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婺城政务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关注

  有一种花香,是外婆盼你回家的呼唤

婺城“外婆文化公园”温情亮相

2021-06-08 08:56:43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张苑 文 田双双

  记者张苑文、田双双摄

  “江南有座金华城,城边有座白龙桥,桥下外婆在讲着那故事,坐在桥上看到,星星掉进了那条小河……”陈越为故乡写下的歌曲《江南有座金华城》描绘了一个承载童年记忆的外婆,一个美好人生和原乡家园的象征。

  循着歌声,见到外婆。全国首个情感主题文化公园——婺城区白龙桥镇“龙桥映月”外婆文化公园于近日落成。一组外婆主题祖孙雕像温情亮相,这组雕像分别放置在廊桥的两头,廊桥的西头是一个外婆和三个孩子,廊桥的东头是两个孩子,呈现了一组儿孙绕膝、伙伴玩耍的欢乐场景。一份烙刻在每个人心间的乡愁情怀以一种颇具仪式感的方式呈现在公众面前。

  “一条溪、一座桥、一个外婆,我们的设计初衷就是尽可能地做到亲民,实现情景交融。这个外婆是所有人的外婆,而这5个孩子是婺城的5个福娃,也代表了五朵金茶花,雕像本身就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外婆文化公园总设计师、上海“禾易”设计创始人兼董事长胡平说。在他看来,这位意象化的“外婆”同样赋予了婺城的“母亲河”白沙溪以亲切的人间烟火味和亲情的温度,赋予了几经风雨的白龙古廊桥以亲情传承的意义。

  一脉水系 绽放古婺芳华

  在千年州府地浙中金华,南山北山环抱,犹如青龙白虎守护在婺江两畔,成就了两个并驾齐驱又相映成辉的文化群落。悠悠北山开启了婺学文化之源,而清清白沙启迪了跻身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的水文明。

  白沙溪旧名“白龙溪”,发源于浙江遂昌、武义交界的狮子岩,干流全长65.8公里,流域面积320平方公里。由沙畈溪口门阵入金华境,汇集银坑溪、半溪等几十条大小支流,在白龙桥镇汇入婺江。流域内有着2座中型水库(沙畈水库、金兰水库)和浙江省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婺城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是金华市区的主要饮用水源。千百年来不仅养育了无数杰出的婺乡儿女,也是钱塘江诗路文化带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东汉建武三年(公元27年),辅国大将军卢文台率领部下36人首筑白沙堰,引水灌溉,其“深掏潭、低筑堰”的梯级群堰坝体,是浙江省现存最古老的堰坝引水灌溉工程。尽管历经1900余年的光阴,至今仍有21座古堰继续发挥作用。2020年12月8日,白沙溪三十六堰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一脉白沙溪,串起白沙八景。“龙桥映月、宝塔摇铃、白沙古堰、琅琊峰回、铁店遗韵、双湖烟雨、乌云桥渡、涧道雄关”,把婺城大地上散落的自然景观、历史资源、人文资源集结成线,以景为点地解读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幸福密码,以点带面地展现了“都市经济创新城、美好生活幸福城”落地成景的奋斗历程。

  一座廊桥 传递古今文明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白龙桥古镇位于婺、兰、汤三地交界处。在古代,白龙古廊桥是要道枢纽。时光荏苒间,万千步履打这桥上过,共同编织起白沙文明。相传白龙古廊桥与省级文保单位武义熟溪桥始建年代相仿,且同为木石结构,上有廊檐蔽日挡雨,檐下文官乘轿,武官走马,布衣行路,商贾往来无数,自是一番古道市井。古桥头有一处官办客栈,称驿站或铺司,在廊桥,有你侬我侬的深情话别,高山流水的彼此瞩望,亦有乡民挑秧苗唱婺剧的烟火日常。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样的故事,在千百年前的白龙古廊桥畔就已周而复始地上演,那里浸润了白沙溪的四季与悲喜。

  几经朝代更迭,战乱风雨,上世纪中叶,白龙古廊桥终因年久失修,坍塌损毁。如今,重修的古廊桥巍然横跨白沙溪两岸,串联起古今文化记忆。

  明朝进士杜恒《白沙春水》笔下的白沙溪一派清新景致。“白沙春水镜光清,水面无风似掌平。春暖锦鳞吹细浪,晚晴黄莺啭新声。烟堤绿树人家小,云渚斜阳钓艇横……”白沙水暖,杨柳刚刚吐了金线,阳光照进水里,又透过树林明晃晃地打过来,白沙溪畔金灿灿的滩涂上冒出了一抹葱绿,日月轮转,已然入夏,闲人走过,惊起一行白鹭,晕开的碧水里漾出好多人的脸。桥上来来往往的人开始惦记那口香醇的佳酿。

