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见过12米高的巨型罗汉松吗?”“瞧这棵紫薇树,造型多别致!”……日前,在婺城区罗店镇的玉军罗汉松基地里,主播朱妙正对着手机屏幕热情推介苗木。
一部手机、一场直播,这位“新农人”就这样将传统的苗木销售搬上了“云端”,实现了从线下到线上的成功转型,探索出了苗木产业发展的新路径。她向记者透露,今年上半年,基地产值达1500万元。如今,这些造型别致、各具特色的苗木不仅在国内市场备受青睐,还远销至迪拜、印度、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展现出广阔的市场前景。
从卖苗木到卖“服务”:顺应市场,转型求变
朱妙是土生土长的雅畈人,打小就在苗木地里“摸爬滚打”,对苗木的生长规律、养护要点十分了解。2005年,怀揣着对家乡和苗木的热爱,朱妙回到家乡,一头扎进了色块苗种植行业。她深知,种苗木不是简单的体力活,得靠技术。于是,她一边向有经验的老农请教,一边自己查阅资料、参加培训,不断摸索种植技巧。凭借过硬的种植技术和优质的产品,朱妙的苗木也在当地打响了名气。
然而到了2008年,随着苗木种植户增多,产品同质化竞争日益加剧,朱妙敏锐地意识到,单一产品已难以在市场中保持优势。同时,随着色块苗的市场需求逐渐萎缩,转型的紧迫感也与日俱增。
2021年,她果断调整经营方向,转型种植大型景观苗木,并改变过去“守株待兔”式的销售模式,转为开设实体门店进行展示与销售。“如今客户越来越注重个性化和定制化需求,我们必须紧跟市场变化,不断优化产品与服务。”朱妙说道。目前,她的种植展示基地已扩展至三个,总面积达500亩,并逐步推进庭院化、场景化的景观呈现方式,增强客户的体验感。
“过去做零售,花木卖出去基本就结束了关系;现在我们换了赛道,更注重服务延伸。”朱妙告诉记者,现在基地还会为企业、单位提供苗木寄养等全流程服务。“我们做的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通过持续养护,让客户看到‘活的风景’。”这种从“卖产品”到“卖服务”的转型,不仅提升了客户黏性,也为基地赢得了更多长期合作机会。
如今,基地中的苗木品种也更加丰富多元。经过市场筛选,目前保留的品种已达上百个。“我们设有专门的选品团队,每年都会引进三四十个新品种。”朱妙介绍,除了国内优良品种,团队还积极引入国外特色树种。例如,三年前从西班牙引进的油橄榄树,就因其独特的观赏效果,受到很多顾客的喜爱。
从卖苗木到卖“场景”:借助直播,拓展市场
2020年,伴随着网络直播热潮的兴起,朱妙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风口,带着自家苗木挤进了电商赛道。“当时直播卖小盆栽的人很多,但几乎没人卖大型苗木。我就想,为什么不能把我们的苗木也搬到线上呢?”起初,朱妙模仿当时流行的视频风格进行拍摄,没想到刚发布几条内容就迅速走红,获得了百万流量。“我们走的是幽默路线,吸引了不少关注。”这让她信心倍增。随后,她开始积极创作视频内容,并坚持每天早晚各进行一场直播。
随着粉丝数量的不断增长,“说树不说价”这句话逐渐成为朱妙视频的鲜明标签,也深深印在了众多网友的记忆中。这些年,她带领团队持续深耕视频内容创作,从苗木的种类介绍到造型设计,一一细致呈现,积累了超过10万名忠实粉丝。
得益于婺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朱妙干事创业的劲头愈发强劲。她常与周边种植户交流经验、互学共进,不断提升种植技术与经营理念。今年下半年,她的一个集展示与体验于一体的基地即将投入使用,目前正在紧张有序地修缮中。“我希望在这个基地中引入更多苗木品种,不仅着眼于销售,更致力于打造一个融合苗木展示、休闲观光与科普教育功能的综合性体验空间。”与此同时,为助力乡村数字经济发展,朱妙还在雅畈镇搭建了一个互联网直播基地,为有意投身电商行业的农户提供免费培训。她希望借助自身经验,孵化一批本土直播人才,推动乡村产业持续焕发新活力。
基地里,新一茬的苗木已悄然吐绿,生机盎然,恰似朱妙清晰而坚定的事业蓝图。“接下来,我们要进一步整合苗木产业链资源,走出一条多元化、可持续的经营路径。”作为一名“新农人”,朱妙表示,她希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带动家乡苗木产业更好发展,为传统农业转型注入了崭新活力,也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新动能。
记者 洪珊/文 黄佳慧/摄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