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是我们今年新设计的样式,将金华三江六岸的地标景点融入糕点外观,让顾客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也能感受婺文化。”近日,位于婺城区城东街道上浮桥桃花苑的糖古手工糕点坊内(以下简称“糖古糕点”),品牌负责人徐家兴正在试用新制作的模具。
糖古糕点创办于1996年,徐家兴已经是第三代传人了。“最早是我奶奶在做,以前她在国营糕点厂工作,后来自己出来开了糕点坊。”徐家兴说,奶奶柯文娟至今已有60余年的制糕经验,“糕点坊刚刚开业的时候,生意非常好,手工糕点都是供不应求,也销往商店、超市,最红火的时候家里雇了二十多个糕点师傅。”
徐家兴从小在传统糕点制作、烘焙的环境里长大,也见证了传统糕点行业的变化。十几年前,西式糕点在国内风靡,制作方式逐渐从手工转向工厂化,传统糕点的生意都受到了冲击,最困难的时候徐家兴父母甚至想过关掉糕点坊。
“以前的传统糕点重油重糖,已经不太符合人们的口味了。加上手工的成本越来越高,商店、超市都更喜欢选择工厂糕点。”徐家兴回忆,他刚刚上大学时,与互联网有了接触,觉得传承三代的老手艺不该就此中断,于是假期一边和父母学手艺,一边开始尝试通过网络平台推广、宣传自家的糕点。
“当时,国家、政策都鼓励大学生创业,我就自己写糕点的宣传文案、搭建网店、设计包装……慢慢积累了一些顾客。”徐家兴说,起初父母对他网上创业的想法,不支持也不反对,“他们怕耽误我的学业,心里又很舍不得家里的老店。”
徐家兴提出糕点改良后,父母还是接受了他的建议,在产品上积极调整,创新“三低一无”的制作技艺,做出少油少糖的婺式糕点,更加入了抹茶、巧克力等新口味,“圈粉”了不少年轻人。
2018年,糖古糕点制作技艺被评为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这让徐家兴更坚定了传承老手艺的想法。“在网上火了之后,我们的糕点又上了不少知名综艺,订单量节节攀升。有人建议我开厂提高产量,但在我们看来,好产品才是糖古糕点的核心,而手工制作的口感是机器做不出来的。”
“去年,我们迎合当下热门的养生话题,创新推出黄精月饼,受到了顾客的喜爱,今年我们又对这款月饼进行了改良优化,已经有很多顾客在问中秋能不能订购了。”徐家兴介绍,多年来,糖古糕点不断推陈出新,目前拥有50余款金华传统糕点,并恢复、传承了婺式月饼、金华毛坦等濒临失传的金华传统糕点制作技艺。
现在,糖古糕点不仅在本地广受欢迎,还销往全国各地,徐家兴也从青涩的少年成长为成熟的创业者。近些年,徐家兴将目光放到了非遗推广上,他邀请了很多金华本地年轻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一起走进直播间,分享各个品牌的故事、技艺传承等,让更多人看到金华非遗,也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他们的行列。
在老金华人的心里,传统糕点是城市的印记,除了这份味道,更多的还是旧时的回忆。糖古的每一块糕点里,揉进的不仅是食材与手艺,更是对婺文化的传承,让这份带着城市温度的味道,跨越时间,飘香万里。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