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翁哲宁)连日,在安地镇岩头村的梅溪河畔,和风阵阵,河畔边的梅溪生态廊道上,不少市民游客正悠闲漫步,这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景象是安地镇“零碳乡镇”试点建设的缩影。
据了解,安地镇政府于今年成立了低(零)碳乡镇创建推进工作小组,由镇主要领导牵头,研究制定相关创建计划,同时积极引导所属村、社区进行低碳乡村(社区)创建。“安地镇目前清洁能源占比较大,能源结构合理,并利用水资源丰富的优势,镇域内建有3个小型水电站,减碳效果明显。”安地镇副镇长陈瑶介绍道。
自入选浙江省生态环境厅组织开展全省第一批低(零)碳乡镇(街道)、村(社区)及减污降碳协同试点以来,安地镇多措并举,协同施力。目前,安地镇已建立绿色公交体系,实现景区公交全覆盖,并充分发挥“两湖水”“一带水”的水资源优势,生态开发仙源湖、燕语湖和梅溪生态廊道,加强生态资源与文化产业融合,大力宣传喻斯生态研学、婺州扎染、手工桂花食品、铁皮石斛养生药膳等安地特色旅游衍生品、“非遗”文创产品、农产品与节庆文化融合形成的特色产品。
迎着阵阵书香,在岩头村的墨香文化礼堂,游客正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在新改造的阅读区翻看起来。这个占地5158平方米的文化礼堂,涵盖婺剧沙龙区、诗词文化展区、书画展区、智慧社区体验区、农创产品展销、妇女儿童之家、双创培训室等20余项功能。室外新时代文化广场还可承接户外大型文体活动和大型商业活动。
以墨香文化礼堂为中心,岩头村通过改造村庄环境、引进文创产业园区、展销非遗项目、举办主题文化节等一系列文旅融合活动,成了金华人假日文化旅游的好去处,也为当地村民创富搭建了优质平台,维护提升山水资源质量的同时创造经济价值,有效打通了“两山”转化通道,成为安地镇做精做实山水文章的样板。
打造低碳能源体系、构建绿色产业结构、健全绿色交通体系……安地镇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积极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全面构建涵盖能源、交通、建筑、农业、居民生活、科技创新、固碳增汇等领域的低碳发展示范体系,通过开展“零碳乡镇”试点工作,实现固碳能力处于全省领先水平,以实际行动为“碳达峰”“碳中和”贡献安地力量。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