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关注

【胸怀千秋伟业 恰似百年风华】永葆军魂跟党走

2021-04-22 09:11:00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开栏说明】

  退伍不褪色,浓浓鱼水情。自八一南昌起义建军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形成“军爱民,民拥军”的良好氛围,众志成城,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婺城这片红色沃土上,一位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怀揣着一颗颗红心,用平凡的人生谱写了光辉的篇章,在平凡的岁月里留下了深刻的足迹。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本报携婺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推出《永葆军魂跟党走》栏目,讲述10位婺城老兵的故事,展现红色婺城百年风华。

  红心照耀茶花绽

  钱瑞华

  竹马乡下张家村,这个由3个自然村组成的小型行政村,初探茶花种植业,就建成了堪称“茶花基因库”的国际茶花物种园;这个村不过千人,却早在2012年就成了远近闻名的“亿元村”;这个村的耕地不过1050亩,却主导了附近数万亩的茶花经济,直接影响着中国茶花市场。如今,它建起婺城区第84家农村文化礼堂,却“后起之秀”一鸣惊人,在全省首创“农村文化礼堂+文化创意园”模式,描绘了茶花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蓝图。这个“茶花村”的发展,离不开一个人,他就是——钱瑞华。

  一打打的荣誉证书见证了他数十年如一日的信仰与征程:1995年获评“浙江省劳动模范”;2005年获评“全国劳动模范”;2001年、2008年两度获评“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2008年获评“浙江省金牛奖”;2010年获评婺城区“实中杯”春泥护花奖;2013年获评婺城区尊师重教爱心企业;2019年获评浙江省首届“最美退役军人”……

  1975年,钱瑞华在部队服役5年,并入了党。当时组织有意将他提干,但让他选择回到家乡,回到更需要他的人民中去。

  “当兵对于一个年轻人而言,是一段难能可贵的经历。在那个从孩子长成大人的年纪,在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开始逐步成型的阶段,在一个人的思想和视野发生着巨大转折的节点,部队的教育让我成长为一个明事理、守纪律、懂奉献的人。”谈起对军旅生涯的体会,钱瑞华说。从部队这所学校毕业,钱瑞华在故乡下张家村迎难而上,开始了他的拓荒之路。

  “那时候,全国各地,但凡村里要是有个‘万元户’,谁听了都得竖起大拇指;但我们村,土地贫瘠,百姓贫困,还欠了3万多元的集体债。我是穷人的儿子,更是党的儿子。我想,我必须带领大家富起来。”钱瑞华回忆说。作为当时金华地区最年轻的村支书,钱瑞华开始外出考察各地农业经济,在村里试种过蔬菜、甜玉米,但因为村里土壤条件不适宜,原始资本积累缺位,技术支撑薄弱等原因,经济效益都不理想。

  “党教我一切为人民的精神,而部队锻炼了我坚强的意志力。”钱瑞华始终以此激励自己。钱瑞华着眼长远发展,推动村集体修起了机耕路,买了全乡第一辆拖拉机。与此同时,钱瑞华接受上级良种推广试验任务,引导全村相关种植技术走在全乡乃至全县前列。

  钱瑞华是个好客的人,总有好友亲朋从五湖四海赶来,更有不少人对他一见如故。村人总调侃他:“你这每天有朋友上门吃饭,会不会把你吃穷了?”钱瑞华听了,只管乐呵呵地笑。村民们心里清楚,老支书为人清廉,从不谋村集体一点私利。正是这样一位在部队锻炼回来的“我为人人”的好党员、好支书得到了全村百姓的信任和钦佩,愿意跟着他一起“摸着石头过河”。

  终于,1996年,钱瑞华将拥有本土优势的茶花种植业作为发展方向,走“特色强村”之路,打开下张家村农村经济发展新格局。作为下张家村的村支书,钱瑞华在村里推行“两田制”改革,推进土地流转,腾出1050亩连片特色产业基地。他带队前往广东、山东、安徽、福建、云南等地,考察取经,引进24个茶花种植大户,签订10年包租合同。下张家村粮农变身花农,在一年时间内破解了下张家村缺乏原始资本积累和技术支撑的茶花产业发展瓶颈。党员带头,竹马乡第一批茶花种植户走出下张家村,在临近村庄及婺城区白龙桥镇、乾西乡等乡镇承包田产,试水茶花经济,很快风生水起。

  此后数年,下张家村党支部坚持以“老户带新户,大户带小户”的党群帮扶模式,引领竹马乡茶花产业蓬勃发展;同时不断引入茶花新品种,让竹马逐渐发展成为拥有1000多个品种、占据华东山茶花系98%的品种总量的茶花“基因库”;党员种植户带头,努力提升茶花种植专业水平,掌握了人工杂交培育新品种、木桩嫁接等先进技术。

  花香引蝶来。2003年,国际山茶物种园在竹马乡下张家村落成。同年,国际茶花大会中国分会在这里举办,吸引全球36国茶花爱好者纷至沓来,鉴赏采购。竹马乡山茶花从此进入国际视野。与此同时,“竹马牌”茶花一经注册,声名远扬。

