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陈俊摄
记者蔡阳彪摄
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2月2日,区九届人大五次会议隆重开幕,区委副书记、区长黄国钧作政府工作报告。连日来,各界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展开热议。大家认为,报告回顾2020年工作客观实在、鼓舞人心,确定2021年目标科学务实、振奋人心,部署新一年的工作明确具体、重点突出,符合全区人民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愿,既有打动人心的温度,又有坚定信心的内涵,让人充满希望和干劲。
人大代表王平——
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打造婺城“数字名城”
“发展数字经济对推动婺城产业优化升级,带动新经济产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婺城区是浙江省重要交通枢纽,拥有浙江师范大学、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资源,在交通、人才等方面具有发展数字经济得天独厚的优势。”区人大代表王平说。
王平建议,要加快培育数字经济产业集群,打造婺城“数字名城”。高铁新城板块占地规模大,可利用其交通优势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招引数字经济企业总部入驻,为婺城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要深入实施“人才新政2.0版”,精准施策放大产业效应。主动对接沪杭等地科创资源,打造“孵化在沪杭,转化在婺城”的协同创新模式,并为创业平台与人才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记者马晓芬)
人大代表王书智——
推进下山安居创富加快实现“共同富裕”
区人大代表王书智一直关注山区发展。他认为,按照“政府引导、农民自愿、量力而行、分步实施”工作导向,要把下山搬迁与抗灾避险、危房改造、增收创富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改善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扩大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统一,真正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细落实。
围绕如何更好推进下山安居创富工程,王书智建议,一是取消非整村不能移民的规定,采取谁有意向谁先移民的政策。下山搬迁过程中,在立足婺城实际、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以改革创新思维深入推进下山搬迁工作。二是堵塞政策漏洞,让下山安居创富工程真正惠及山区百姓。建议有子女的老年人下山搬迁必须与子女一起下山搬迁,防止以老人名义移民、子女不移民等乱象。三是加快工作进度,推进安置房建设。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出台政策,排出计划方案。四是多措并举,灵活运用安置政策。建议对自购商品房的山区群众实施货币安置,让村民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记者傅伟炎)
人大代表潘向锋——
挖掘婺城历史文化传播红色革命力量
“挖掘当地历史文化与传播红色革命力量,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区人大代表潘向锋说。
婺城自古为文化礼仪之邦,更是一块红色革命滋养之地。如何进一步挖掘婺城历史文化、传播红色革命力量,潘向锋建议,要深入发现和挖掘婺城历史人文故事,串点成线、连线成面,整合设计出一条“红色路线”,同时加强国防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政课堂学习,打造红色教育“金名片”,让历史文化成为有趣的、有利的、有益的“活态传承”。结合社会力量,鼓励创新和创造,让婺城的人文魅力、传承风采、创新成果得到更好地展示和传播,激发更多的人热爱婺城人文历史,进而加入到历史文化传播的队伍中来。(记者田双双)
人大代表王未寒——
建设“两区”中医医联体提升基层医疗满意度
浙派中医、婺州医学源远流长,如何挖掘其深厚内涵,形成富有婺学特色的中医药体系,是婺城文化自信所关注与研究的话题。
为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群众防病治病中的“简、验、便、廉”优势,王未寒建议筹建中医医联体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医疗、医保、物价、市场监管等工作,整合婺城区、开发区28家公立基层医疗机构的中医药服务资源;实现对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服务的“人、财、物”的托管;由中医医联体负责建设中医药服务场所,完善中医人才培养体系,严控医疗质量,梳理配送流程;将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人员培养培训纳入中医医联体统筹管理。相信通过中医医联体的建设,能进一步满足婺城百姓对中医药服务需求,提升基层患者就医满意度。
(记者翁哲宁)
人大代表刘欣——
建立“适老化洗浴服务”提升高龄人口幸福感
在养老服务渐趋细化的今天,洗澡对于常人而言再简单不过,但对高龄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残疾老人、孤寡老人而言,这件看似普通的小事却因私密性、行动不便、洗澡设施缺乏等因素,成为老年人生活的一大难题。
目前,婺城区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遍地开花,但主要止于提供助餐、休闲等基础服务功能。刘欣建议,可以充分利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落地优势,开展“适老化洗浴服务”,通过固定助浴点或流动助浴快车等形式,在老人居住集中的区域,建立固定助浴点,定时开放,为各类老人提供低价实惠的服务;通过流动助浴快车,以流动服务的形式,为山区、农村的高龄老人、失能老人提供助浴服务;以“公办民营”的形式,由拥有专业洗浴护理服务的团队进行承接适老化洗浴服务;同时,建立老年人洗浴的风险防控机制,为老年人切实解决生活难题。
(记者翁哲宁)
人大代表孟丽——
优化物业管理共促社区和谐
