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作为诗画岩头文化产业园的业态之一,婺州染坊凭借优质文创产品,受邀参加在北京圆明园举行的“2025年乡村工匠直播宣推活动”。随后,婺州染坊又奔赴杭州,受邀参加“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活动中,婺州染坊让古老工艺从“土味”变身“国潮”,吸引游客争相打卡。
与此同时,一拨拨游客循着婺州扎染的温润气息而来,在安地镇岩头村体验扎染技艺,聆听古琴之乐,感受陶笛之趣,畅享阅读时光。岩头村从美丽村庄蜕变为文化部落,成为人们寻求心灵自由的文化大观园。这一改变,离不开乡村运营师刘梦妃。
刘梦妃是个90后青年,一心想在乡村找到广阔的舞台。她从乡村文化中汲取产业规划的智慧、灵感和力量,引进不同文创业态,全力助推发展壮大,让乡村“流量”转变成消费“留量”。日益变得有内涵的乡村,反过来也塑造着年轻的刘梦妃,通过在乡村运营中摸爬滚打,她不断积累经验,开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事业天地。婺城乡村呼唤更多乡村“弄潮儿”,加入乡村运营师的行列,为乡村振兴描绘新图景。
准确把握乡村振兴中文化需求快速增长的契机。推进乡村振兴,文化是“根”,也是“魂”。以传统文化为纽带,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是引领、带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每一个乡村,都有独一无二的文化。村名,蕴含着故事或往事;建筑布局,体现了古人择优而居的智慧;而乡村的形态,则往往与一个家族或一段历史紧密相连。从诗画岩头到婺窑汉灶,从浪漫大岭到礼乐姜衙,不同的文化彰显不同的魅力。年轻人进乡入村,可以从文化切入,以文聚力、以文兴业,必将大有可为,必能干出一番事业。
唤醒沉睡的文化资源,让文化资源活起来火起来,最好的方式就是赋予其时代价值,使其融入时代发展,焕发新的生命。以乡村振兴为大背景,善待善用乡村文化,大力挖掘开发乡村文化潜力,让乡村文化的精髓和现代文明要素充分结合、相得益彰,注重培育乡村文化品牌,乡村也能演绎出一幕幕文化盛事。年轻人想法多、思维活,敢于尝试和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积极参与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必能提升乡村文化产业的规模和效益,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