  一种名唤“蓼草”的植物自古就长在白沙溪畔,乡民们用它泡水,直至芒草花开,蝉鸣四起,取了蓼草泡的水制麦曲,而后的秋收,糯米供足了粮仓,剩下的都仿佛透着酒香。但大家定要等到冬至以后,方下令取白沙泉,将红曲、麦曲及刚蒸熟的糯米按着祖传的方子埋入酒坛。发酵后数日,打点妥当,而后密封,藏进窖底,待到来年隆冬时节,便可就着炉火温一壶古婺佳酿。

  这一壶古婺佳酿,陶醉了白龙古廊桥的前世今生。溪里闲游的鱼虾,与溪边生活的人一样欢快。一叶轻舟,划出岁月的波纹,在碎石与水草之间讲述“幸福的味道”。

  一个外婆 讲述温暖家园

  知名音乐人陈越在白龙桥度过了童年与少年时期。在人生最初的二十余年里,陈越在白沙溪畔听外婆讲着动人的故事、丰富的人生和多彩的世界。外婆讲的故事成为融于血脉的精神给养,润泽了陈越旺盛的艺术性灵。

  20多年前,陈越背井离乡,追逐音乐梦想。迎着改革开放的东风,走进南来北往的人潮,一首《江南有座金华城》第一次将白龙桥承载的浓浓乡情唱进了千千万万人的心中,也将外婆的温暖送进了天下儿女的心田。

  “一条江水悠悠,两岸青山环绕。是谁轻轻摇着小船,穿过那条岁月的河。每当那太阳西沉,炊烟缓缓地升起。仿佛又听见,小巷的深处,那声回家的呼唤。”《江南有座金华城》中“外婆”的声声呼唤,是游子心中不能忘怀的温暖。这位和蔼可亲又有着讲不完的故事的“外婆”成了一个文化符号,成了白沙溪沿线灿烂人文景观里的一个温暖意象。

  从小喝着白沙溪水长大的诗人南蛮玉对白沙溪畔的外婆有不可磨灭的记忆。

  南蛮玉说:“看到萱草开花,就想起外婆。外婆的山居菜地里种了大片的萱草,夏天开花时满园灿烂。外婆把萱草花摘了烧汤给我吃。陪外婆到菜园里摘黄瓜、丝瓜、四季豆,把土豆放在灶灰里煨到软糯,都是童年的美事。后来她全家搬到白沙溪旁边住,单门独户,和白沙溪之间只隔着一条公路。她在房子后面种了许多下山兰。兰花开的时候去看外婆,她折了许多开得正好的给我。外婆就说小孩子喜欢是最重要的,花还会再开的。那时二十多岁,被老人宠成孩子,挺想写首诗的。外婆白皙秀气,做人很好,是当年十里八村有名的好老太太。一转眼外婆已成记忆,白沙溪水又流了许多春秋,给外婆的诗还是不知如何落墨。”

  南蛮玉认为,外婆文化公园的建成是婺城文化名城建设的一个充满人文情怀的创举,是“诗路婺城”建设的点睛之笔。当我们说到“家园”时,家园并非是一个空洞的名词,她由我们置身其中的秀美山河、温暖真诚的情感网络、不能割舍的记忆和可以抵达的未来等共同组成。其中,对亲人、对友人、对故乡的美好情感,是“家园”中最温暖的部分。

  一个公园 映照幸福婺城

  在外婆文化公园中,一组外婆主题祖孙雕像由一个老阿婆雕像和五个娃娃雕像组成,老阿婆一边手把针线活儿,一边照看着眼前穿着小肚兜的娃娃,不远处是两个一块儿玩耍的娃娃,还有另外两个娃娃在古廊桥的另一头,一个瞧着对岸的外婆家,一个抱着球在玩耍。

  除了这组主题雕像,外婆文化公园还配套了活动广场、休憩空间等。在邻近居民区的一侧,公园选取山茶、紫薇等代表本土文化的花卉树种进行穿插配置,四季见绿,全年飘香。

  公园的建设融合了白沙溪沿线的乡贤文化、治水文化、红色文化、新时代的图强文化以及“亲爱的”城市文化,为千千万万人对温暖的外婆、美丽的故乡、伟大的祖国、壮丽的新时代的深切情感找到了一个寄托的载体。

  伴随“人文婺城幸福城”迭代升级,“文化名城”建设的循序推进,在“外婆文化”这一情感IP辐射下,外婆童谣文化广场、外婆童诗馆在金华市荣光国际学校落地。外婆童诗奖评选、外婆美食节等将陆续推进。

  作为全国首个情感主题公园,下步还可通过开展以“外婆亲情文化”为主题的系列文旅活动,开发亲情主题系列诗/歌文创产品,来扩大“白沙八景”的影响力,让“亲情文化”成为白沙溪流域的一个知名品牌,以文化的力量推动乡村振兴。

  那伴着歌声感动了一代代游子的“外婆”,那在白沙溪畔从未远去的“外婆”,呼唤着游子回到婺城怀抱,一个外婆文化公园,就是一个理想家园的缩影,一个幸福婺城的时代影像。

责任编辑:郑剑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新浪官方微博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批准文号:浙新办2008[ 15 ]号浙江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