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毛晨凯)9月20日,第23个全国公民道德宣传日,婺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办“践行公德新风尚,共建文明暖婺城”主题活动。
9位来自各行各业的好人代表组成“好人帮帮团”,分享他们的善行义举,他们中有见义勇为的英雄、助人为乐的志愿者,他们参与宣讲会、走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用实际行动诠释“道德”二字的真谛。
这场活动是婺城区持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缩影。近年来,婺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公民道德建设,不断完善好人评选和表彰关爱机制,深入挖掘身边好人好事,广泛开展各类好人选树活动,传递向上向善的力量。
截至目前,婺城已涌现出6名中国好人、37名浙江好人、137名金华好人、21名婺城好人,1名全国道德模范、2名省级道德模范、11名市级道德模范、306名区级道德模范。无论是获奖等级还是获奖人数,婺城均在金华全市名列前茅。这组鲜活的数据,让我们看到了“好人之城”的精神魅力。
“争做最好的公民。”活动中,中国好人宋园春在“公德承诺墙”上郑重写下志愿。她热心公益30余年,创新建立金华首家“老娘舅”民情民访代办点,成功调解纠纷1500余次,被群众亲切称为“和姐”。
在婺城,像宋园春这样的好人还有很多。今年5月2日,52岁的郑志军与家人在游玩时,突遇一名女游客跌入5米深潭。他毫不犹豫跳入寒冷水中,将其救起。此举获全网百万关注,并被授予“婺城好人”称号。
虞锦明作为婺城区蒋堂镇沙畈村党总支书记,面对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民融合困难等问题,带领村民走出一条“从移居到定居、从定居到安居、从安居到乐业、从乐业到共富”的和美幸福路,获评2025年“中国好人”敬业奉献类称号。
在婺城区塔石乡,傅卫明医生用34年的坚守诠释了医者仁心,54岁的他带领23名医务人员,守护着全乡1.4万人的健康。他常态化走村入户,年均出诊超百次,足迹遍布当地22个行政村。
这些道德模范的不断涌现,正是婺城区通过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精心培育道德沃土的结果。
近年来,婺城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积极营造“好人”文化,不断激活文明细胞、打造文明标杆,努力开创共建共享文明工作新局面。“好人现象”以满天繁星之势托起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境界,画出前行的最大“同心圆”。
“礼遇身边好人”也是婺城区的一项重要举措。郑志军英勇救人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婺城“好人帮帮团”、市民与志愿者代表纷纷带着鲜花、水果等慰问品登门看望。中国好人曹荣安更带来一份特殊礼物:一等功臣孟祥斌画像与“雷锋奖牌”,这份跨越时空的善意传递,让“好人精神”在传承中焕发新光。
在婺城,好人文化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每个人的心田,塑造出城市独特的精神品格。一个好人带动一群好人,一群好人温暖一座城。越来越多的婺城人将榜样力量转化为凝聚“好人之城”的生动实践,焕发出文明之光。
平凡善举如星火,汇聚成照亮时代的精神火炬。婺城人把微光烛照和凡人善举融入日常、做在经常、显在平常,让做好事成为一种全新的生活态度,为主城崛起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