目前,婺城区范围内共有生活小区834个,物业管理成本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增加逐年提高,物业管理费用也水涨船高,前期物业管理费的指导意见已难以适应新的市场成本及调价机制。而且随着改革的深入,婺城的营商环境日渐优渥,同时也伴生着某些新问题。
为进一步规范物业服务收费行为,保障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的合法权益,孟丽建议相关部门应遵循合理、公开以及费用与服务水平相适应的原则,修订新的收费管理实施办法;会同物业公司主管部门加强对物业服务收费的管理、协调、监督和指导;按照政府指导价管理的小区物业,根据小区规模、档次、环境、服务设施等因素,对派驻物业服务的人员数量、公共性物业服务的内容、服务质量水平等方面实行等级收费制度。(记者翁哲宁)
政协委员夏环——
数字赋能创新提能实现婺城跨越式发展
婺城正处于图强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关键突破期和跨越发展期,面对机遇和挑战,政协委员夏环认为要重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带来的提升,加强对企业数字产业与创新发展等内容的关注,以此推进婺城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发展能级再上台阶。
就如何实现婺城跨越式发展,夏环建议,坚持数字赋能,提升婺城工业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强化基层治理创新与数字化的深度融合,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以创新为抓手,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培养实用性人才;加强对征迁企业的合理规划与合理安置,做好宣传和引导,发动企业共同参与婺城征迁工作,为婺城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记者张晓君)
政协委员张标——
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保障企业人才福利
张标是来自城中街道的政协委员,多年从事教育培训行业的他,对人才与就业的议题十分关注。他表示,婺城区出台了许多关于人才与就业的政策,政策内容很好,补助也很丰厚。
对于政府出台的相关扶持政策如何更好地帮助企业和个人发展,张标建议,应加大婺城区人力与就业政策的宣传力度,如举办企业负责人培训班、印发政策的解读小册等,将政策的具体内容在每一个个体中间入脑入心,助力企业吸纳更多优秀的人才,充分发挥人才作用,为婺城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记者范卓峥)
政协委员陈凯瑜——
均衡配置城乡教育资源
陈凯瑜是蒋堂镇的一名人民教师,他亲眼见证、亲身体会了近些年婺城对教育事业的重视——“花满校园”为美丽校园建设插上翅膀;区教育大会的召开、首届教师节的举办,提升了教师这份职业的荣誉感和幸福感。
今年,陈凯瑜依然将目光聚焦于教育领域,他提出现阶段应更关注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问题。他表示,目前,婺城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均衡,特别是教学场地和师资力量方面的差异较为明显。他建议进一步统筹配置城乡教育资源,合理分流生源,可对接上级有关部门,并完善配套政策措施,进一步规范包括网络平台在内的各招生平台,避免生源的无序、不规则流动,从而保证城乡教育高品质、均衡发展。(记者范卓峥)
政协委员严振江——
完善经营理念方法打响”婺“字旅游招牌
政协委员严振江一直从事酒店经营管理,他认为,宾馆、酒店、旅行社作为旅游的三大支柱行业,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在婺18年,他见证了婺城社会经济发展的日新月异,谈及婺城的旅游产业,他认为最重要的是改善经营。
他建议,提升旅游范畴的广度,旅游是一种生活方式,可拓展至商业、休闲等领域,婺城山区秀美、城市繁华,文化底蕴丰厚,旅游资源层次感很强,足够烹饪一桌浙中旅游的“满汉全席”;提升旅游内涵的深度,婺城旅游可以从人文历史、文化思想、文学艺术等方面挖掘其内涵深度,从而实现从感官享受到心灵震撼的飞跃;提升旅游定位的高度,婺城旅游应高举金华旅游大旗,争当金华旅游的排头兵,带动金华旅游全面发展;提升旅游设计的精度,目前,婺城有许多优良的旅游资源还只是单线发展、单兵作战,因此,需设计若干条精品路线,带动辐射周边,打造金华旅游的核心产品;提升旅游营销的力度,旅游营销可从“要架构、要机制、要目标、要策略、要循序渐进”等五方面推进,找准婺城亮点、突出婺城优势,打响“婺”字招牌,使婺城旅游闻名遐迩。(记者范卓峥)
政协委员吴苗苗——
创新实体经济发展模式助力“双城”战略迭代升级
一个城市实体经济的发展能够更好地带动居民走出家门,带动城市高质量发展。2020年疫情期间,婺城区通过发放消费券1700余万元,举办消费促进活动160余场,打造消费地标6个等有力措施,让实体商业经济得到快速反弹,第三产业迭代升级,居民消费大大提升。
为下一步能够更好地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居民消费,政协委员吴苗苗建议,一是在面对实体经济同质化严重的现象时,要进一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大力发展个性化和差异化经济;二是要增加对本地品牌的关注度,加大扶持力度,培养时尚力量,利用好“春笋效应”,增加本地品牌的个性化和竞争力;三是要丰富商业层次,加强休闲型商业和消费型商业间的联动性,助力“双城”战略迭代升级。(记者张晓君)
政协委员马钢锋——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促进生态文明发展
“每年梅汛期间,婺城频繁出现暴雨天气,对城市防洪排涝造成不小的压力,海绵城市建设可以有效缓解城市内涝,对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从事建筑行业三十余载的政协委员马钢锋说。
马钢锋建议,婺城应该持续深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让城市“在涝时能吸水、在旱时能吐水”,最大限度保护自然水体,构建良性水循环系统。通过屋顶绿化、下沉式绿地、透水瓷砖、雨水调试等技术措施,对公共建筑、住宅小区、市政道路、公园绿地、广场等实施小海绵改造建设,实现源头减量;通过对绿地、湿地、水塘大海绵建设,实现系统治理末端畅通;在园林绿化方面,避免过于注重景观而忽视园林对水资源的吸纳、净化功能,应充分结合现状,进行地貌、地形、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将自然生态功能融入到景观当中,做到功能和景观兼备。(记者张红星)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