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路弯弯连村户,白衣执甲守安康。54岁的婺城区塔石乡卫生院院长傅卫明用34年的坚守,写下了基层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他带领卫生院23名医务人员,为全乡22个行政村1.4万群众筑起健康屏障。在婺城区,有许多像傅卫明一样的基层医务工作者,他们默默无闻,用脚步和真心,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安康。
扎根基层,以“坚守”诠释医者仁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守护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而支撑这道防线的,是无数“沉得下、留得住、干得好”的一线医务工作者。三十四年来,傅卫明的足迹遍布塔石乡的每一个村落,他熟悉每位老人的健康状况,清楚每个家庭的医疗需求,把群众当家人,让“看病难”在塔石得到了解决。而在婺城,还有无数“傅卫明式”的医者,有背着药箱翻山越岭的村医,有扎根社区守护邻里的全科医生,他们有的放弃城市的便利条件,把家安在山区、留在乡村,不仅要应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还要承担预防保健、慢性病管理、健康宣教等工作,他们用日复一日的平凡付出,让健康服务触达每一个角落。
勇挑重担,以“担当”筑牢健康防线。基层医疗工作直面群众最直接的健康需求,考验的不仅是医术,更是“敢担当、能担当”的责任心。塔石乡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医疗资源相对薄弱,傅卫明带领团队主动破局,针对山区老人慢性病多的特点,定期上门随访、调整用药。这些做法看似简单,却最见真情与实效。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随叫随到的行动;没有高大上的设备,却有关键时刻的挺身而出。正是这份“小事不推、急事不误、难事不躲”的责任心,让山区群众在生病时,多了一份安心与依靠。
薪火相传,以“奉献”点亮希望之光。一个人的坚守令人敬佩,一代代人的接力才能让事业长久。基层医疗事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坚守者”,更需要“传承者”。傅卫明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注重培养年轻医务人员,他把几十年的临床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团队,鼓励年轻人扎根山区、服务群众。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年轻医者选择留在基层,为基层医疗注入了新鲜血液。这种“传帮带”的奉献精神,正是基层医疗事业生生不息的动力。一方面,老医者用“一辈子守一方人”的信念,为年轻医者树立了榜样;另一方面,年轻医者带着新思维、新技术回到基层,推动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他们不是聚光灯下的英雄,却是百姓身边最可信的依靠。正是这些白衣丹心的基层医务工作者,用一生的坚守、肩上的担当、手里的传承,诠释着什么是医者仁心,什么是为民初心。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