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范卓峥)3月底的清晨,箬阳乡罗坪村茶山云深雾绕,梯田样子排列的茶树郁郁葱葱,簇拥着新芽萌发新的活力。
婺城是“茶文化之乡”,拥有2000多年的产茶历史,箬阳乡则具备了茶树生长的最佳自然环境。全乡有多处海拔高于1000米的山峰,雨量充沛,土壤肥沃且盐碱度适宜,总共4400亩的茶田占村民收入的50%。上世纪80年代起,箬阳乡积极发展茶叶生产,鼓励农民改造老茶园,引进优良无性茶品种,配备先进制茶机器,箬阳茶实现了从“毛茶时代”到“名优茶时代”的蝶变,“箬阳龙珍”便创制于此时期。
2020年12月,“箬阳龙珍”成功通过国家认证,拿到了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成为全区首个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评审的农产品,为婺城添上了“新地标”,提升了婺城农特产品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打造了区域公共品牌。
在此基础上,为培养一批既掌握“箬阳龙珍”技术理论,又掌握“箬阳龙珍”标准化机械制茶先进操作技能的一支队伍,进一步提高“箬阳龙珍”茶叶品质,近日,箬阳乡举办了“箬阳龙珍”机械炒制竞赛,以个人为单位,采用现场实际操作的方式,让选手在规定时间内用扁形茶炒制机和辉锅机,将规定的鲜叶原料在4小时内炒制成“箬阳龙珍”。来自市、区内相关行业的三位专家对选手制作的“箬阳龙珍”进行色、形、香、味及工艺流程的严格评审,以打分制的形式确定参赛选手制茶工艺水平。
比赛现场,五位参赛选手动作娴熟,不分伯仲。经过杀青、理条、摊凉、辉锅、去尘等工艺,一篮篮香味扑鼻的“箬阳龙珍”便呈现在大家面前。经现场专家评定,认定紧、窄、长的外形特点,绿润明亮的色彩分布,口感甘爽醇厚、回味绵长,是一份优质“箬阳龙珍”应具备的要素。
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机械制茶省工省时,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但同样的机器在不同的人手中品质仍然会参差不齐。此次机械炒制竞赛,在促进了制茶能手间学习与交流的同时,也将为“箬阳龙珍”后续生产推广选拔出专业的制茶能手。
好的产品更需好的舞台。4月1日,“箬阳龙珍”将以“主角”身份亮相婺城区第三届茶文化节,鲜嫩翠绿汲取春日精粹,至香至醇吸引八方来客。
此次茶文化节以“箬阳龙珍”入选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为契机,为期两天开展采茶大比拼、炒茶擂台赛活动和“箬阳龙珍”国家地理标志品牌发布会暨婺城茶文化高峰论坛、婺城茶商回家座谈会。充分开发利用婺城南部山区特有的纯天然高山有机茶及自身丰富的山水人文资源,进一步弘扬茶产业文化,吸引茶商回家,不断推动茶产业绿色发展和转型升级,以茶产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唱响“箬阳龙珍”金字招牌,助力婺城“文化名城”“生态名城”建设。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