  很快,竹马乡茶花经济呈现爆发式增长,茶花产业出现精细化分工,茶花销售中介、茶花运输等衍生经济应运而生。随后,钱瑞华组织花农成立了竹马乡花协及花协党支部,带动竹马茶花交易市场持续升温。2008年,竹马乡下张家村全村820位村民几乎全员投身茶花产业,存款总额突破1亿元,成为远近闻名的“亿元村”。茶花换来了下张家人鼓鼓的腰包,美美的洋房,更换来了人们探路新生活的信心和向往。

  2017年10月16日,在钱瑞华的带领下,竹马乡下张家村文化礼堂落成。翰墨花香里,钱瑞华顶着一对浮肿的眼眶,乐呵呵地笑,用沙哑的嗓音回应着来自社会各界的祝贺与祝福。

  如今,以茶花闻名的下张家村早已扩面提升,成为金华高品质苗木的重要培育和销售基地。越来越多的“苗二代”接过父辈的期,开始了“文化+”、“苗木+”等系列经济的探索。

  曹荣安

  记者张苑

  红色军心雷锋情

  1938年出生,1955年入党,1961年入伍,1973年退役,并于退役后坚持环保事业40多年,义务开展雷锋精神宣传20多年,曹荣安,这位须发早已雪白却永远年轻的老人,怀揣着一颗报国的军心和赤诚的党心,将他大半生的心血都投入到公益事业中。

  “我当兵的时候已经工作了,一个月工资36元,待遇很不错。但是当时国家非常困难,我要去当兵,到祖国最需要我的地方去。”回忆起自己的从军生涯,曹荣安这样说道。服从祖国需要去当兵,响应祖国号召做环保,他是红色征程上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在他看来,做一名好少年、好工人、好医生……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好一枚螺丝钉,就是就是爱党,爱国。

  长久以来,曹荣安也将自己这颗“螺丝钉”的能量发挥到了极致。部队留给他的最珍贵的礼物就是雷锋精神,而他的雷锋课堂不知感召过多少人,他的环保故事更深深打动了几代人,种种殊荣夹带着大家对这位“环保老人”、“雷锋爷爷”的敬仰接踵而来。2004年被浙江省委宣传部等组织评为浙江省首批绿色公益使者;2005年7月7日被评为浙江好人;2006年被浙江省委、省政府评为2001-2005年浙江省法制宣传教育先进个人;2006年被浙江省政府授予浙江省首届慈善(个人)奖;2007年被中华环保组织提名为中国绿色人物;2007年被共青团浙江省委评为浙江省“首届十佳志愿少先队辅导员”;2008年被绿色浙江评为“十佳环保志愿者”……

  一块块闪耀着雷锋光环的荣誉证书和奖杯背后,是曹荣安几十年如一日的真诚付出。多年前,他亲手创办了金华雷锋事迹馆。这个有些局促的小课堂,环保的阳光却无处不在。用于解说雷锋螺丝钉思想的道具、坐靠写字的桌椅、无一不是低碳回收的产物。曹荣安就是那个变废为宝的魔法师。眼观四周,过期挂历的空白反面被印上雷锋头像挂在墙上,废弃的广告铜版纸被重叠在一起,替代了展陈KT板,一只只曾被丢弃的拉杆箱,被曹荣安和志愿者们清理干净,翘首等待着它们发挥作用的时刻……

  当曹荣安从垃圾桶中翻出一个被丢弃的拖把,费力地卸下可回收利用的木棍,从垃圾房里拾掇出废弃的硬纸板,每天坚持用废水冲马桶。偶遭他人费解,曹荣安便会一边继续自己手里做的事,一边与人耐心解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引导旁人开始低碳生活。

  多年来,曹荣安视环保事业、雷锋精神传承为己任,奔走各处,热情呼号。在香港,在澳门,在台湾……曹荣安无时不刻都在践行着他的环保使命,走到哪儿,捡到哪儿。在日本,在韩国,在朝鲜……曹荣安不分国界地宣传着中国人的雷锋思想,走到哪儿,讲到哪儿,他的环保理念及雷锋精神宣讲词被现场翻译为多国语言,远播全球各地。

  2010年,曹荣安在有关社会力量的支持下,创建雷锋事迹馆,无偿展出雷锋主题个人藏品1.3万件,累计接待参观人数13.5万人次。藏馆中,雷锋像章、雷锋日记、印着雷锋头像的笔筒、景德镇烧制的雷锋瓷像,一份份历史原件让那个被奉献精神、集体主义思想温暖的奔腾年代,跃然眼前。无论严寒酷暑,曹荣安坚持组织来访者抄写雷锋日记,开展雷锋精神及环保主题讲座,并带领参观者体验环保志愿者生活,传承雷锋精神。

  曹荣安的言传身教,影响学校、企业、社区及社会人士自发组建34支志愿者团队,上至黄发老者,下至垂髫小儿,更多的是担当祖国未来中流砥柱的青年人,共同构成践行环保理念、宣传雷锋思想的大梯队,纷纷走进金华的街头巷尾、村前屋后,从捡垃圾、清理牛皮癣等小事做起,环保理念与雷锋精神随之深入人心……

  迎来建党100周年,曹荣安发出了邀请,欢迎大家到馆阅读小人书,查看史料,重温红色故事,由此回望中国共产党百年红色征程,体味初心,饮水思源,在新中国强大的赞歌中感受幸福。

责任编辑:郑剑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