无土容器栽培的基地中,迎来了一批又一批观摩学习的农业大户。无土容器栽培技术是企业2018年在科技特派团队的帮助下引进的一种蓝莓种植方式,相对于传统的栽培模式,无土栽培模式破解了蓝莓受土壤影响导致品种不佳以及产量不高的情况。“即使是同一块地,对适应性差的蓝莓品种也会有不同影响,种植起来很困难。”先实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透露,无土容器栽培技术的应用不仅能让企业的蓝莓产量增加20%,还为新品种的培育提供了条件,目前,企业仅新品种的年产量就能达到4万斤。

  对于无土栽培技术的应用,来自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院的教授郭卫东透露,先实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率先“尝鲜”的企业。2016年,郭卫东带领科技特派团队的几位专家对无土栽培技术中必不可少的有机质成分进行研发,有了一定成果后就率先在团队服务对象先实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试用,并取得了明显成效。技术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引得周边农户纷纷效仿,先实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也成为蓝莓无土栽培种植技术的“学习地”。

  “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科技帮扶,辐射更广,领域更宽”。作为进行种质资源的收集评价,育种应用,不同品种分子机理研究以及果实发育等方面研发的团队,来自浙江师范大学的农业科技特派团队主要在金华市汇鑫特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及金华先实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科技帮扶,服务区域辐射塔石、琅琊、沙畈等乡镇。除了为农业企业和农业大户引进新品种外,还以服务企业为基点,向全区农业种植者“辐射”农业科技,以培训和实地教学的方式,帮助农户攻克技术难关,扩大服务面。

  种“稻”有“道”,“破”常规法

  地处高富硒带,土地资源得天独厚是婺城区蒋堂镇水稻种植的天然优势,水稻种植产量“稳”,成为了乡村经济发展的“造血产业”。金华市婺城区张霞军家庭农场就是这个产业中的其中一员。

  婺城区蒋堂镇张霞军家庭农场主要种植水稻,就跟大多数农场一样,一年早、晚两季稻的种植是农场主要的生产模式。2018年,农场迎来了市农科院的科技特派员邓飞,让农场改变了常规的种植方式,效益也翻了一倍。“主要是以杂交稻制种的方式代替晚稻种植,效益就能倍增”。而这看似简单的增产方式,却是邓飞和农场几年的研究成果。

  2018年以前,杂交稻制种代替晚稻种植的方式对于张霞军家庭农场来说还是个完全陌生的领域,无论是种植技术还是种植条件,都属于空白阶段。而作为邓飞来说,2016年就已经开始着手研究杂交稻制种,就差一块“实验田”。急切希望增产的农场和急迫需要实验的科技者通过婺城区选派科技特派员的方式相遇后一拍即合,开始了农业上的科技试验。其中,早籼杂交稻株两优831机插制种还通过了实割测产验收。

  杂交水稻制种是根据父母本抽穗迟早进行异步栽培,达到同步抽穗开花,实现异交结实生产杂交种子的过程。同一块稻田里,需要通过父母本分期播种、分厢插秧、母本割叶、父本赶花粉,以及分期收割、施肥和喷农药等一系列的种子生产环节。在邓飞的帮助下,农场在完成早稻收割后,就开始了以杂交水稻制种代替晚稻的种植,并将种子收购给种子公司。“制种的产量虽然比不上晚稻的产量,但价格比晚稻高了7倍多,最明显的就是农场收益提升了。”从产量和收购价格的综合因素来考虑,邓飞在农场试验的技术,让农场的年效益增加了一倍。同时,杂交水稻种子还利于水稻产业的发展,能大大增加水稻的产量。

  虽然有肉眼可见的效益,但杂交水稻制种需要比常规稻生产增加更多的人工。出于对成本控制的考虑,邓飞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通过不断摸索,为农场研发了机插秧的种植方式,从杂交水稻制种时涉及到的种植密度进行研发,投入使用后,缓解了很大一部分的劳动力。日前,婺城区邀请金华市农科院、金华市农技站和婺城区农技站专家对婺城区蒋堂镇张霞军家庭农场实施的早籼杂交稻株两优831机插制种进行现场实割测产验收。基地实施的早籼杂交稻株两优831机插制种平均亩产339.5公斤,高产田块亩产349.7公斤,机插制种产量获新突破。

  “起初我们就是一片空白,都是通过慢慢摸索出来的。”张霞军家庭农场的农场主张霞军坦言,不仅是机插秧的技术,在杂交水稻制种的过程当中,从播期到制种肥料的施用,都经过了漫长的摸索期。为让制种能有一套固定的栽种体系,科技特派员邓飞在杂交稻制种期间,几乎天天泡在农场里,邓飞将制种播期固定在6月底至7月初,将宜栽规格精确到25乘以17,让制种技术“有规律可寻”,使农场也有了自己开展制种的能力。

  技术有“撑”,“破”养难题

  带着项目进企业,是婺城区科技特派员的典型特征,市农科院畜牧所畜牧师楼芳芳也不例外。“规模猪场臭气减量排放研究”是作为农业科技特派员的她,带给服务企业的第一份“大礼”。

  楼芳芳2019年到婺城区白龙桥镇担任科技特派员,服务企业是金华市盛泰养殖有限公司。考虑到养殖企业普遍面临的发臭问题,楼芳芳主动申请“规模猪场臭气减量排放研究”项目,该项目结合猪场臭气急需治理的现状,致力于为猪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保持猪群健康,以此减少氮等微量元素的排放,从而缓解养猪业的环保压力。而对于企业来说,更是缓解了长期以来养殖过程中的“老大难”问题。

  “企业从不缺技术人才,但却很缺项目。”跟大多数养殖场一样,楼芳芳服务的企业也面临了养殖过程中的除臭问题,虽然技术人员能够让问题得以缓解,但却无法形成长效的、有规则的治理体系。为此,带着项目进企业的科技特派员楼芳芳,成了企业的“久旱甘霖”。

  首先是从源头上控制,提倡企业在饲料中添加乳酸菌、芽孢杆菌等降低猪场氨气浓度,改善猪群生长环境。其次就是过程当中,督促猪场实验员做好扫栏清栏工作,降低猪场饲养密度等,同时喷洒环保酵素,做好酵素对生长肥育猪生长肥育影响的对比试验。更重要的是臭气监测,对除臭剂使用效果及对猪场的影响进行试验。最后,在养殖末端,使用环保酵素,对臭气进行检测,降低臭气浓度。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企业的除臭工作成效明显。

  与此同时,楼芳芳还就提升婺城区规模养殖场、屠宰企业生物安全水平开展技术指导,提高婺城区防控重大动物疫病能力,有效保障猪肉市场供给,并协助做好金华猪冻精和卵母细胞取样及汇总工作。此外,她不断研究探索推广运用先进养殖技术及设施、治理模式,助推婺城畜牧业健康发展也是楼芳芳的工作重心。

  据了解,近年来,婺城区科技特派员拓展服务,连接好与农民的最后一公里,在“抓一个项目,建一个示范基地,培训一批农民,带动整个婺城”的目标上发挥更大作用,为都市农业发展作出新贡献。今年以来,全区乡镇已经派驻省派科技特派员团队2个,市级以上科技特派员15人。

责任编辑:郑剑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