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张红星、摄影黄诗媛
婺州,自古是商贾云集之地,久远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在这片水土留下了无数古朴遗韵,自成风流。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金华人建起的一座座古桥,成为了婺州古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掩藏时光的古桥,横跨在山水之间,便利了交通,装点了河山,更成为了历史最鲜活的记录。它们用古朴的身姿,斑驳的痕迹,为一代代人讲述着一方土地的兴盛繁荣。
长山乡东村桥
幽静的村庄中,一座古桥横跨溪流之上,这座桥叫东村桥,连接着长山乡长山二村和长山三村,是婺城现存最早的古桥。东村桥,始建于北宋元祐年间,距今已有900多年历史,因其结构科学合理,施工简便且牢固耐用,至今保存完好,是研究古代桥梁类型及其发展演变的重要实物例证。
东村桥为三孔石梁桥,全长8.90米,桥面宽1.92米。两根桥柱呈八字形竖起,与横梁隼卯连接,形成八字撑架结构,柱头上盖一块巨大石梁,就是桥墩,再在桥墩上铺好石板,就成了桥。桥面石梁侧面刻有“宋癸酉元祐八年六月徐宅建造记旦”题记。
如今看东村桥,它的外形并不起眼,但是在那个年代,要建造这样一座桥并不容易。据记载,东村桥每块条石重量都在一千公斤以上,石料要从五公里以外的南山采集,运输全靠人力。1933年,东村桥曾被洪水冲毁,村民按原貌进行修复,大部分采用原来的石头进行重建。2005年,东村桥被列为第五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听老人说,以前只有长山二村,建了东村桥之后,河对岸渐渐地繁荣起来,才有了长山三村。”黄桂月家住东村桥头,她介绍,以前的东村桥周边可谓风水宝地,是两村之间的交通要道,村民买菜购物都得从桥上过,每天都很热闹。如今,桥头人家大多搬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老房子驻守着这座古桥。
沙畈乡乌云石拱桥
白沙溪上有一条叫乌云溪的支流,在支流的中段有一座石拱桥,像悬挂在空中的彩虹,在青山绿水的衬托下,如诗如画,这便是乌云石拱桥。
乌云石拱桥始建于明代,为独孔桥,距今已有500年的历史。整座桥长14.50米,东西走向,横跨乌云溪,桥身均采用溪滩石叠砌而成,并无任何东西胶缝,古朴多姿,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1996年12月28日,乌云石拱桥被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乌云石拱桥至今保存基本完整,远远望去,犹如一头憨厚的牛,挺着突起的脊背,食尽了岁月的朝朝暮暮,老去了自己的身子,睡在那喘着风的气息,奔流的溪水在桥洞下吟诵着生生不息的历史诗篇。还有隐藏在角落里的石碑,布满桥身的青苔,斑驳的石板……人文建筑与山水画卷相得益彰,完美结合。
据悉,陈越先生的歌曲《江南有座金华城》,曾以此桥作为MV拍摄背景。如今,婺城“白沙八景”落成,在八景之一的《乌云桥渡》,巧夺天工的乌云石拱桥,历经百年,屹立不倒,成为许多婺城人记忆里不可或缺的乡土符号。
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前来一览乌云石拱桥的雄姿。站在桥顶,令人不由感叹,古人在这深山里是如何与外界交流的?石桥是否也曾鼎盛一时,又有着怎样传奇浪漫的故事传说?而石桥则犹如一位饱经沧桑的孤寂老人,蕴藏着一份欲说还休的情思,任世人尽情去猜、去想……
塔石乡红军桥
小溪叮铃弹悠琴,身至石桥望古今。在塔石的山间乡村,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古桥。清风徐来,水波不惊,站在古桥中心,似乎自己也已穿越回了古代。
这些古桥有着怎样的渊源呢?追溯塔石的历史,可以一直延伸至公元前988年,江南最强盛的楚文王开始征讨徐国的徐偃王,徐偃王不愿战争,徐氏后裔在此建成了姑蔑古国。历史变迁,古国不在,一代代流传下来的古桥,成为了历史最好的见证。
在张村与遂昌塘头背交界处,有一处修建于清朝光绪年间的单孔石拱桥,板桥古韵犹存,站在桥上,仍然可以感受到那份岁月沧桑;东店文明桥于民国18年建造,如今,规则细致的台阶上布满了青草,青草赋予了桥梁生生不息的生命;塔石峙口永济桥建于民国10年,2005年公路改建后被闲置,桥梁保存基本完好,仍能一睹完美身姿……
在塔石乡大茗村交椅山自然村,还有一座不得不提的石桥,桥头立着一块碑,上书“红军桥”。交椅山自然村在清道光辛巳年已经建村,红军桥建桥时间却是未知,因为红军在金遂汤边界开展革命游击战时,将交椅山作为驻地之一,留下了很多红军的形迹,因此得名红军桥。
据当地村民介绍,红军桥是当时红军队伍驻扎在交椅山时每日练兵的必经之处。看着这座简陋的小桥,桥下清澈纯净的泉水奔流不息,诉说着光阴的故事,桥上那红色的五角星徽标庄严肃穆,心中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箬阳乡登云桥
在箬阳乡瀛头村,有座远近闻名的古桥,名为“登云桥”,是古代宣平至金华的古道。它是古代典型石砌拱桥,拱度很大,桥两头各有十多级石阶,石阶和桥面皆是用青石板铺就,桥身靠下游的横面长满了好似爬墙虎之类的蔓藤,更显古桥的历史悠久。
登云桥,南北走向,为单孔石拱桥。桥头立着一块水泥石碑,北面上刻着“金华文物保护点登云桥”。桥南北两端均有引桥,引桥两端又均有踏步,与溪岸平行,由大小不一的红石铺面。拱桥采用并联错缝砌置法,用红石板叠砌,南北横跨箬阳溪,远远望去,登云桥坐落在山谷中,四面青山环绕,风景优美。
据《钱氏宗祠》记载,登云桥是在清宣统二年(1910年),由原瀛头村秀才,时任宣平县登瀛区议事会议长钱思岳出资建造。(瀛头村原属宣平县登云乡,1956年划归金华县。)在村里还流传着一种说法,因瀛头村位于高山之巅,当大雾弥漫之时,站在登云桥上,宛如登上云际,犹如身处仙境,因此得名为“登云桥”。
在距离登云桥四五十米处,还有一座桥,是用钢筋水泥浇筑的拱桥。桥的拱度不大,在大拱的左右角上方,还各有两个小拱,桥两头各有台阶。一古一今两座石桥隔溪对望,矗立在风雨之中,见证着古往今来的荣盛兴衰,构成一幅沧桑而静谧的山水画卷。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