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事关群众生活环境品质改善。早在2017年,婺城区就已经全面开展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5年来,婺城区着力在体制机制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宣传发动等方面精准发力、精心施策,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工作成效显著,城市环境卫生状况持续改善,市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这几年,人居环境变化大
走进城东街道旌孝街社区东市尚品小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清爽的地面,绿化带里种着郁郁葱葱的绿植,空气中传来淡淡的花木清香。随处可见的垃圾分类宣传标语已融入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红黑榜设置在了小区最显眼的位置,小区共有7幢楼房20个单元住户284户,设有一个垃圾分类投放点位。
2019年8月17日,东市尚品小区率先推行“撤桶并点”,用1个垃圾分类投放点替代了原先的14个垃圾桶,还在地下室合理设置了大件与建筑垃圾临时堆放点。“一开始,‘撤桶并点’行动并不顺利。”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业主动员会议上,曾有几位业主态度激烈地表示反对:“撤桶并点不仅规定了丢垃圾的地点还规定了时间,非常不方便。”
社区工作人员了解业主顾虑后多次与业主及其家人沟通,一边推进垃圾分类各项工作一边开展各类宣传活动,举办垃圾分类文艺汇演、发放宣传手册、设立垃圾分类红黑榜、组织垃圾分类宣传活动,营造良好氛围,养成居民分类习惯,目前小区分类率达100%。“虽然有点麻烦,但习惯了也就好了。不得不说,垃圾分类后,小区的环境更加好了。”小区住户李阿姨说。2020年,东市尚品小区被评为省级高标准垃圾分类示范小区。
自2017年婺城区开始推行垃圾分类工作以来,已建成垃圾分类投放点634个,累计撤桶1.1万个,全区共创建省级高标准垃圾分类示范小区30个,定时定点投放清运商业街5条,定时定点投放清运小区10个。
这几年,分拣员队伍越来越壮大
随着垃圾分类工作开展,“分拣员”这个新职业应运而生,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新狮街道东方前城社区第33号垃圾分类投放点位的分拣员钱秋苏在分拣员中是“元老级别”。2019年11月份,她所住的东方前城小区开始“撤桶并点”,推行垃圾分类“两定四分”,原本就是社区志愿者的钱秋苏成为了第一批垃圾分拣员。
“撤桶并点前,这里也是个垃圾投放点,每天污水横流,气味非常难闻。”刚上岗时的场景钱秋苏历历在目,“我们现在用的分类垃圾桶都是当年撤桶并点时退下来的,当时垃圾桶上都有一层厚厚的污垢,我上岗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刷垃圾桶、搞卫生,一天都不一定能刷干净一只桶。”自从接手第33号点位以来,钱秋苏跟打理自己的家一样,每天冲刷地面,垃圾桶每天至少刷两次,从此再也没有横流的污水、熏天的臭气。
除了保持点位干净整洁,监督、宣传垃圾分类也是分拣员工作的主要内容。一开始,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的质疑很多,面对居民的不理解不配合,钱秋苏始终保持微笑,一遍一遍向居民讲解、宣传,“讲一遍没用,讲十遍二十遍,总能听进去了,我把点位搞干净了,别人也不好意思乱丢了。”钱秋苏的语言非常朴实,她也用朴实的行动带动着其他人接受垃圾分类,学会垃圾分类,自觉垃圾分类。
自婺城区推行垃圾分类以来,城镇范围内均已落实“两定四分”,567名像钱秋苏一样的分拣员如同毛细血管般,为垃圾分类事业输送动力与能量。
这几年,生活垃圾处理体系越来越完善
经过5年的探索与实践,婺城区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前端源头分类减量,中端实现规范清运,末端处置能力不断提升。在源头上将生活垃圾按照易腐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有害垃圾进行分类收集,为中端清运以及末端处置打好基础。
2021年3月,婺城区率先在各大综合市场推行“净菜上市”行动,安装生物降解环保袋免费发放机供顾客领用,截至目前已在婺城区农贸市场、小区、餐饮单位、医院、商贸超市、水果店等场景安装生物降解环保袋发放机200台,有效助力落实“限塑令”推行。
中端实现规范清运,通过全面规范生活垃圾分类各环节标识和作业管理,建成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等分类清晰的清运系统,同时,在所有清运车辆安装GPS,并将轨迹接入垃圾分类监控平台,确保清运车辆线路有迹可循。截至目前,共计购置清运车辆38辆,其中压缩车6辆,以桶换桶车30辆,餐厨车2辆,提档改造中转站2座。
为进一步提升末端处置能力,婺城区加大末端分类处理设施建设,白龙桥厨余资源再生中心于2019年10月建成运行,日处理垃圾20吨;临江厨余处置中心(100吨/日)已于2021年8月份建设完成并投入试运行,采用“好氧发酵堆肥”处理工艺,厨余垃圾好氧堆肥项目单条预处理系统处理量走在全省前列,产出的肥料由运营单位袋装化集中销售,实现有机资源的循环利用,全自动破碎分拣一体机效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处置能力再升级。
这几年,数字赋能监管“一张网”已经形成
垃圾分类工作快速推进离不开数字赋能。2017年6月,婺城区初步建成了“互联网溯源垃圾分类系统”,该系统在不断地实践过程中提档升级、扩展功能,目前,已实现垃圾分类投放点“云监管”、执法办案“一键互联”、“四个平台”快速交办、垃圾分类“一图看城”等模块。婺城区也率先成为全省唯一与浙江政务网打通数据的地方综合智慧系统服务平台。
2021年,婺城区大数据中心发展中心委托中国电信金华分公司承建的垃圾清运处置平台建设项目,目前按照招标文件要求,已经完成4大模块及38个小模块软件基础模块建设,通过基础信息绑定城西街道双社区、河盘桥社区、中山路社区二七花苑社区的25个垃圾收集点定位接入及148个垃圾桶绑定。对清运车辆加装GPS及车载称读卡器设备,通过平台可对车辆实现轨迹查看、视频查看、垃圾收集重量统计,混装报警、超速报警等功能,对整套垃圾清运处置环节进行监督。
为进一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实现数字赋能,婺城区不断推进智能投放点建设。2021年通过前期摸排,多方调研,确定升级打造常乐小区、翰林诚品、优诗美地等15个智能垃圾分类投放点,目前已有4个完成打造并投入使用,进一步提升了婺城垃圾分类工作智能化水平。
垃圾分类工作任重道远,下一步,婺城区将继续围绕省、市两级工作目标,积极推进全品类治理,建立匹配完善的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体系,形成垃圾分类全链条闭环模式,深入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八进”活动,铺开垃圾分类覆盖面,做好垃圾分类源头减量工作,实现垃圾“负增长”,运用互联网+与垃圾分类工作相结合,实现垃圾治理全链条“云监管”,倾力打造“无废城市”样板。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